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不是西贝员工,我恨死他了”——西贝员工发声,门店发放300-800元员工“等级奖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7:10 2

摘要:“我如果不是西贝员工,我恨死他了!”——9月13日晚,上海某门店部长徐某飞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时,眼圈是红的过去72小时里,他眼看着午市从排队到空桌,外卖订单腰斩,耳边却全是“西贝=18个月冻鱼”的冷嘲。

“我如果不是西贝员工,我恨死他了!”——9月13日晚,上海某门店部长徐某飞对着镜头说出这句话时,眼圈是红的过去72小时里,他眼看着午市从排队到空桌,外卖订单腰斩,耳边却全是“西贝=18个月冻鱼”的冷嘲。

同样一夜没睡的,还有北京某门店的营运督导小郭,她在抖音里把罗永浩喊成“网络恶狗”,两小时后删除,被公司通报“内部调查”。

另有呼和浩特一家门店的厨师长老张,则把刚领到的800元“等级奖励”塞回口袋,苦笑着说:“这钱像压岁钱,哄小孩的。

当舆论把“预制菜”“隔夜菜”做成热搜爆点,真正站在明火灶台前、被顾客追问“你们是不是加热包”的人,是他们。

在“罗永浩×西贝”这场全民围观的大戏里,他们到底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怎样看待那个“炮轰”的人?300-800元的“等级奖励”背后,又藏着怎样的不安与不甘?

一、“恨死他”的那句气话,是怎么被点燃的?

1. 客流消失:从“叫号到200桌”到“一眼能看到尽头”

9月10日,周一,本应是中秋前的预热小高峰。上海这家门店午市11:30开门,往常半小时就发号到60桌,那天只发到22桌。

徐某飞负责门口迎宾,他把A4纸打印的排队号折成飞机,又揉成团,“心里嗖地凉了”。晚市更惨,220个餐位只坐了97位,“空得能看见地毯的格子”。

2. 抖音刷屏:一条18个月冻鱼的视频,十万转发

“我15岁的表弟都转给我,问‘哥,你们是不是卖僵尸肉’?”呼和浩特振华店厨师长老张说。那天他正在杀羊,手一抖,刀划破了指尖,“血滴在案板上,像给西贝判了死刑”。

3. 顾客当面质问:你们是不是明火?

北京某门店服务员小赵被一位女顾客拦在过道:“小姑娘,你们家锅是不是插电的?罗永浩说你们没火。”

小赵下意识指向开放式厨房的火苗,对方回一句:“那火是不是LED灯装的?”那一刻,她“脑袋嗡的一声,差点哭出来”。

二、“如果不是员工”背后:身份捆绑与自尊心塌方

徐某飞后来解释,“恨死他”不是对罗永浩个人的仇恨,而是“你把我三年学的手艺、擦得锃亮的锅台,一句话全否定”的委屈。

西贝推行“明火现炒”师徒制,他从切配小工升到A+部长,用了1087天,“每天收工拿铲子刮锅底,刮到能照见自己脸”。

当这些被简化为“拆袋加热”,他感觉“像有人把我的毕业证撕了”。

更尴尬的是,他们还得保持“企业尊严”。

小郭在短视频里骂完“过气网红”,两小时后删除,被营运经理约谈:“你是督导,一言一行代表品牌。”

她当场掉泪:“我也是20多岁的小姑娘,被骂到门口,还不让还嘴?”

三、300-800元“等级奖励”:安抚、激励还是封口?

9月12日凌晨,西贝人力全员邮件:全国门店“迎战”期间,一线员工按岗位发放300-800元“等级奖励”,随当月工资一起发。

上海某店店长透露,预算来自“营销费用紧急调拨”,总部口径是“感谢伙伴顶住压力”

但多数员工并不领情:

切配工小何:800元刚好抵我三天掉的绩效,算什么奖励?

洗碗阿姨李姐:我们后厨四个人分一锅员工餐,菜还是昨天剩的,咋不说明火也给我们点尊严?

营运督导小郭:我宁愿公司拿这钱去请第三方检测,把报告甩出来,比给我300块更有安全感。

四、员工眼里的罗永浩:碰瓷者、吹哨人,还是催化剂?

“他要是真为食品安全,我敬他是条汉子;可他把镜头对准正在化冻的鱼,却不拍我们墙上的报废记录表,这叫选择性失明。”老张说。

更多员工承认,罗永浩至少让行业透明提速。

9月13日,西贝全国门店统一贴出“配料表二维码”,扫码可见供应商、保质期、生产批次;

中央厨房直播通道24小时开放,任何人可远程查看;

贾国龙承诺“未来三个月把利润率、财务报表公开到门店端”,这在西贝28年历史上是第一次。

“如果最后真能让顾客明白‘预切≠预制’,那我们被骂也算值了。”徐某飞的语气里,有无奈,也有一点点期待。

五、一线众生相:有人想走,有人想扛,有人想“借锅炒菜”

1. 想走:服务员小赵已投简历到五星级酒店,“至少那里不会被拍视频说‘卖隔夜菜’”。

2. 想扛:厨师长老张把18把菜刀磨到吹毛断发,“老子就要让所有人看看,西贝的锅气能把罗永浩的质疑烧化”。

3. 想“借锅炒菜”:98后小郭正备考公共营养师,“如果这次能让国家把预制菜标准强制分级,我就去参选标准委员会委员,以后谁再说LED火,我甩标准给他看”。

六、尾声:锅还在烧,火还是红的

9月14日晚,上海这家门店结束营业,徐某飞把最后一勺菜倒进员工餐桶,摘下厨师帽,对作者说:

“你知道吗?中餐最讲究镬气,镬气就是锅气,也是人气。

今天晚市回升到七成,有位老太太吃完莜面,冲我竖大拇指,说‘我就爱你们这股烟火味’。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跟罗永浩的战争,其实就是‘烟火味’跟‘标签化’的战争。

锅还在烧,火还是红的,谁也别想一泡口水浇灭。”

走出商场,夜风有点凉,但透过玻璃幕墙,那排跳动的蓝色火苗映得人脸发烫。

也许,真正的答案不在热搜,而在每一口仍坚持明火现炒的锅里——只要火不灭,故事就未完待续。

来源:湖北电视台-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