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好课六维,育人六力》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08:02 1

摘要:春华秋实,岁月流金。站在新学年的起点回望,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一年,我校教师在省级教学大赛中斩获3项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位列全市前列,家长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教育者对“好课”的执着追求。什么是好课?是知识的高效传递,还

《好课六维,育人六力》

---教学副校长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讲话

各位老师,上午好!

春华秋实,岁月流金。站在新学年的起点回望,我们欣喜地看到:过去一年,我校教师在省级教学大赛中斩获3项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位列全市前列,家长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这些成绩的背后,是每一位教育者对“好课”的执着追求。什么是好课?是知识的高效传递,还是能力的深度培养?是教师的精彩演绎,还是学生的主动生长?带着这些思考,暑期我深入研读20余本教育专著,走访12所兄弟学校,结合我校36节推门课的观察,今天想以“好课六维,育人六力”为主题,与大家共同探索高效课堂的构建之道。这“六维”既是对课堂本质的回归,更是对育人使命的担当;这“六力”既是教学能力的锤炼,更是教育智慧的彰显。

一、目标维度:精准定位,让课堂有“方向感”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导航系统”,模糊的目标只会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好课的第一维度,在于目标的“精准度”与“可达成”。

(一)目标设定要“小而具体”

一节好课的目标,应当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去年听初三年级王老师的物理课,她将“压强计算”目标拆解为:一是能准确区分压力与重力的概念差异,二是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数据,三是能独立完成课本例题变式训练。课后检测显示,92%的学生能达成前两项目标,85%能完成变式训练。反观有些课堂,将目标定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综合能力”,看似宏大,实则空洞。目标宁小勿大,宁具体勿抽象,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

(二)目标达成要“可见可测”

目标是否落地,关键看学生的“输出成果”。数学组李老师创新设计“目标达成三查法”:课前通过预习单查起点,课中通过小组展示查过程,课后通过微测试查效果。上周听她的“二次函数应用”课,课前发现15%的学生不会列解析式,课中重点强化“实际问题转数学模型”训练,课后微测试显示该知识点正确率提升至90%。课堂不是“走过场”,而是“验金石”,只有让目标可检测、可追溯,才能避免“教与学两张皮”。

(三)目标延伸要“联结生活”

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语文组张老师讲“说明文写作”时,没有局限于“说明方法”的罗列,而是设定“为校园植物撰写科普牌”的真实目标,学生不仅掌握了列数字、打比方等手法,更学会了用文字服务生活。当目标与学生的现实需求、未来发展相连,学习就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情境维度:趣味激活,让课堂有“吸引力”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只有当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好课的第二维度,在于用情境点燃兴趣,让知识“活起来”。

(一)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

脱离生活的情境,就像无源之水。生物组赵老师讲“消化系统”时,没有用枯燥的解剖图,而是带来了学生常吃的面包、牛奶,让大家模拟“食物旅行”:“面包进入口腔会遇到谁?胃为什么能消化蛋白质?”连平时上课睡觉的男生都举手提问:“老师,冰淇淋吃多了胃会抗议吗?”情境不是“装饰品”,而是“连接器”,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知识的温度。

(二)情境互动要“动手体验”

学生的思维是在“做”中发展的。物理组陈老师讲“摩擦力”时,让学生用不同材质的鞋子在斜面滑行,记录滑行距离;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不同表面运动,观察读数变化。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鞋底花纹越深,滑行距离越短”“压力越大,测力计读数越大”。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才会理解,这就是体验式学习的魔力。

(三)情境延伸要“情感共鸣”

情境的最高境界是引发心灵触动。历史组刘老师讲“抗日战争”时,没有罗列战役时间,而是播放了我校老校友的口述视频:“1943年,16岁的他作为战地护士,在轰炸中背着伤员转移……”学生眼含泪光,课后自发组织“寻访红色足迹”实践活动。当知识触动情感,学习就升华为精神的洗礼。

三、方法维度:创新赋能,让课堂有“新鲜感”

课堂不是一成不变的剧本,而应是充满创意的舞台。好课的第三维度,在于教学方法的“常新常变”,让学生始终保持期待感。

(一)导入环节要“先声夺人”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英语组周老师的“词汇课”从不直接领读单词,而是用“单词接龙大闯关”“看图猜词挑战赛”等游戏导入;化学组吴老师讲“燃烧条件”时,先做“水中生火”实验,让学生带着“水火为何能相容”的疑问进入新课。导入要像“钩子”,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二)互动方式要“多元开放”

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早已过时。政治组黄老师推行“议题式教学”,讲“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抛出“中学生应不应该直播带货”的辩题,学生分成正反方激烈交锋,从“法律风险”谈到“价值观导向”,从“时间管理”论到“社会责任”。互动不是“表演”,而是“思维的碰撞”,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表达者。

(三)技术运用要“服务教学”

信息技术是课堂的“助推器”,而非“炫技工具”。数学组郑老师用GeoGebra动态演示“二次函数图像变换”,学生拖动参数就能实时看到图像变化,抽象概念瞬间直观化;语文组孙老师利用AI语音测评系统,让学生当堂朗读文言文并获得发音反馈,课下还能通过小程序反复练习。技术要用在“刀刃上”,当它能解决传统教学的痛点时,才是真正的“赋能”。

四、思维维度:深度引领,让课堂有“含金量”

课堂的价值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带得走的思维能力”。好课的第四维度,在于思维训练的“深度”与“广度”。

(一)问题设计要“层层递进”

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引导学生“拾级而上”。历史组马老师讲“商鞅变法”时,设计三级问题链:基础层“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进阶层“为什么废除井田制会遭到贵族反对”,拓展层“对比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分析制度创新的共性条件”。学生从“记史实”到“析原因”再到“悟规律”,思维不断升级。问题要像“阶梯”,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爬一爬能望见更高的山。

(二)错误资源要“化弊为利”

学生的错误是思维的“突破口”。数学组王老师有个“错题博物馆”,专门收集学生的典型错误:讲“分式方程”时,展示学生漏乘公分母、忘记验根的案例,让大家当“小老师”纠错;讲“几何证明”时,呈现“跳步推理”“条件用错”的过程,引导学生反思“逻辑链条哪里断裂”。错误不是“洪水猛兽”,而是“教学契机”,只有让学生在纠错中学会反思,才能真正形成批判性思维。

(三)思维品质要“刻意培养”

高阶思维需要“专项训练”。语文组张老师在阅读课中推行“四问阅读法”:文本写了什么(事实性问题)、怎么写的(程序性问题)、为什么这么写(分析性问题)、如果我写会怎么改(创造性问题)。长期训练下来,学生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质疑”,去年有3篇学生读后感发表在省级刊物。思维能力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刻意培养”的结果,教师要做思维的“引路人”,而非知识的“搬运工”。

五、互动维度:协同共生,让课堂有“生命力”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生生共同成长的“生态圈”。好课的第五维度,在于互动的“深度”与“温度”,让学习在碰撞中发生。

(一)师生互动要“平等对话”

教师要从“权威者”变为“对话者”。英语组李老师的课堂有个“无错原则”:学生回答错误时,她从不直接否定,而是说“你的思路很有创意,如果这样调整会不会更好?”;学生提出质疑时,她会放下教案说“这个问题我需要查资料,明天我们一起探讨”。去年学生评教中,她的“亲和力”得分位列全校第一。教育的本质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只有当教师放下架子,学生才能敞开心扉。

(二)生生互动要“责任共担”

小组合作不是“简单分组”,而是“责任共同体”。化学组赵老师推行“4人互助小组”:每人担任“资料员”“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角色每周轮换。上周听她的“酸碱中和”实验课,一组学生忘记滴指示剂,监督员立刻提醒:“实验步骤第3条明确要求,你漏了!”最终全组重新操作,不仅完成实验,还总结出“实验前必查步骤”的口诀。合作学习的关键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小组的“不可或缺者”。

(三)家校互动要“协同育人”

课堂的边界不止于校园。班主任刘老师创新“家庭学习任务单”:语文让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写批注,数学让孩子教家长做一道题,英语让全家参与“家庭英语角”。有家长反馈:“以前只问孩子‘考多少分’,现在会和他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写’,亲子关系都变融洽了。”教育不是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家校的“双向奔赴”,只有形成育人合力,才能为学生成长插上双翼。

六、育人维度:润物无声,让课堂有“温度感”

好课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不仅要给学生知识,更要给学生精神的滋养。好课的第六维度,在于教育的“隐性渗透”,让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生长。

(一)在细节中传递品格

教育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体育组王老师上课前总会说:“请大家把矿泉水瓶摆整齐,我们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学会整理。”课后让学生轮流回收器材,培养责任意识;美术组陈老师发现学生画“我的梦想”时,有个孩子画了“捡垃圾的人”,她没有评价画技,而是说:“劳动最光荣,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只有当品格教育融入日常,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二)在困境中培养韧性

挫折教育是成长的“必修课”。班主任张老师有个“成长树洞”,学生可以匿名写下烦恼:考试失利的、和同学闹矛盾的、家庭变故的……她会在班会课上分享“名人受挫故事”,组织“我的挫折清单”讨论,让学生明白“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回校看望她:“张老师,当年您说‘跌倒了就抓把土站起来’,这句话我一直记着,现在创业遇到困难,我再也不会轻易放弃了。”教育不是为学生遮风挡雨,而是教会他们在雨中行走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为终身发展奠基”。

(三)在榜样中树立信仰

身边的榜样最有感染力。我们每年评选“校园之星”,不仅有“学习之星”,还有“助人之星”“劳动之星”“坚持之星”。去年“坚持之星”小李同学,患有先天性听力障碍,却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练口语,最终在全市朗诵比赛中获奖。他的事迹被做成微视频在班会课播放后,很多学生自发成立“互助小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信仰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当学生看到身边人用行动诠释“奋斗”“善良”“坚持”,价值观自然会内化为行动自觉。

各位老师,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好课是教师的立身之本。今天我们探讨的“好课六维”——目标精准、情境有趣、方法创新、思维深刻、互动温暖、育人无声,不是割裂的单点,而是相互支撑的整体;我们追求的“育人六力”——目标设计力、情境创设力、方法创新力、思维引领力、互动组织力、价值塑造力,不是天赋的馈赠,而是实践的锤炼。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让我们以“六维”为镜,反思每一节课的得失;以“六力”为尺,衡量每一天的成长。当我们把每一节课都打磨成“有方向、有兴趣、有创意、有思维、有互动、有温度”的好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能力的提升、品格的完善、精神的成长。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教育是农业,需要深耕细作;课堂是土壤,需要用心浇灌。”愿我们都做懂教育规律的“农夫”,在课堂这片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种子,静待每一朵花的绽放!

谢谢大家!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材料汇编》(2025版)具体目录如下,需要的朋友私信:

教学副校长(教学主任)讲话稿相比校长讲话来说,应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当然,追求业务性更强的校长也完全可以使用!

01.《新学期教学工作规划与期望》

02.《提高教学质量,要从五方面下功夫》

03.《精研教学之道 共筑教育新程》

04.《实干 干实 促实效》

05.《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学生成长》

06.《从春晚到课堂,8 招提升教学质量,改变学生命运》

07.《备教学评 教学相长》

08.《试卷讲评以“3避3优”为支点,将试卷讲评转化为“能力进阶的阶梯、思维生长的课堂。”》

09.《提升教学质量的“五抓”行动纲领》

10.《实施三精三实质量提升行动,打赢攻坚战》

11.《让作业讲评“活”起来的3个避开和3个升级》

12.《聚焦“2458”工作思路,提升教学质量》

13.《解锁教学提质密码,4321集体备课法》

14.《以 “四抓” 为锚,夯实教学质量》

15.《抓实课堂质量,掌握“三大”能力》

16.《构建三学三导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17.《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18.《深耕教学五认真,点亮教育新光芒》

19.《携手共进,全力提升教学质量》

20.《打造好课需聚焦“五大”着力点》

21.《落实 “2574”,迈向教学新高度》

22.《从 1 到 N,教师要做好日常行为规范》

23.《提升质量的六个关键策略》

24.《提升教学质量的六点建议》

25.《如何上好课》

26.《一节好课的5 大着力点》

27.《精准施教 赋能学力》

28.《掌握作业设计五字诀》

29.《精研细管 1234 工程,筑牢教学质量根基》

30.《以考为翼,翱翔学海》

31.《一节好课的 5 大着力点》

32.《五维驱动,赋能新课程落地》

33.《信息化 2.0 时代:借技术赋能,守教学温度》

34.《教师如何上好试卷评讲课》

35.《“四抓四教”提分法》

36.《善析善进,砥砺前行》

37.《教师提升班级平均分的秘诀就一个字:缩》

38.《试卷检查要保持“三心”》

39.《制约质量前行的瓶颈和障碍》

40.《探寻打造 “三度” 好课的路径》

41.《教学改进的攻坚措施》

42.《不磨不成课,优化教学质量的关键指引》

43.《四个关键问题,解锁高效课堂》

44.《聚焦四研,破解教研困局》

45.《大单元教学困境,刺痛前行之路》

46.《深悟“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47.《掌握课堂 “五度” 教学法》

48.《浅谈试卷讲评课的几点思考》

49.《做好教导主任的四大核心密码》

50.《守正创新促,提质增效》

51.《立足新课标 精耕复习田》

52.《巧施4个锦囊,凝心聚力迎期末》

53.《深耕沃土,培育新苗》

54.《以实干铸品质》

55.《深耕“博爱”沃土 筑牢质量根基》

56.《深耕课堂主阵地,激活教学新动能》

57.《扎实耕耘育桃李,匠心筑梦待花开》

58.《课堂提质的破与立》

59.《三大破局思路,四个实干方法》

60.《想清楚、说明白、能听懂》

61.《抓四要落细校本教研,教学提效这样实现》

62.《课堂管理,让学生学会自己管自己》

63.《“四要四戒”聚力课堂提质,共推教学高质量发展》

来源:学校工作材料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