摘要:进入一所TOP私校,不仅意味着孩子半只脚踏进了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高校,更代表他们能够接受正统、全面且底蕴深厚的英式国际教育。
一直以来,英国私立学校作为英国精英教育的代表,备受中国家长的青睐。
进入一所TOP私校,不仅意味着孩子半只脚踏进了牛津、剑桥这样的世界高校,更代表他们能够接受正统、全面且底蕴深厚的英式国际教育。
然而今年,受到英国增值税(VAT)的影响,众多英国私校学费明显上调,平均涨幅达到22.6%。像伊顿、哈罗这类老牌私校,全年学费已突破6万英镑,折合人民币近60万元。
再加上国际形势、经济因素的影响,不少声音开始质疑:英国私校,是不是要“遇冷”了?
但答案,却出乎很多人意料。
根据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ISC)最新发布的2025年度报告:
全英私校在校生总数略有回落,从去年的556,551人降至545,640人。
但中国学生不降反增——
中国大陆学生以10,959的人数(去年有10,375人),稳坐“非英籍生源第一把交椅”,直接刷新了近十年最高纪录。中国香港学生也不甘示弱,以7,226人紧随其后。
不仅学生数量在上涨,连陪读家长的数量也在涨——2025年有4,701位中国大陆家长“扎根英国”陪读,占比42.9%。
在不少人高呼“消费降级”的今天,为什么仍有这么多中国家庭,愿意投入重金送孩子远赴英国私校?
首先,英国私校的成绩,实在“太能打”了!
在ISC公布的这份报告中,有几组数据非常亮眼:
私校学生中,50%在A-Level大考中取得A*或A,远超公立校只有25%;
在数学、化学这类“硬核科目”中,私校生获A*/A的比例分别高达60%与53%;
法语、西班牙语这类语言课,私校56%的学生取得A*或A,公立校只有35%和32%;
全英A-Level排名前100的学校,私校占76%;前50名里,占比达到78%!
这样的学术表现,直接反映在大学录取上:
根据相关数据,中国学生的牛剑总体录取率在9.5%,英国本土的录取率高达20.7%,而TOP私校的录取率最高可达47%——相差接近5倍!
即便在全球高校申请中,私校学生也表现抢眼。
哈罗公学今年有32名学生选择赴美,其中15人进入藤校;
温切斯特公学收获9枚藤校offer,13人进入斯坦福、杜克、UCLA等全美Top 20;
威斯敏斯特公学更是斩获19枚藤校录取,外加芝加哥大学6封、斯坦福2封……
还有不少学生成功进入加拿大、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地的TOP高校,成果斐然。
其次,英国精英教育深入人心。
英式精英教育的传统源远流长,在全球教育领域都享受不菲的声誉。然而,究竟什么才是“精英教育”?
是亮眼的升学成果?还是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亦或是优越的校园环境?......
事实上,真正的英国精英教育,是一套环环相扣、兼顾学术与人格培养的完整体系,每一个环节都在为 “培养全面发展的精英” 这一目标服务。
课程设计:强调因材施教,采用小班教学,除了传统的核心学科,往往还强调艺术、音乐、体育等多元化课程的学习;
课外活动:学校通常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音乐、戏剧、艺术、体育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才能;
教学环境:游泳池、网球场、实验室、国家剧院.....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兴趣、实践想法的 “试错场”;
个人发展:英国私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
正是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英国精英私校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不仅为学生铺设了通往TOP学府的道路,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成为“有学识、有能力、有温度”的个体奠定了基础。
最后,尽管在新政下,英国私校的费用整体上调,但仍有部分私校保持原价,甚至有所降低。
从数据来看,共有584所学校的学费有所下降,幅度从5%到20%不等。
对于不少家庭来说,英式教育仍然值得投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英国私校开始走出本土,在海外设立分校。
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早已开启了越洋建校模式,在北京(2005年成立)、中国香港(2012年成立)、上海(2016年成立)设立海外分校,今年又在广州建立了分校,从课程设置到校园文化,再到寄宿管理,都与英国本校保持高度一致。
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惠灵顿公学(Wellington College),先后在天津、上海、杭州开设分校,不仅复刻了英国本校的课程体系与育人理念,更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本土化优化,学术成绩尤为亮眼。
德威国际教育集团(DCI)也在中国落地生根,已开设多所国际学校和国际高中(北京德威英国国际学校、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珠海德威国际高中、苏州德威英国国际高中),这些学校均以英国德威公学的教育传统为根基,办学成绩丝毫不输英国本校 。
除此之外,不少民办国际学校也在积极引入英国私校教师资源,让英式教育的精髓得以生根发芽。
包玉刚实验学校今年初宣布,由来自英国的孔羿纬先生(Iain Kilpatrick)担任下一任常务校长。他曾在英国两所私立学校——斯科特学校和比肯赫斯特学校担任校长,深谙英式精英教育的办学逻辑。他的上任,无疑会为包校的英式教育注入了更强的专业力量。
WLSA上海的前任外方校长Tony Little,曾任英国伊顿公学校长。在任职WLSA期间,他将伊顿公学的管理风格、教学模式深度融入学校运营。尽管目前已经卸任,但他依然作为WLSA上海学校理事会主席,继续为WLSA学生提供教育支持。
领科上海SABIS项目的新校长Stephen Ottewell,同样有着深厚的英国私校背景。他毕业于英国九大公学之一的斯托尼赫斯特学院,不仅熟悉英式教育体系,还拥有英国独立学校督学资质。他的加盟,也让领科上海SABIS项目的特色更加鲜明,为学生提供了更可靠的教育保障。
总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家长们的教育选择愈发灵活:既可以奔赴海外,沉浸式体验英式校园文化;也可以不出国门,感受英式教育的精髓......
但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关键在于结合家庭规划、孩子的性格特质与学习需求,找到与孩子成长路径高度匹配的教育方向,这才是为孩子选择教育道路的核心逻辑。
来源:远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