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端到端流程”(End-to-End Process,简称 E2E Process)指的是一种从业务需求的初始出发,到最终交付客户或满足业务需求结束的完整、连贯、无缝连接的业务流程。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全貌视角”,二是“价值交付闭环”。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清
“端到端流程”(End-to-End Process,简称 E2E Process)指的是一种从业务需求的初始出发,到最终交付客户或满足业务需求结束的完整、连贯、无缝连接的业务流程。它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全貌视角”,二是“价值交付闭环”。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清晰,跨越组织的壁垒。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采购流程:端到端流程的起点是识别采购需求,供应商选择,下订单,收货,验货,入库,收到发票,终点是付款给供应商。流程的起点一般很好理解,但流程的终点,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认为收到货验收合格,入库就算完了,其实不是,端到端流程特别强调“端”,这个“终端”就是打款给供应商,并且供应商收到货款,这个流程才会结束。
另外,端到端流程一定是跨部门的,甚至是横跨不同组织的。仍然以采购流程为例,在组织内部,至少跨越了需求部门、采购部门、检验部门、仓储部门,财务部门;而在组织外部,还跨越了供应商、银行等。
端到端流程特别强调以客户为中心,或者以价值为中心,核心目标是最大化地满足客户价值,或者高效地满足业务需求。它囊括了从触发点到最终交付点之间所有必需的、增值的和必要的非增值活动、决策点、信息流与资源。
端到端流程与职能流程最大的区别是,职能流程只关注某个特定部门内部的运作,如财务报销、采购入库,它只是端到端流程中的一个片段。端到端流程是将这些部门流程像“拼图”一样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面向最终目标的“全景图”,它主要解决部门间“部门壁垒”(潜规则)带来的问题,如信息断层、责任不清、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等。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强调端到端流程,是因为它在智能制造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提升客户体验,因为客户面对的不仅仅是某个职能部门,而是一个无缝的、高效的整体服务;二是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识别和消除跨部门的浪费、冗余和瓶颈,缩短整体周期时间,降低成本;三是促进跨部门协作,打破部门墙,明确了流程中各环节的责任和接口,迫使不同部门为了共同目标协作;四是支持数字化转型,端到端视角是实施ERP、CRM、BPM等集成系统的基础,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整体业务目标。
在智能制造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一般首先都要调研,然后调整、优化或者重新设计流程。而在流程的重组过程中,端到端流程,也就是整体流程的优化才是重点。就就要求项目经理要站在“上帝视角”,超越部门墙,着眼于整个流程的效能、效率、质量和成本,消除流程中的瓶颈、浪费和交接不畅,实现整体最优。
流程优化最害怕的是只改进某个部门、某个岗位的流程,因为局部的最优不见得是全局的最优。笔者参与过一个PDM项目的论证,具有拍板权的领导不停地强调这个项目的目的是让工艺人员快速地出图,以便让操作者尽快加工,所以能用简图的就不用三维,可他却忘了,即便这样的工艺文件到了现场,操作者依然要三维建模,生成机代码,数控机床才能识别加工。看似工艺出图的速度快了,但操作者还要用二维简图重建三维建模,整体的效率反而下降了。
作为一个从事信息化行业十多年的老兵,笔者的体会很深,如果没有端到端流程的思维,没有建立起端到端流程的意识,一般来说,信息化的项目也做不好。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端到端流程的思维能力呢?经过多年的实践,感觉有以下几点很关键:
一是价值流的绘制和分析。必须组织跨职能部门的团队,包括但不限于销售、设计、计划、采购、生产、物流、质量、服务、财务等,共同绘制当前的价值流图,能清晰展示信息流、物料流、时间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团队所有人看见端到端的全貌,理解流程间的连接和依赖,将问题特别是职能交接处的问题暴露出来。
二是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设立跨职能项目组、流程优化小组,指定“端到端流程负责人”。这个人不一定级别很高,但一定对全局的工作很熟悉,一般都多个部门任职的经历,办事公道,为人正派,组织大家对职能流程进行优化、重组、连接,不断讨论、迭代,形成最终的端到端流程图。
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技术与数据赋能。利用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如MES/MOM,PLM,ERP,SCM, CRM,大数据平台等)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在端到端流程中的无缝流动和共享。建立端到端流程的可视化看板,实时监控关键节点状态、瓶颈、绩效指标,让问题无处遁形。
四是基于数据的决策分析。基于端到端的实时和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瓶颈、优化排产、改进质量、评估变更影响。例如,销售数据变化能实时驱动生产计划调整和供应链响应。将客户反馈的质量投诉、交付期望、定制需求等,直接、快速地反馈到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建立闭环的客户反馈机制。
五是持续改进迭代优化。将精益生产的理念贯穿于端到端流程,鼓励一线员工发现并解决流程中的问题。定期回顾价值流图,评估绩效,寻找下一个改善机会。
总之,培养端到端流程思维能力是一场深刻的组织变革。需要具有全局的视角,打破壁垒的勇气,数据驱动的透明与洞察,以客户价值为最终衡量的标准,和持续的优化迭代,领导垂范、文化赋能。只有建立起端到端的思维能力,智能制造才能真正发挥其潜力,实现高效、柔性、高质量和快速响应的目标,为客户和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来源:长稔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