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峰顶着蒙蒙细雨回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半。钱书记要用乡里的车送他,他拒绝了。他知道书记对他的好意,但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他还是决定自己走回去。好在镇政府所在地到石城不过十五里地,步行也无妨。路两旁的青草已经长高了许多,雨中的空气弥漫着青草的清新味道。万峰深吸一
6
万峰顶着蒙蒙细雨回到家时,已是下午四点半。钱书记要用乡里的车送他,他拒绝了。他知道书记对他的好意,但为了避免别人说闲话,他还是决定自己走回去。好在镇政府所在地到石城不过十五里地,步行也无妨。路两旁的青草已经长高了许多,雨中的空气弥漫着青草的清新味道。万峰深吸一口,心里感到格外惬意。他看到路边大部分土地都已翻耕,种上了作物。书记曾说过,今年要大面积种植豌豆,以保证粉丝厂的原料供应。他知道豌豆是开犁后先播种的作物,生长期短,百姓称之为“六十天还仓”的小日期作物。
看着黑黝黝的土地,万峰眼前仿佛出现了豌豆秧纤弱摇曳、开花结荚的景象。他不禁暗笑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
万峰从院门角的一块半截砖头下取出钥匙,开门走进小院。说小院其实并不小。坝上土地充裕,每户盖房起屋时批的宅基地都在二三亩左右。一亩用来盖房,剩下的就变成了庭院菜园子。
万峰看到自家的小菜园被打理得整齐美观,一畦畦蔬菜排列有序。有两畦已经长出了嫩嫩的两瓣小绿苗,万峰认得那是第一茬水萝卜,是坝上最早上市的蔬菜。还有两畦土地湿润,显然是早上刚浇过水。靠南墙根的一畦春韭菜嫩绿齐整,十分显眼。沿着菜园的小墙根,不远不近地摆着几个蜗牛窝,万峰知道那是种下的倭瓜。靠西边小房的畦边,已经拉起了绳子,看来是为架豆爬秧搭的云梯。
万峰心情大好,进屋端了一杯开水,再次来到院子里,坐在两棵果树下,欣赏着小院的一切。
眼前的一切,都是妻子柳叶打理的。柳叶是小学教师,还没放学回来。
柳叶家住在柳河东的东河沿村,与万峰住的石城隔着一条河和一片胭脂马场。两人可以说是隔河相望,隔滩相守。
柳叶的父亲是解放前夕家境破败的“破落地主”,在赤县柳条沟待不下去,来投奔坝上亲戚,落脚到东河沿村。柳叶的母亲生她二妹时难产,万峰的父亲万济仁医生接生时问保大人还是保孩子?柳叶的父亲说保大人,但柳叶的母亲执意保孩子,结果孩子保住了,大人却走了。从此父女三人相依为命,过着苦巴巴的生活。柳叶念到初中毕业,政策不允许她念高中。在那“唯成分论”的年代,社会主义学校不培养“地主羔子”。柳叶只好让她爹找远房一个在黑龙山中学当教导主任的亲戚说情,再回到老家柳条沟黑龙山中学借读。念完高中回到东河沿村,正赶上乡里招民办教师,柳叶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当上了教师,直到县师范招生,柳叶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取县师范,成为正式教师,毕业后仍回村任教。
一年冬季,柳叶和父亲赶了辆牛车去胭脂马场滩里捡粪。胭脂马场牛马成群,牛马粪遍地,不到两小时,父女俩捡的粪就把一米高的囤围子快装满了。
柳叶父亲赶车要往回走,柳叶坚持再捡几筐把囤围子装满再回。牛车自由地走着,等到柳叶往车上装粪时,发现牛车不走了,仔细一看牛车轱辘卡在草滩的人头墩子里,前不能前倒不能倒。父女俩顿时傻了眼,柳叶在前拉着牛头缰绳往前狠拽,父亲用肩膀顶着车轱辘使劲推,老牛也梗着脖子卖力拉,牛车可就是纹丝不动。柳叶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跟父亲说:“爹,不行就卸牛粪吧?”
“咱先歇会儿,再试试看。”父亲不甘心。
等到人牛再次叫劲拉车时,老牛用力过猛,“啪!”的一声,牛拉样的木棍撅断了,老牛冲了出去。两根车辕杵在地上,车轱辘仍卡在那里不动。这下更糟糕了,天色暗下来,飘起了雪花。父女俩精疲力尽,柳叶感到又冷又饿。
正在父女俩万般无奈的时候,从西北边马群里一股黑旋风滚了过来,到了跟前只见黑铁青马上骑着一人,头戴风雪帽,穿黑皮衣皮裤,脚蹬马靴。
他围着柳叶的牛车转了一圈,明白了怎么回事,跳下马来。
“抛锚了吧?捡这么多粪,走这种滩,不抛锚才怪呢?”骑马的人正是万峰,他刚刚复员回村,给几个生产队放马。他看见捡粪的牛车在那里一动不动有两个时辰了,估计出了问题就策马跑过来。
柳叶看清是个小伙子,个子高体格壮。小伙子从柳叶手中要过牛缰绳和柳叶父亲再把牛套车上,让柳叶在前拉着牛,小伙子和柳叶父亲一人肩顶一个车轱辘,大声吼着老牛,齐声喊着:“一、二!”一齐用足力气把牛车推了出去。然后小伙子帮着柳叶父女把牛车赶上平坦的正路,自己骑着黑铁青马,一声鞭响,顿时消失在风雪中。
当兵退伍后,家里说要给万峰找媳妇,万峰心里想娶同学桂枝,但父母就是不同意。理由是怕风俗习惯合不来,不想娶蒙古族姑娘。万峰心里恋着桂枝,但出于孝顺,也不好硬坚持,只是说不着急找对象。就这样拖了几年,有媒人上门给万峰介绍东河沿村一位小学教师,万峰勉强答应见面,但不在家里相亲,而是约定在柳河小桥上见面。
那是个黄昏时分,万峰骑马,女方骑自行车。万峰只当应付,也不刻意穿戴。一件藏青色风雨衣包裹了大半身,脚上穿的是高腰蓝球鞋。
当万峰骑马来到柳河小桥时,看见一女子站在一辆半新不旧的自行车旁。女子着一身黑色运动装,脚穿一双白色运动鞋,梳两个笊篱把式的短辫子,脖子上围一条白粉色纱巾,看上去像个运动员似的。
万峰下马把马拴在小桥栏杆上,走近女子。那女子见来个骑马的又下马拴马,知道是媒人介绍的人来了,就把目光投向走过来的万峰。四目相对的一瞬间,两人都吃惊不小,几乎同时出声:“是你——”
万峰再仔细打量女子时,女子睁大眼睛说:“你,你不是帮我们推车的那个人吗?”
万峰也在脑子里想当年在滩里捡粪的小女孩的模样,他在女子脸上寻找着答案:“几年不见,你变成大姑娘啦!”
万峰有些惊喜,再瞅柳叶。柳叶低着头,刘海下双眼左右流光,脸上浮着红晕,细白细长的手指下意识绕着纱巾一角,略显几分羞涩。
万峰心里怦怦跳动,脸在发烧。以往的一次次相亲,从来没有这种感觉,包括和同学桂枝在一起也没有这种感觉。万峰心想,看来命中注定就是她了!既然是有缘相见,就再没有尴尬的局面。
“我当给我介绍对象是谁呢,原来是你呀!”万峰仍很诧异,“哎,不是说是个教书的吗?”
“没错呀,我就是教书的,教小学。”柳叶接着说,“那年你帮我们推车,还没等说声谢谢,你就跑了,今天我要再次谢谢你呀!”
“有什么好谢的,举手之劳罢了。你怎么就教上书了?”万峰问。
柳叶就把自己念高中考师范教书的事向万峰述说了一遍。万峰也把这几年当兵复员的事讲了一通。
二人说话间,时间慢慢流逝,太阳隐入山后,天地转暗。万峰看着天:“时候不早了,我送你回家吧?”
“不用送,我自己敢走。”万峰执意要送。于是柳叶骑自行车,万峰骑马向东河沿村走去、
万峰回忆着跟柳叶的过往,他打心眼儿感激柳叶过门儿后的打理操持。自己一年四季在外面忙着,柳叶不但书教得好,学生家长都很满意,家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街坊邻居都说万峰挑来挑去倒是挑了个好媳妇。
万峰回过神儿来,他走进厨房,要为没有下班的媳妇准备做碗手擀面,他要加倍给妻子以回报。
7
粉丝厂经过一番筹备,终于要正式开张了。一阵清脆的鞭炮响过,钱景深书记宣布粉丝厂正式成立,开始试生产。
时间正值五月底六月初,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生产一经启动,需要数量很大。一次泡料四个大池就需要四千斤。原料只好暂时跟镇中心粮库借用。粉丝厂在镇所在地的村东头,中心粮库在村西头,中间相隔约一里半。每隔四天就得去提料一次。
按照生产工序,八个车间配齐了人员,就是泡料车间三人编制还有一人未到岗。听说是副镇长吕秀的小舅子,现在在外地打工还没有回来。
桂枝还在包装车间,没有产品出来,她的任务是采购大小包装袋、清理仓库、招聘女工,并对女工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万峰被任命为吴师傅的助理兼生产技术员。行政管理人员调配、资金筹措对接银行的事情由钱书记兼管。粉丝厂刚刚成立,诸事不顺,钱书记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抓。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之前他未调到柳河镇前,镇里办的亚麻厂、工艺钟表厂、酒厂都相继倒闭了,造成的损失自不必说。这次粉丝厂可别黄了,倒闭了怎么向县里交代呀?迫不得已,钱书记只好亲自出马了。
吴师傅带领万峰从泡料车间开始,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巡视,不时驻足观察,或亲自示范或留下改进意见。从泡料到出粉丝一个周期要在七天左右。当第一批原料经浸泡膨胀、磨制、沉淀、养浆进入制粉车间时,吴师傅亲自在现场指导,由万峰捧团、揉团、漏粉、出粉。
制粉车间几乎是封闭的,因为要为粉团保温。车间像蒸笼一样热气腾腾。万峰上身只穿无袖背心,下身穿短裤,脚穿拖鞋。浑身已经湿透,衣服贴在身上,大汗淋漓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当万峰揉好第一批粉团与吴师傅钻出车间透透气时,桂枝出现在他俩面前。她把手里的雪糕递了过来:“给,吴师傅、万峰解解渴,凉快凉快!”
“哟,真是雪中送炭呀!来得太及时啦。”万峰接过雪糕,“哎,你怎么知道我们这会儿出车间?”
“我来时问了制粉车间的小张,他说快了,我等了一会儿。”桂枝甩甩手,“你们再不出来透气,这雪糕就成水了。”
“谢谢桂枝,还想着吴师傅。”万峰口含雪糕含混地说。
“哎,白吃雪糕还不领情?怎么说光想着吴师傅,你没吃嘛?”桂枝嗔怪万峰一眼,哈哈笑着。
“领情,领情!我们都领情呀!”吴师傅看着他俩也哈哈大笑起来。
让吴师傅他们最头疼的是,粉团看似筋道,可漏粉到开水锅里形不成长长的粉丝,而是长短不一接不上茬,大部分还化成了粉糊糊流失了。一锅下来,废品多成品少。吴师傅愁眉不展,万峰也紧锁眉头。钱书记听了汇报后,也急切地到车间查看。看到吴师傅垂头丧气,钱书记少不了说些鼓励安慰的话:“不要紧的,万事开头难嘛!哪能一下子就能制出好粉丝呢?慢慢找找原因多试试,不要怕失败,失败得次数多了就离成功不远了!”
以后的日子里,吴师傅蹲在漏粉车间外面,不住嘴地抽着旱烟,话也少了,饭量也减少了。以往中午晚上爱喝二两小酒,现如今也滴酒不沾了。
万峰看在眼里,劝着师傅:“书记说了别着急上火,慢慢找原因,您老就放宽些心,咱们一起多做做试验会成功的……”
“你说得轻巧,我是人家花大价钱请来的师傅,漏不出成粉,你让我这老脸往哪搁?”吴师傅显然是在自责,不是跟万峰发火。
由于生产不出合格粉丝,大量的粉糊都随着水浆排了出去。粉丝厂周围的农民把流出来的水浆盛回去喂猪,猪特别爱吃也长得快。一时间,粉丝厂的排水沟成了农民争抢水浆的战场。
转眼到了年底,由于没有解决光跑粉浆不出成品的原因,加上用电不畅,镇里决定暂停生产,给吴师傅开了工资,带上土特产送吴师傅回家过年。临走时钱书记嘱咐吴师傅:“辛苦了一年了,回去好好跟家人过个年。等明年开春咱们再开工生产,搞企业不是那么容易的。”
吴师傅心里十分愧疚,不愿意拿全部工资,还是钱书记和万峰左右相劝,才勉强拿上。吴师傅表示回家后再好好琢磨琢磨,明年一定搞成合格产品。
粉丝厂第一年亏损了三十万元,可钱书记怎么能把这个数字告诉吴师傅呢?这三十万元就权当交了学费吧!
8
惊蛰过后,吴德成师傅再次出现在柳河镇粉丝厂。万峰协助吴师傅查看各车间的开工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后,选择阳历三月六日(农历二月初九)正式开工。在开工后的半个月里,吴师傅和万峰抓紧试验,可是还是老样子,粉丝时断时连,淀粉流失。屡屡失败的试验让吴师傅和万峰寝食难安。吴师傅嘴上起了泡,万峰眼圈儿黑暗着像个熊猫。万峰建议从第一道工序泡料开始再仔细梳理一遍,看能否找到症结。吴师傅无奈也只好按万峰的建议亲自一道工序一道工序过手查验,末了还是一无所获。
万峰干着急没办法,他看着吴师傅见着眼的消瘦,每顿饭要么不吃,要么在大伙左劝右劝下吃上几口就撂筷子。万峰十分心疼师傅,就从街上早上买来油条豆浆,中午买米饭加一个鱼香肉丝,晚上买面条卧鸡蛋。每次送到吴师傅床前,他都是摆摆手:“不用这样费心了,我实在吃不下呀!”
“吴师傅,你不能这样,这样下去身体会垮的!你要往开想,也许问题不出在你身上。”万峰的再三劝说下,吴师傅勉强端起碗拿起筷子,却愣神在那里。
“唉!我真没用呀!”吴师傅叹了口气,吃了几口又放下碗筷。
这天,吴师傅吃了万峰送来的面条鸡蛋,精神好了一些,他对万峰说:“你年轻脑子灵活也爱学,你多动动脑子,看看是哪里出了毛病。我在大粮仓粉丝厂可从来没遇到这种事儿。”吴师傅点了烟锅抽了几口,眼睛看着屋顶棚,“唉,我这个师傅不行呀,我干粉丝行当也几十年了,没想到栽到这里啦!”
万峰又是一阵劝解,告辞让吴师傅早点儿好好休息。
第二天早上,万峰照常去街上买了油条和馄饨去给吴师傅送饭。推门不开,喊吴师傅没有回应,门从里面反锁着窗帘拉的。万峰把饭放在窗台,从门缝往里瞧,屋里很暗看不大清楚,万峰意识到吴师傅可能出事了。
万峰跑进食堂大喊:“吴师傅可能出事了,我给他送饭敲不开门,喊他也没人应,快跟我去看看吧!”
就餐的人放下碗筷跟万峰跑着来到吴师傅宿舍,连喊带推门还是没有动静。有人建议把门踹开,情急之下也只能这样了。当大家踹开门进屋看时,大家顿时傻了眼。只见吴师傅跪在床头,一根腰带勒着脖子,一头连着枕头——吴师傅上吊自尽了!
万峰悲痛万分,上前抱住师傅放声大哭。师傅身体已经冰凉。有人上来要往下解吴师傅的绳索,万峰喝道:“慢着!先不能解,快去派出所报案,其他人也赶快离开屋子,要保护好现场。”万峰突然异常冷静。听到万峰的吩咐,有两个工人去报案,其他人退出小屋却守在门外。
万峰跑着去镇政府。他想找钱书记报告,可钱书记还没来。他急匆匆地去西一排办公室找镇长报告情况。镇长孔宪炳昨天开春季造林现场会喝多了没有回家,正在办公室。
“孔镇长,粉丝厂出事了!吴师傅上吊了!你快去看看该怎么办呀?!”万峰哭腔着说。
镇长坐在办公桌后椅子上看报纸,纹丝不动。
“这事你别找我,粉丝厂的事我不管,你要找找书记去!”
“镇长真有定力!天大的事,死人的事都能坐得住,‘处事不惊呀!’”万峰甩门出了镇长屋心里愤愤地骂道,“算他妈什么镇长!人命关天的大事居然不问不管,心眼儿够辣实的,共产党要你这样的干部有什么用!”
万峰不等钱书记赶快往粉丝厂跑。此时派出所警车停在粉丝厂院子里。派出所方所长和一名干警正在给吴师傅拍照、勘察现场。他们发现吴师傅床头有许多烟灰。在床铺褥子底下发现了一个记事小本子,打开看吴师傅写的遗言:“我这个师傅当不成了,我有罪,对不起你们……”字迹歪歪扭扭,上面印着泪痕。
钱景深书记回到镇里,听说粉丝厂出事了马上奔了过来。他听完派出所长和万峰的情况汇报,马上作出决定,给坝下大粮仓粉丝厂吴师傅的儿子吴东打电话,让其速来柳河镇。
吴东打车火速赶到柳河镇粉丝厂,看到父亲遗体停放在灵棚里,顿时哭得死去活来。随后发疯似得扯拉着钱景深书记问他爹的死因。钱书记一边安慰吴东一边让万峰、派出所长一起到他办公室给吴东详细介绍情况。
等到万峰说完事情的发生前后经过,派出所长出示了吴师傅宿舍的照片和他写的遗言。吴东看后再次嚎啕大哭,哭了一阵吴东止住哭泣说:“我爹这人耿直倔犟,脸皮儿薄。他给你们担任技术师傅,没能制出合格粉丝,浪费了许多粮食,他心里过不去压力很大,回家过年还老提这个事儿。他这么多年的制作粉丝,从来没有失手过,这次他心里迈不过这个坎儿呀!所以才寻了短见……”说着又抽泣起来。
钱书记再次安慰吴东:“小吴师傅你节哀吧!吴师傅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不是那种混吃混喝的人。吴师傅是我们聘请的,他在粉丝厂规划设计和机器设备安装调试方面出力不小,提出了不少合理化建议。试生产阶段他也没明没夜地在车间指导,十分敬业和辛苦,这我和万峰他们都看在眼里了。一时半会儿制不出成品粉丝,失败几次也是难免的,再说真正原因也不一定在吴师傅身上。”
钱书记递给吴东一杯水:“吴师傅不该这么自责,就这样走了,实在让人痛心。小吴师傅你放心,我们会把吴师傅的后事妥善处理,绝不亏待他老人家……”
事情的结局是,镇里给了吴师傅全部安葬费用,并且给了吴东三万元现金作为对家属的慰问。镇里派车送吴东带上吴师傅骨灰回东山老家去了。
责编/飘飘花语
来源:大野无疆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