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以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在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有一组数字非常亮眼——2025年上半年,潍柴动力动力电池销量2.3GWh,同比增长91%;新能源动力科技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至12.1亿元。潍柴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开始成为其新的业务增长点之一。摘要:202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公布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以营业收入1131.5亿元,归母净利润56.4亿元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在上半年的业绩报告中,有一组数字非常亮眼——2025年上半年,潍柴动力动力电池销量2.3GWh,同比增长91%;新能源动力科
超前布局构建全产业链“护城河”
在全球“双碳”目标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转型,加之行业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背景下,商用车电动化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35.4万辆,同比增长55.9%。在这场行业变革中,作为动力领域巨头的潍柴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成为推动商用车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
潍柴对新能源的布局,早于行业多数企业。2010年,当商用车电动化尚处萌芽阶段,潍柴便成立新能源技术中心,开启“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三轨并行的技术储备。这种前瞻性眼光,在后续的全球化整合中愈发凸显:2018年投资加拿大巴拉德、英国希里斯,锁定氢燃料电池及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核心资源;2019年收购德国ARADEX,补齐电控、电机及燃料电池DC/DC变换器等技术;2021年获批建设行业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搭建起“电堆-系统-整车”的完整氢能产业链。
在产业链协同上,潍柴的“整合力”更是行业标杆。2024年,其与比亚迪联合打造的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产业园,不仅是全球规模领先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更实现了“电池、电机、电控、电驱总成”全链条自主可控。产业园共分三期建设,2030年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将拥有年产50GWh电池产能。2025年3月28日,产业园首台电池下线,标志着潍柴从“动力供应商”向“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落地。
以技术&产品引领行业创新
如果说战略是方向,技术便是潍柴新能源业务的“硬底气”。在2024年12月举办的潍柴2025年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潍柴面向行业首次发布全系列新能源商用车动力电池,包括重卡电池以及轻卡电池。其中,针对中短途牵引车开发的快充电池单包容量为100kWh,可通过多包并联实现200-600kWh的不同组合,新品主打轻量化优势,单包同电量重量较竞品轻约23kg。产品工作温度范围-35℃~65℃,支持-20℃低温充电,并具备1C快充能力。
轻卡快充电池支持2C快充(20%-80%只需18分钟),解决高频充电需求;电池包采用全新LFP刀片电池,针刺不冒烟、不起火,,为商用车电池带来了新的选择。
技术创新最终要转化为市场竞争力,潍柴在新能源商用车全场景的产品布局,正加速兑现这一价值。2025年4月,陕汽重卡发布的“智汇”新能源重卡,搭载“潍柴电池+法士特AMT变速器+汉德电驱桥”的组合,动力总成效率达96.68%,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三电软硬件完全自主的充电重卡。陕汽“智汇”系列从600kWh长续航车型到400kWh中短途车型,精准匹配煤炭运输、港口物流等需求。
轻卡领域,潍柴同样精准切入末端物流需求。2025年7月,潍柴蓝擎X7在潍柴(烟台)新能源产业园正式发布,配备潍柴弗迪200度2C刀片电池,不仅具有高智能化、高舒适性等特性,更刷新了新能源轻卡的续航想象,以“高倍率充电”技术实现快速补能,完美适配城际运输多场景下的高效周转需求。
新能源成增长“新引擎”
超前的战略眼光、深厚的技术积累,亮眼的产品布局,最终转化为实打实的市场份额与财务增长。2024年,潍柴动力控股子公司陕重汽新能源重卡销量从3000辆增至7000辆,同比增长120.8%;2025年增长势头更猛,1-6月份,陕重汽销售重卡7.3万辆,同比增长14.6%,大幅跑赢行业增幅。其中新能源重卡销量突破1万辆,同比增长255%,超过去年全年,新能源产品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从传统动力巨头到新能源商用车的引领者,潍柴的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从研发、产业链、产品到市场的系统性变革。在商用车电动化浪潮下,潍柴以多年沉淀的技术实力、全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及全场景的产品布局,为自身开辟了增长新曲线。未来,随着数智化转型的深化与全球化布局的推进,潍柴或将继续引领商用车行业向低碳、高效、智能的未来迈进。
来源:卓众商用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