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全球179个国家(地区)的9.3万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已纳入中国海关总署(GACC)的注册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食品企业,都必须先跨过“GACC备案”这道关键
近日,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军披露了一组关键数据:全球179个国家(地区)的9.3万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已纳入中国海关总署(GACC)的注册管理体系。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想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食品企业,都必须先跨过“GACC备案”这道关键门槛。
那么,对于从事食品进口的企业而言,GACC备案究竟意味着什么?它不仅是合规的“入场券”,更是赢得中国消费者信任的“护身符”。
根据海关总署“事前准入-事中监管-事后查处”的全链条监管模式,GACC备案(注册) 正处于最前沿的“源头严防”阶段。其核心要点包括:
强制性注册:所有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加工储存企业,必须由所在国官方主管机构向中国海关总署推荐注册,并经中方审核通过。品类全覆盖:无论是肉类、水产品、乳品、燕窝等高风险产品,还是普通食品,都需“对号入座”完成对应准入程序。国家准入先行:企业在申请注册前,其所在国必须先与中方签署检疫准入协议。今年1-8月,中国就新增了46个国家(地区)的110种农食产品准入。简单来说:国家没准入,产品不能进;企业没备案,货物卡在港。
完成GACC备案,意味着该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生产条件符合中国标准,相当于获得中国官方背书的“信用认证”。这带来三大优势:
清关更高效:已备案企业在进口申报时信息核验更快,大幅降低口岸滞留风险,节省时间和成本。渠道更畅通:大型商超、电商平台采购时,会优先选择甚至强制要求供应商提供GACC备案资质,否则不予入场。品牌更可信:备案信息可通过海关系统公开查询。采购商或消费者“扫一扫”就能溯源,极大增强市场信任度。确认“国家准入”和“企业资质”:首先查询目标产品是否已被纳入《符合评估审查要求及有传统贸易的国家或地区输华食品目录》,这是前提。材料真实规范:提交的工艺流程、卫生控制、厂房平面图等文件务必真实准确,符合中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如GB标准)。关注动态更新:GACC备案非一劳永逸。海关总署会动态调整注册名单,因检出疫情、违规添加等情况被暂停甚至注销注册资格的企业不在少数。进口商需实时关注官方公告,规避风险。典型案例:2025年1-8月,海关就依法暂停了38个国家(地区)、498家企业的输华资质,退运或销毁不合格食品5924批次。一旦被退运或暂停,损失巨大。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前8个月中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已达8647亿元,市场潜力巨大。但海关监管也日趋严格——智慧海关、“1+N+3”治理体系、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升级。
对进口商而言,选择已获GACC备案的合作伙伴,是在源头规避风险的最明智投资。而对于海外生产商,积极申请并维护好GACC备案资质,就是握住了进入中国大市场的“金钥匙”。
瀚而普国际贸易专注进出口外贸代理20年,是海关认证高级AEO企业,进出口外贸代理、报关、保税区仓储、运输送货到港/到门的一站式外贸。
来源:老道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