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过去三十年城市建设的高速增长和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大学新园区不断兴建,“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建设的主导模式,老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也亟须优化、改造。而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大学校园封闭性的特质,让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割裂”现象日渐成为问题。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叶无忧
伴随过去三十年城市建设的高速增长和高等教育的急速扩张,大学新园区不断兴建,“城市更新”逐渐成为建设的主导模式,老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成环境也亟须优化、改造。而无论哪种发展模式,大学校园封闭性的特质,让大学与城市之间存在“割裂”现象日渐成为问题。
大学与城市的互动 , 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因此,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建筑设计院”)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组团更新为例,采用“陪伴渐进”模式,遵循“在地共生”视角,找初心,找设计源点,找动态变化的源动力,打破“孤岛”式大学校园。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片区更新鸟瞰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前身为杭州大学,始建于1955 年,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黄龙商务圈的核心板块,周边城市密度较高,配套成熟,但一直以来,校园施行独立管理制度,与城市互相割裂,为突破发展桎梏、实现校城深度融合,校区启动了整体更新改造工程。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组团更新项目,聚焦于校区中轴线东侧的历史建筑群,总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涵盖了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东横楼等多个重要建筑及其精装和景观改造。
更新规划构建起多尺度协同的立体框架:在城市尺度上,浙大建筑设计院将校区重新融入西湖区产业布局,思考校园在发展规划、运营管理、资源收益等方面与当地政府协同运作的模式。在社区尺度上,设计打开校园东部空间界面,重塑校园与社区之间的共生场域,连续且开放的界面长约1 km,通过道路退界与城市肌理咬合,形成一系列开放场所,使得校城景观渗透、衔接到城市中。基于共生场域,更新后的校园文化、体育和服务设施对社区民众适度开放;教育、学术、科创、实验室等功能区则与“数字+”在地产业布局联动。在交通方面,设计拟通过细化层级管理,将校园道路分时段、分区域向外开放,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在单体尺度上,设计不仅寻求单栋建筑的空间开放和功能混合,以培育“校园综合体”的复合类型,还努力赋予楼宇之间的校园公共空间更丰富的意义,对东二楼(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东衡楼(离退休工作处)和平衡中心之间景观场所的营造,则丰富了师生、员工、退休人员及社区居民的体验感,实现日常生活的交融共生和情感的锚固维系。通过设计的编织,大学得以从被城市遗落的孤岛转化成为城市赋能的策源地,提升了校城整体社会效率和区域能量组织效能,推进了绿色低碳发展。
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东一楼
浙大建筑设计院深耕"在地共生"理念,在浙大西溪校区历史建筑群保护中取得突破性成效。项目不仅保留建筑风貌,实现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又优化校园空间,营造共生环境,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
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化根脉: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中轴线东侧历史建筑群为核心,通过细致的更新设计与实践,成功保留了历史建筑群的风貌,同时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活力。这一举措不仅保护了文化遗产,也让历史建筑在现代校园中继续发挥其独特价值。
提升校园环境,营造共生空间:始终坚持植根本土、有源创新的策略,使大学校园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通过组团更新,校园环境不仅得到显著提升,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优美、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还达成了校园与城市、校园与生活、校园与历史、校园与艺术、校园与自然、校园与技艺的“在地共生”,从而实践了城市校园新理想。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激发创新活力:作为校内最重要的一组产学研结合的“现代书院”群落,有效推动建筑教育资源的整合,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产教研一体化共融发展。
在长达30余年的历史阶段里,浙大建筑设计院采用“陪伴渐进”的模式与步骤,遵循“在地共生”的策略与视角,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进行系统性更新。
“在地共生”策略,引领发展方向:项目秉持“在地共生”的策略,通过一系列的更新设计与实践,使大学校园与城市、生活、历史、艺术、自然和技艺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陪伴渐进”模式,深度参与项目:项目自2009年至2024年逐步开展,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项目采用“陪伴渐进”的模式,设计师同时作为业主、施工者,深度参与了校园更新的每一个环节。“陪伴渐进”模式和深度参与不仅有助于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够确保设计理念准确实现。
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浙大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平衡建筑研究中心等建筑教育资源的整合,有助于提升校园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水平,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和研究机会。同时,通过更新改造,项目形成了具有产学研结合特色的“现代书院”群落,为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学校园既是城市先进文化传播者,也是区域创新的驱动器,更是高质生活方式的示范区。而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组团更新项目突破传统校园更新的范式,实现校园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活力的有机融合,为打造"校城融合"的生态模式提供“浙江样本”。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