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想喊“姥姥”,听着却像“咬咬”;说要“吃苹果”,旁人压根猜不出是啥。
“舌系带”
有没有发现,家里娃都两三岁了,说话还是含糊得很?
明明想喊“姥姥”,听着却像“咬咬”;说要“吃苹果”,旁人压根猜不出是啥。
不少家长第一反应都是“没事,孩子还小,等大点自然就清楚了”
要么就琢磨“是不是我平时教说话太少了?”
先别着急怪自己或等时间!
有些娃说话不清,真不是没教好,也不是故意“捣乱”,问题可能出在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小地方——舌系带。
其实你自己对着镜子翘下舌头就能看着,舌头下面那根细细薄薄的黏膜,就是舌系带。
它本来是帮着固定舌头的,但要是这根带子长得太短、太紧绷,或者粘的位置太靠前,就跟给舌头拴了根绳似的,直接限制舌头活动。
别觉得这根小带子不起眼,说话时它作用可大了!
咱们说话不只是动嘴,舌头得灵活上下左右动才能发出清楚的音。
比如发“d、t、l”这些音,都得舌尖往上抬才行。
要是舌头被舌系带拽着动不了,娃没法正确发力,就只能瞎琢磨别的法子发音
结果要么把“啦”说成“嘎”,要么干脆含含糊糊,别人根本听不明白。
当然不是所有说话不清都是舌系带的锅,但你可以用几个简单方法先看看:
看舌头形状:让娃张嘴翘舌头,正常情况下舌头能轻松碰到上牙膛,舌尖是尖尖的“V”形。要是娃舌头抬不起来,或者舌尖被拉成了“W”形、心形,那大概率是舌系带短了。
看舌头动作:让娃试着伸舌头舔上嘴唇,再左右挪挪舌头。要是做这些动作特别费劲,甚至根本做不到,那也得留意。
听发音情况:重点听那些需要舌尖用力的音,比如“来、多、拖”。要是这些音总发错,或者模糊得厉害,别光觉得是娃没学好,可能是舌头“使不上劲”。
不过最准的还是带娃去看医生,挂个儿童口腔科或者儿科,让专业的人一看就知道咋回事。
很多家长一听见“剪舌系带”就慌,觉得是大手术,怕娃遭罪。
其实现在处理这个特别简单,根本没那么吓人!
要是娃还小,比如才几个月,舌系带短已经影响吃奶了,医生可能直接简单处理下就行。
那时候娃舌系带里的神经血管还没长好,甚至不用打麻药,几分钟就完事,出血也特别少,娃基本不怎么疼。
要是娃大一点了,确诊是舌系带影响发音,医生评估后觉得需要矫正,现在也有激光治疗这些办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也快,娃基本没多少痛苦。
这里必须提醒一句:剪完可不算完!不是说剪了舌系带,娃说话立马就清楚了!
因为娃之前已经习惯用错的方式发音了,舌头的力气和动法也得重新练。
所以剪完之后,还得配合一段时间的语言训练,就跟给舌头“做康复操”似的
要么跟着语言治疗师学,要么家长在家按着方法引导,教娃正确用舌头发音,这样才能真的把“大舌头”的问题解决掉。
娃说话不清,别瞎焦虑也别盲目等。
先多观察观察,要是怀疑是舌系带的问题,赶紧带娃看医生。
就算需要处理,现在的方法也都很成熟,不用怕。
关键是记住,“矫正+训练”得一起做,这样才能让娃顺顺利利把话说清楚,跟小伙伴玩的时候也能自信表达!
各位宝妈宝爸,你们家娃学说话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啥好玩的小插曲,或者让人头疼的问题?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来源:梦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