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讲台守望者”:民办教师的故事与心声,几人读得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7 08:36 1

摘要:作为曾经的“民办教师”,我至今对自己的身份仍有几分迷茫。明明是通过民办教师招考录用,却因任教截止日期的界定,从“民办教师”变成了“代课教师”;可我又实实在在参与过民办教师职称评定,也参加过民办教师转正前的文化课短期培训——那些与“民办教师”相关的印记,早已刻进

——致那些年的“民办教师”:一段迷茫又滚烫的教育记忆。

作为曾经的“民办教师”,我至今对自己的身份仍有几分迷茫。明明是通过民办教师招考录用,却因任教截止日期的界定,从“民办教师”变成了“代课教师”;可我又实实在在参与过民办教师职称评定,也参加过民办教师转正前的文化课短期培训——那些与“民办教师”相关的印记,早已刻进了教学生涯的底色里。

一日教学毕,护送踏归程

这些年,我始终觉得国家没有忘记我们这群人对教育事业的付出。从政策层面,国家确实从不同程度给予了相应待遇:只要是在各省人民政府规定的任教截止日期内,且仍坚持在岗教学的民办教师,后来大多顺利转为公办教师,端上了“铁饭碗”;而那些因各种原因退出教育岗位的民办教师,也得到了应有的关怀,最直接的就是按年龄发放“养老补助”——这笔钱不多,却是对那段艰苦执教岁月的一份认可。

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关于民办教师的不满声音。其实细想,这些声音大多来自当年转正时已经退出教育岗位的群体。结合我身边的经历,当年民办教师退出教育岗位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每一种都藏着无奈与抉择:

①为生计主动离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办教师每月工资只有三四十元,且多年一分不涨。面对养家糊口、赡养父母的重担,不少人咬着牙辞掉了讲台工作,转身扎进田埂或外出打工,用另一种方式撑起家庭。

②因计生政策被辞退:在计划生育严格执行的年代,“计划外”生育二胎也是政策不允许的。有人因此被罚款(往往是十个月工资),有人则直接被辞退。

③犯错误被开除:这部分人占比极少,多是因作风问题或违法行为触碰了底线,被教育部门依法开除,也算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

④教学能力不达标被辞退:每个乡镇或许都有那么几个人,在教育局组织的多次“过关”考试中屡屡失利,确实无法胜任教学任务,最终被按规定辞退,算是被时代的教育要求“筛”了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些更“现实”的原因:有人因与相关领导关系处理不当,被“穿小鞋”辞退;有人因婚嫁到外地,户口迁移后,民办教师的关系也随之终止——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却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如今,为什么还有人在反复讨论民办教师的问题?核心症结或许在于“落差”。虽然国家给退出岗位的民办教师发放了养老补助,但和那些顺利转正、如今已退休的民办教师相比,养老金差距悬殊。前者每月只有一二百元,后者却能拿到数千元,这种“天壤之别”,让不少人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对等的回报,心里始终憋着一股气儿。

说到底,我们讨论的不只是一份待遇,更是那段特殊年代里,一群人用青春和汗水浇灌教育的岁月。不管是“民办教师”还是“代课教师”,不管最终是否转正,我们都曾站在三尺讲台前,把知识的种子播撒进孩子心里。希望这份付出能被更多人看见,也盼着相关政策能再添几分温度,让那些年的“教书人”能少些遗憾,多些慰藉。

来源:缺口的师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