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Figure创始人于9月16日宣布,Figure 即将发布 3项重大公告 (未来三天每天发布一项)。且其也指出Figure团队实现了多项难题的综合解决,后面几周figure将有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新。
Figure创始人于9月16日宣布,Figure 即将发布 3项重大公告 (未来三天每天发布一项)。且其也指出Figure团队实现了多项难题的综合解决,后面几周figure将有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更新。
一、Figure 机器人产业链核心环节与公司深度解析
(一)Figure 链:直接供应核心零部件的隐形冠军
Figure 链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功能模块,覆盖传动、感知、结构件等关键领域,相关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量产能力直接绑定头部客户。
传动系统:
绿的谐波作为谐波减速器全球龙头,其第三代产品传动精度达 10 弧秒,寿命超 3 万小时,成本仅为日本哈默纳科的 60%,已独家供应 Figure 手指关节。
兆威机电同时为宇树科技提供微型传动系统,其空心杯电机技术打破海外垄断,单台机器人价值量约 2000 元。
精密结构件:
长盈精密为 Figure 提供关节轴承和指尖灵巧手,其微型齿轮加工精度达 0.01mm,适配复杂动作场景。
旭升集团供应镁铝合金小腿壳体,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减重效果达 30%。
电机与执行器:
鸣志电器的伺服电机已通过 Figure 送样验证,其无刷电机效率达 95%,适配高精度关节驱动需求。
震裕科技同时为特斯拉 Optimus 供应关节模组,单套价值 2.5 万元,精度达 0.003mm,已建成半自动生产线。
(二)ODM 环节:从材料到整机的垂直整合者
ODM 企业通过材料自研和系统集成能力,在人形机器人量产中占据战略卡位。
宁波华翔:
作为 PEEK 材料全球龙头,其控股子公司匹意克规划 2026 年实现 1.2 万吨粒子产能(全球第一),成本较威格斯低 40%。同时,华翔启源获智元机器人授权,未来三年将代工其全尺寸双足机器人,预计 2026 年机器人业务营收占比超 20%。
中鼎股份:
合肥链主地位凸显,已与五洲新春联合开发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送样埃夫特,力传感器进入测试阶段。其 CDU 液冷机组获特斯拉订单,2025 年机器人业务收入有望突破 10 亿元。
(三)PEEK 材料:轻量化革命的核心载体
PEEK 材料凭借高强度、耐磨损特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和结构件的首选材料,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全球龙头:宁波华翔通过自主专利实现 PEEK 粒子 - 改性 - 制品全链条布局,其象山工厂二期 2026 年投产后,将形成 7 万吨产能(含固态电池封装材料),目标占据全球 30% 市场份额。
中间体与扩产先锋:
中欣氟材作为全球最大 DFBP 供应商(产能 5000 吨 / 年),成本较日本大金低 30%,已通过特斯拉供应链认证。
中研股份国内市占率 34%,医疗级 PEEK 产品进入 Figure 关节轴承供应链,2025 年产能将扩至 5000 吨。
沃特股份千吨级产线满产
(四)电机:体积与性能的颠覆性创新
谐波磁场电机通过技术革新突破传统限制,成为人形机器人动力系统的新方向。
HSGF(推测为华升股份):
其谐波磁场电机体积缩小 50%,功率密度提升 1 倍,温升降低 30%,已在特斯拉 Model Y 车型量产,国内机器人头部客户(如优必选)验证通过,预计 2025 年机器人领域收入占比超 40%。
技术对比:传统钕铁硼电机成本约 400 元 / 公斤,而 HSGF 采用的钐铁氮磁材成本仅 130 元 / 公斤,且耐温性提升至 470℃,显著降低长期维护成本。
(五)总成与丝杠:传动系统的精密心脏
总成与丝杠环节聚焦机器人关节的运动控制,技术壁垒高且国产替代空间大。
银轮股份:
液冷 + 机器人双轮驱动,其 CDU 液冷机组适配特斯拉 Optimus,同时与 Figure 合作开发关节热管理模组,2025 年机器人业务毛利率有望达 25%。
丝杠领域:
五洲新春开发直径 1.8mm 微型丝杠,精度达 C3 级(头发丝 1/40),已批量供应 Figure 灵巧手,2026 年产能将达 210 万副。金沃股份专注丝杠滚子,产品寿命超 2 万小时,切入特斯拉供应链。
(六)传感器:赋予机器人感知世界的 “眼睛与触觉”
传感器是机器人实现环境交互的关键,3D 视觉和力觉感知技术成为竞争焦点。
3D 视觉龙头:奥比中光的 Gemini 335 双目相机已应用于普渡送餐机器人,实现 360° 环境感知,成本仅为海外竞品 50%,全球市占率超 70%。
力觉感知突破:柯力传感的六维力传感器精度达 0.1N,已送样优必选、智元等头部厂商,适配机器人抓取鸡蛋等精细动作。汉威科技的 MEMS 压力传感器技术领先,但尚未披露具体机器人订单。
(七)减速器:传动系统的 “心脏”
谐波减速器凭借高精度和轻量化特性,成为人形机器人关节的核心部件,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绿的谐波:
传动精度达 10 弧秒,寿命超 3 万小时,成本仅为哈默纳科的 60%,全球市场份额 26%,独家供应 Figure 手指关节。其微型减速器(直径
双环传动通过子公司环动科技布局 RV 减速器,产品寿命超 2 万小时,已进入特斯拉试验线。
二、核心技术突破与产业趋势
(一)技术迭代:从功能验证到量产突破
AI 驱动效率革命:Figure 的 Helix VLA 模型通过 500 小时监督训练即可掌握多种任务,较传统方法效率提升 10 倍,显著降低量产成本。
材料轻量化突破:PEEK 材料的规模化应用使机器人关节重量降低 50%,同时耐受 300℃高温,适配复杂工业场景。
模块化设计:领益智造的 “领珑” 机器人采用可更换关节模组,单台维护成本降低 30%,已在电子组装场景实现 0.8 秒精准抓取。
(二)产业链协同: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整合
T 链审厂催化:恒立液压和拓普集团将于 9 月中下旬接受特斯拉审厂,涉及第三代机器人执行器和热管理系统,标志着供应链进入量产倒计时。
跨领域技术迁移:中鼎股份将汽车空气悬挂技术(毫秒级调平)迁移至机器人脚踝关节,开发出磁流变阻尼器,响应速度达 10ms,已送样特斯拉。
(三)投资逻辑:把握确定性与高弹性
高确定性赛道:
PEEK 材料:宁波华翔(2026 年 PE 16x)凭借全球龙头地位和产能扩张,有望复制宁德时代的成长路径。
减速器:绿的谐波(2025 年 PE 35x)技术参数比肩海外巨头,成本优势显著,受益于机器人渗透率提升。
高弹性标的:
传感器:奥比中光(2025 年 PS 8x)3D 视觉技术适配多场景,预计 2026 年机器人业务收入占比超 50%。
总成与丝杠:银轮股份(2025 年 PE 18x)和五洲新春(2025 年 PE 25x)受益于特斯拉和 Figure 量产,业绩弹性超 100%。
三、风险提示与应对策略
技术迭代风险:关注绿的谐波等企业的研发投入(2024 年研发费用率超 15%),以及宁波华翔 PEEK 专利布局(已申请 50 + 项核心专利)。
量产进度不及预期:跟踪拓普集团、恒立液压 9 月审厂结果,若通过则 2026Q1 量产确定性增强。
成本竞争加剧:中研股份、沃特股份等 PEEK 企业需关注产能释放节奏,避免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滑。
四、结论: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黄金窗口期
Figure 的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正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宁波华翔、绿的谐波、奥比中光等企业凭借技术卡位和量产能力,有望成为万亿级市场的核心受益者。建议重点关注 9 月 T 链审厂进展和 11 月特斯拉战略发布会,把握从 “概念验证” 到 “量产兑现” 的投资机遇。
来源:全产业链研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