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初,我也对此深感困惑。明明有清晰的解决办法,比如及时诚恳地道歉、详细说明预制菜的相关情况、给出合理的改进措施等,这些都是常见且有效的公关应对策略。但西贝公关偏要背道而驰,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当今竞争激烈且信息传播迅速的商业社会中,企业公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期,西贝预制菜事件犹如一颗投入舆论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探究中国企业公关背后的复杂本质。
一位胡姓大V连续发布多篇文章,声称西贝是家优秀企业,问题出在公关团队能力欠佳。然而,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
西贝因预制菜话题卷入舆论的漩涡,大众讨论的焦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发后那一系列拙劣的公关操作。不少人都在质疑:“他们应对危机的公关能力为何这么差?!”
起初,我也对此深感困惑。明明有清晰的解决办法,比如及时诚恳地道歉、详细说明预制菜的相关情况、给出合理的改进措施等,这些都是常见且有效的公关应对策略。但西贝公关偏要背道而驰,这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看到西贝老板事后的一系列表态和接受的采访,我才恍然大悟:问题的关键并非公关水平不足,而是老板根本不允许公关按照专业方式行事。即便请出公关界的“大神”,也难以阻止老板的“自我放飞”。在此,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像西贝这样的大企业,公关行为为何会如此令人费解。
实际上,大公司的公关团队中,可能存在个别表现不佳的成员,但真正愚蠢无能的人少之又少。从专业角度来看,公关人员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丰富的传播理论、沟通技巧和危机处理方法。
网友能轻易想到的应对策略,AI都能生成具体方案,专业的公关人士又怎会不清楚呢?可为何最终的公关效果却一塌糊涂?关键不在于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而在于他们为何只能这样做。
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企业里,公关部门缺乏应有的话语权。不少老板对公关的认知还停留在“平时任我随心所欲,出事你来收拾残局”的阶段。这种认知偏差在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
从历史角度看,早期企业的发展更多侧重于产品生产和销售,对公关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公关的作用逐渐凸显,但一些老板的观念却未能及时跟上。总结他们的态度大概是:没事时,养公关就像养猪;出事了,养公关还不如养猪。
再次强调,即便公关人员能力超凡,也难以抵挡老板的“任性妄为”,更何况他们并非无所不能的神仙。很多人想象中的公关,是能够运筹帷幄、操控舆论、掌控大众情绪,但如果真这么认为,建议卸载手机里的短剧APP,回归现实。
现实中的公关处境往往十分弱势。他们要从媒体到网红,一路低声下气、赔笑脸、说好话,只求能有个缓和的空间。以应对媒体为例,公关人员需要精心准备新闻稿,安排媒体采访,协调各方资源,力求通过媒体传达企业的正面信息。
这里的关健在于对外一定要统一口径、步调一致,问题是谁来把关?企业公关人员能统领全局,把控局面吗?绞尽脑汁好不容易制定出一系列公关策略,回头却发现老板擅自发声,让局势更加糟糕,他们还得微笑着回应:“明白,这就跟进。”关起门来,默默流泪,拿着微薄的薪水,也只能无奈接受。
绝大多数公关策略并不复杂,该如何道歉、怎样回应,ChatGPT都能给出八九不离十的方案。面对公众情绪,最重要的就是态度。这一点,读者明白,公关人员更清楚。但问题是,公关人员没有自主决策的资格。
谁规定公关能决定公关策略呢?在企业中,公关常常只是老板的传声筒。从企业组织架构的角度分析,公关部门往往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缺乏与高层决策的直接沟通渠道。
作为打工人,首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定位:你不是来“改变公司”的,而是来“服务老板”的。所谓“对得起工作”,不是在法律边缘试探,而是让老板满意。而让老板满意的方式,不一定是做正确的事,而是做老板想做的事。
整个事件的走向,早已被老板编排成了一场“荒诞剧”。理论上来说,企业所有对外发布的内容都应由公关审核把控,这是公关工作的基本职责和流程。
公关人员需要对信息的准确性、合法性、传播效果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企业形象不受损害。可现实却是,老板常常自己洋洋洒洒写篇小作文,直接发在平台上,公关往往还是通过上网才得知此事。
别觉得好笑,这样的企业比比皆是。在一些企业中,老板凭借自己的权威和对企业的掌控力,忽视公关专业意见,自行发布信息,导致公关工作陷入被动。
公关的核心任务是平息公众的怒气,助力公司度过难关。但当老板只图自己痛快时,就算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济于事。
你明知前方布满陷阱,却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跳。一边深陷其中,一边弄脏自己,还得一边自我安慰:“这个月的精神补偿费,总算没白拿。”倘若你身为公关,自作主张、未经请示就做了自认为“正确的事”,
会有什么后果呢?老板会察觉:我花钱雇你,是让你帮我说出我想说的话,而不是来教我怎么说话的!这次可能夸你机灵,下次就可能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让你卷铺盖走人。
很多企业花高薪聘请公关,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找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善后”。不少老板对公关的期望是:“我都付了钱,我想怎么折腾,你就得让大众怎么配合我。”不过,这都不重要。
虽说老板的认知有误,但他给的钱可是实实在在的。你能说这些公关不聪明吗?恰恰相反:他们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能精准把握老板的需求,坚决执行指令不打折扣,随时做好背锅的准备且毫无怨言——专业得不能再专业了。外人说他们蠢又何妨?又不是外人给他们发工资。
讲一个残酷的现实:大多数企业的公关,做的并非真正的“公众关系管理”,而是“向上管理”。管理谁呢?管理那个给他们发工资的人。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讽刺?但这就是真实的职场写照。
公司并非一个紧密的整体,而是由一个个交织着利益与权限的个体组成。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盘算。老板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决策的自主性,可能会忽视公关的专业建议;公关人员为了保住工作和获得收入,只能选择服从老板的安排。
说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老板很愚蠢。不,老板总有最后一招:拿公关当替罪羊。就像《三国演义》里,粮官王垕临时成了曹营缺粮事件的“背锅侠”,这可是最经典的案例!
哪怕局面完全失控,哪怕自始至终都没听取公关的任何建议,老板依旧可以把公关推出去承担责任:“都是TA擅自行动!”“我们已经把TA开除了。”怎样证明老板无辜呢?——因为“始作俑者”已经被开除。坏事是中层瞒着老板干的,蠢话是公关自己写的。老板的本意?肯定是好的。
日常负责“擦屁股”,关键时刻充当挡箭牌,这也是公关的价值体现之一。接下黑锅、背负骂名、承受压力,是许多公关的工作常态。为何优质公关服务收费如此之高?原因在于,从业者的薪资中有相当一部分可视为精神损失费。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岗位上,公关人员不仅要面对公众的质疑和批评,还要承受来自企业内部的不合理要求和压力。不得不说,我们都在这充满奇幻色彩的现实中,奋力维持着生活。
西贝预制菜事件只是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公关背后复杂的利益关系、权力博弈和现实困境,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企业公关的本质。
来源:爱讲文史故事的老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