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全县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领导叫我先写初稿,我费了好大周章:把领导各个发言的PPT或讲话稿逐一梳理提炼概括,按议程顺序逐一写明。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对内容与结构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让我收获很多,特总结梳理如下以共飨。
平时写的都是学校活动类的通讯,前两天全县教学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领导叫我先写初稿,我费了好大周章:把领导各个发言的PPT或讲话稿逐一梳理提炼概括,按议程顺序逐一写明。交给领导审核时,领导对内容与结构做出了较大的调整,让我收获很多,特总结梳理如下以共飨。
一、结构顺序的核心优化方向
进行了“重组+精简”双重调整,彻底理顺了逻辑链条,更贴合政务通讯的阅读习惯和信息接收优先级,具体优化体现在5个维度。
1. 核心标题:从“新闻宣传式”转向“工作目标式”
第一篇采用双行标题“教研动态 | 精研教学谋发展 细耕课程启新程”,更偏向新闻的宣传感;第二篇则用单行标题“深化课程教学管理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直接点明活动的核心目的——“深化管理”与“提升质量”。这种调整弱化了宣传属性,强化了工作部署的严肃性和针对性,让读者一眼抓住核心目标。
2. 领导出场:从“总结后置”转向“指导前置”
这是最关键的优化。初稿将最高级别领导(洪志敬院长)的讲话放在最后一部分,作为会议总结;优化稿则将其放在开篇第一部分,作为“指导性讲话”。此举完全契合政务新闻“领导位次优先”的原则,第一时间凸显活动的权威性和政策高度,也符合读者“先看核心指导意见”的阅读预期。
3. 内容模块:从“分散重复”转向“整合聚焦”
初稿分四大块(教研布置、教学总结与布置、领导讲话、分学段研讨),部分内容重复(如“情绪急救大赛”在不同领导发言中多次出现);优化稿整合为三大块——“领导指导讲话”“教学工作布置”“专题研讨交流”,并将多位中心领导的部署内容,全部归入“教学工作布置”模块。这种整合消除了冗余,让结构更紧凑,信息密度更高。
4. 详略处理:从“细节堆砌”转向“核心提炼”
初稿近乎完整记录每位领导的发言要点,甚至包含“培训130人”等具体数据,显得冗长;优化稿则高度概括,仅提炼每位领导部署中的“核心主题+2-3个关键要求”。它放弃了非必要细节,聚焦读者最关心的“发生了什么”“重点是什么”,用细节取舍换来了整体的简洁流畅,更符合通讯稿的传播效率需求。
5. 结尾设计:从“冗余重复”转向“号召收束”
初稿以分学段研讨详情收尾,还重复标题和开头,显得头重脚轻;优化稿用一段总结定性活动——“既是总结会、部署会,更是动员会”,并发出“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实现双提升”“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号召。这种结尾既“画龙点睛”,又凝聚共识,彻底解决了原稿的冗余问题,强化了稿件的收尾力度。
二、优化后凸显的四大核心特性
通过上述结构调整,优化后的通讯稿不再是简单的会议记录,而是蜕变为符合官方发布需求的政务通讯,核心特性显著提升。
1. 强化“权威性与政策性”
领导讲话前置后,开篇即呈现领导的“重要指导讲话”和“明确要求”,让读者瞬间感知到活动的官方属性——这不是普通业务研讨会,而是带有顶层设计意味的工作部署会,直接确立了稿件的政策高度和权威性。
2. 突出“纲领性与指导性”
整合后的“教学工作布置”模块,不再是零散的任务清单,而是系统性覆盖“课程改革、科研管理、质量监测、教师培训”的行动纲领。它为全县各校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方向,让读者能快速明确“下半年要重点做什么”,指导性大幅增强。
3. 提升“简洁性与可读性”
稿件剔除了冗长细节和重复内容,逻辑链条(领导指导→工作部署→专题交流→行动号召)清晰,段落分明。读者无需在繁杂信息中筛选重点,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领导要求、核心任务、参考经验”,信息传播效率显著提升。
4. 强化“行动导向性”
从标题的“深化”“提升”,到结尾的“落地见效”“双提升”“高质量发展”,全文围绕“行动”展开,始终强调“从会议部署到实践转化”的过程。这种导向突出了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读者看完后明确“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效果”,避免了“只开会不落实”的空泛感。
“领导讲话优先、工作部署整合、细节概括化”的结构重组更符合政务工作通讯、更适配官方渠道的发布需求。
来源:儿童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