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沙坪坝“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中的城市温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16:33 1

摘要:“‘15分钟生活圈’就是一个生活设施更完善的‘圈’、生活服务更多元的‘圈’、生活环境更宜居的‘圈’。”4月9日,沙坪坝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中的一系列亮点成效和下一步暖心服务举措进行了详细解读。不少参与此次发布会的市民朋友表示,美

“‘15分钟生活圈’就是一个生活设施更完善的‘圈’、生活服务更多元的‘圈’、生活环境更宜居的‘圈’。”4月9日,沙坪坝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中的一系列亮点成效和下一步暖心服务举措进行了详细解读。不少参与此次发布会的市民朋友表示,美好生活,无需远行。从这些深度对接老百姓“生活尺度”和“便民体感”的服务布局中能够遇见更多属于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构建城市生活的“幸福坐标”

区发展改革委是全区“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的牵头单位。如何在15分钟可达的范围内,圈起居民的日常所需和便利贴心的公共服务?区发展改革委党委书记、主任邓舒洪表示,这样的“圈”要建而有效,需要聚焦“圈”内的温情感、舒适感、现代感以及归属感。

“归根结底这些‘感官’的体现,就是以群众需求为核心。”邓舒洪介绍,当前,沙坪坝按照“制度先行、运营前置、社区经营、居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坚持“生活圈缺什么、补什么”“居民最需要什么、建什么”的思路,以15分钟为时间节点,先后打造了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惠民有感生活服务空间。

石井坡街道的团结坝社区,这里通过放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优势,依托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居民小两会”,共同商榷了以特钢文化打造的特色邻里主题生活圈;渝碚路街道则巧用桥下空间、边坡荒地,新增了一批休闲娱乐场地;覃家岗街道的凤天路社区目前建成了8个社区食堂,打造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餐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生活场景并不是千篇一律,每个镇街服务“圈”的打造都是广泛发动群众,通过召开院坝会、楼栋会和议事会因“需”而建。

邓舒洪表示,需求、事项、项目“三张清单”,每个镇街会精选出10件群众特别关心的民生实事来有序推进,确保“圈”内的服务有“精度”更有“温度”。

“通过因地制宜、按需谋划、突出主题、差异推进,目前沙坪坝区正系统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邓舒洪表示,下一步将指导镇街从群众所需中梳理筛选一批集成化的特色服务场景,真正让这些细碎的生活图景成为城市时间上的“幸福坐标”,成为生活圈最温暖的注脚。

撬动民生领域改革“全面开花”

在沙坪坝街道,这里的“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圈”出了辖区特色。

沙坪坝街道党工委书记孙平在发布会上说,沙坪坝街道承载着“老中青幼”四代人的日常,以“全龄新图景”为目标所打造的“生活圈”应该是一个青春活力的“时尚圈”、包容共享的“温情圈”、智慧便捷的“安全圈”。

“分时、分龄、分层建‘圈’,一方面是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条路径,更是对民生领域改革的一次撬动。”孙平表示,“圈”里的服务内容,聚焦的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实事要事,建“圈”的核心就是要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圈’建得好不好,老百姓是受益者也是评价者。”

“壹心巷”是沙坪坝街道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一个代表,这里不仅集成了多个全龄段的街区业态,还联动像志愿服务、司法调解、骑手驿站等各种社会力量在此“摆摊设点”,甚至在数字赋能下24小时不打烊。辖区老百姓表示:“人从巷中过,能食‘人间烟火’,能感‘人情世故’。”

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电梯加装、轨道站点便捷性提升、交通缓堵保畅等民生实事一直以来也是老百姓聚焦的热点。

区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李海表示,有时候看似短短“一公里”,如果以15分钟的时间去衡量,一批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更显“迫在眉睫”。

如何让这些城市基础设施真正凸显出“15分钟”的价值感?李海说,就是要把一些居民关注的“老大难”通过从“人”的角度细化成工作上的“小切口”。

对此,区住房城乡建委以“疏解通行梗阻、提升城市服务设施可达性”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城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从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中挖掘边角地建设小微停车场,为老旧小区增添上了电梯,贯通了5.4公里滨江步道,提高轨道交通乘坐便捷性,以及增设儿童乐园、运动场地、沿途公厕等。

“城市建设的价值体现就是让城市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李海表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聚焦人民生活关键领域,把改革成效和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可感可及的生活品质,才能助力老百姓在“15分钟”里有更多幸福感与获得感。

在“乐享其成”中成为“圈中人”

在推进“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设中,沙坪坝还把“骑手友好街区”结合起来。聚焦新就业群体,如今,一批批户外劳动者在沙坪坝既能畅其行,还能歇歇脚。

在渝碚路街道,这里集聚美团、顺丰、京东等头部企业营业网点,活跃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900余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劳动者港湾等,这里升级打造的骑手“暖新驿站”,不仅是一个可以歇脚休息、充电喝水、遮风避雨、纳凉取暖的空间,还成为了凝聚基层社会治理新力量的站点。

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上门入户的职业特点,有31人成为“顺手公益”志愿服务队队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提供送餐、送药等服务。5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成为“红岩轻骑兵”,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合伙人”,随手拍、即时报,将治安线索、突发事件等信息,及时反馈网格社区街道处置。

“‘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建设成果人人共享,骑手在沙坪坝骑出职业的自豪感和工作的幸福感,也会为城市美好明天共同助力。”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曾佑明说,建好生活服务的“圈”,也要“圈”起社会治理的力量,在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中,积极书写“双向奔赴”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被“圈”出美好生活中俨然成为了“圈中人”。

在沙坪坝街道,退休教师成为了社区托育的帮手、社区青年志愿者成为社区老人的“忘年交”;在石井坡街道,热心居民可以是止纷解优的“知心人”,也能成为身怀一技的社区能人;在童家桥街道,“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甚至还“圈”出了一批政策理论的传播者、红岩精神的弘扬者……“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的建设不仅有了“幸福半径”与“城市温度”,更勾勒出了未来社区治理的无限可能。

今年,沙坪坝创新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换享家”活动在基层深受欢迎,老百姓通过卖旧物以及深度参与社区服务换“积分”,积分不仅能兑换成日用品,还能成为文娱空间的“入场券”、餐饮门店的“打折卡”。

“像这些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也能进一步让‘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建得更好、用得更活。”曾佑明表示,15分钟是城市生活服务空间和内容在时间上的整合,也是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合力的一次拓展,享受15分钟的便捷生活,也要积极带动起老百姓用15分钟的时间参与进社区各项工作,把“单打独斗”转变为“多元共治”。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