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俄白“西方-2025”联合军演进入关键阶段,两名美军军官竟意外现身白俄罗斯训练场,还得到白俄防长赫列宁亲自接待,对方甚至放话“可随意参观,想看什么都行,能和人员交流”。
在特朗普派特使科尔与卢卡申科长谈5小时、当场解除对白俄航空公司制裁后,美白关系缓和本在预料之中,但没人想到节奏会这么快。
9月15日,俄白“西方-2025”联合军演进入关键阶段,两名美军军官竟意外现身白俄罗斯训练场,还得到白俄防长赫列宁亲自接待,对方甚至放话“可随意参观,想看什么都行,能和人员交流”。
要知道,这场军演俄白亮出不少硬家伙:图-22M3轰炸机在巴伦支海巡航4小时,核动力潜艇试射导弹,加里宁格勒的海军陆战队演练反登陆,甚至明确要研究核武器和“榛树”导弹使用计划,摆明是威慑北约。
美国作为北约老大,军官却在俄白军演现场“自由逛”,这种情况可能让普京和北约都没料到。
俄白军演“敞开门”,威慑之外藏着深意。这次演习绝非简单摆样子:联合部队用实弹、无人机、装甲车搞火力打击,防空系统全程掩护,图-22M3轰炸机可全天候突击,核动力潜艇更是直接展示海上打击能力,每一项都针对北约可能的军事行动。
尽管这就是为了向北约亮肌肉,但并不意味着美军官可以亲自来随便参观,然而从白俄的动作来看,俄对此显然知情。这次除了美国外,白俄还邀请了20多个国家代表,包括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匈牙利。
表面是“透明化”,实则有两层算计:一是借开放观摩向美国传递“无意主动冲突”的信号,配合美白近期的缓和势头。
二是试探北约内部态度,土耳其、匈牙利愿意来,说明北约并非铁板一块,俄白能找到分化联盟的突破口。对俄来说,白俄主动邀请美国,既是白俄自身寻求战略空间的尝试,也让俄在对美博弈中多了一层缓冲。
对美国来说,这又是特朗普“边拉边看”的试探。几天前他解除对白俄航司制裁、送亲笔信,已释放缓和信号,这次军官观摩是进一步“破冰”。让美军官亲眼看看俄白军演的实力,既能避免美方因信息差误判局势,也能让白俄感受到美方“诚意”,为后续更多合作铺路。
但特朗普没完全交底——美军官拒绝接受媒体采访,显然是不想把姿态放得太低,也给北约盟友留了余地。这种“有限开放”的操作,既不让俄白觉得美国在示弱,也不让自己在对俄博弈中陷入被动,典型的进可攻退可守。
北约这边早已慌作一团,美国“端水”更显尴尬。近期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让波兰如临大敌,不仅关闭边境,还扬言要在边境部署地雷,甚至火速同意北约驻军,法德等国已派战机驰援。
此时美军官却在俄白军演现场“闲逛”,对波兰等东欧国家来说,无疑是变相鼓励俄白——自己在前线紧张备战,盟主却在跟对手搞缓和,心里能不慌?
更难受的是北约整体,美国一边对俄白示好,一边派“福特”号航母驶入挪威奥斯陆峡湾,让挪威军舰护航,看似给北约撑场,实则更像安抚。这种又拉又打的平衡术,暴露美国既不想跟俄白闹僵,又怕北约散架的矛盾心态。
“福特”号压阵,是特朗普给北约的“定心丸”也是“紧箍咒”。航母部署挪威,距离俄白军演区域不远,既向俄展示美军在北大西洋的军事存在,也给恐慌的东欧盟友吃颗糖。
但这颗糖不甜——美国明摆着不想直接卷入与俄白的冲突,派航母更多是“摆姿态”,要波兰等国自己扛压力。对北约来说,美国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支持,只会让盟友对其信任度下降,进一步加剧联盟内部的分歧。
而且这种“两边讨好”的平衡术很难长久:俄白不会因一次观摩就放弃对北约的警惕,北约盟友也不会因一艘航母就彻底安心。美国若把握不好尺度,很可能让东欧局势从“可控”滑向“混乱”,最终陷入各方都不愿看到的僵局。
来源:止戈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