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县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近年来,在平顶山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大会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提案越来越多,青少年心
近年来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频频登上热搜
“焦虑”“抑郁”
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标签
配备专职心理教师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的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平顶山市多部门、多系统联动
全链条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平顶山:“四化”赋能,全链条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县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近年来,在平顶山市“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大会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和提案越来越多,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怎么样?相关建议和提案如何落实的?教育时报记者日前到平顶山市各学校,进行了一次“心”的交流。
工作责任“网格化”,建立专业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近年来,平顶山市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工作责任“网格化”、日常教育“课程化”、问题监测“精准化”、协同育人“体系化”,着力打造“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构建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心灵撑起一片晴空。
在平顶山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平顶山市人大代表、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刘军慧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指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导致个人痛苦、造成家庭负担,也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消极影响”。
平顶山市教体局进行深入调研和讨论后,安排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多次与刘军慧代表进行沟通,针对所提建议内容进行认真办理答复。
“刘军慧代表提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议,可以说是正中社会之痛、正切教育之忧、正应家长所难。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日益成为导致青少年学生辍学、欺凌、犯罪甚至轻生的重要诱因。”平顶山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卫东说。
为全面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顶山市教体局成立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会商研究全市层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重大问题;成立集教研员、高校心理学教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于一体的市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成立相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建立健全了“行政督导、专业指导”的工作机制。学校成立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将每个学生心理健康责任和安全责任明确到人,形成“网格化”责任落实体系,“一对一”明确帮扶责任人,“点对点”提供支持。
目前,平顶山市有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研员15人、专兼职教师2986人,心理辅导室700余个,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等。2024年为全市近千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
日常教育“课程化”,强化教学研究,为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赋能
“构建全面课程体系,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定制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分层次、递进式的教育内容。”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薛建军说。
平顶山市各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并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积极乐观、珍爱生命、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该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纳入全市教学督导的内容,同时积极发挥思政课、美育课、劳动实践课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学习压力。如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学府路小学开发了“发现优点”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制作能量瓶、绘制“心愿树”、捕捉生活“小确幸”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自信与乐观,收效良好;平顶山市第一中学开展了户外团体活动课等,得到师生一致好评。
该市还拓宽线上渠道,开发“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品牌活动,搭建心理健康教育智慧云平台。在平顶山教育电视台开辟《阳光心理访谈》栏目,每年定期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营造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问题监测“精准化”,防范关口前移,做到心理危机早预警早干预
“心理健康测评是识别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途径,能通过测评报告和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月25日,平顶山市新华区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测评专题研讨活动,该区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刘菊围绕“心理健康测评后的关注关爱和建档”,对参加研讨的教师进行授课,并开展了团体心理体验活动。
心理健康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美好未来,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和谐稳定,做好心理健康测评是更好地识别并尽早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平顶山市中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问题筛查,通过规范性、综合性评估分析,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梳理归类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谋良策,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与河南大学携手,深入开展中小学生学习生活及心理状况调研。平顶山市教体局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部门合作,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该市的7所学校成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监测试点单位。
在深入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平顶山市构建起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平顶山市教体局督促各学校成立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年级—班级—朋辈”四级预警网络,制订心理危机预防和快速反应工作预案,对出现高危倾向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遵循“科学、保密”原则,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帮扶,并进行定期跟踪与动态管理。
“爱心、耐心、诚心、细心、虚心,这是对心理委员的素质要求。”3月初,教育时报记者到平顶山市第42中学进行采访时,看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苏春梨正对全校20余名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培训。苏春梨向班级心理委员传授了从心理层面助人的技巧,并鼓励大家发挥朋辈作用,在班级营造乐观向上的学习氛围。
据了解,每年高考、中考前后,平顶山市教育和体育发展中心与平顶山教育电视台都会共同开展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直播、心理热线服务活动,助力学生稳定情绪、积极应考,预防危机事件发生。
协同育人“体系化”,密切家校协作,护航青少年“阳光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专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合力、久久为功。近年来,平顶山市多部门、多系统联动,携手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共同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校牵手,扣好“第一粒扣子”。该市鼓励教师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做到每一个安全预警及时传达到每一个班级,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建议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提升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平顶山市教体局指导学校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落实《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推动形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2024年6月,该市开展的“阳光润心,携手育人”线上系列直播活动,有针对性地普及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参与师生及家长达10万人次。
平顶山市大力推进医校衔接,充分发挥心理诊治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提供有效医疗支持,打造心理健康问题转介咨询“绿色通道”,及时转介疑似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到专业机构接受诊断和治疗,共同构筑危机干预协同响应机制,不断提升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的专业化水平。
呵护学生心理健康,除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系统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平顶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总工会、妇女联合会等部门在专业心理卫生组织的协助下,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流动课堂”“婚姻家庭大讲堂”“共青团青少年心理健康·彩虹课堂”“阳光助考,12355与你同行”等系列公益活动。多部门联动,共同筑牢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
“领导有力、教育有方、措施多元、成效显著,我对市教体局建议的办理落实感到很满意,也希望今后继续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为全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刘军慧评价道。
“青少年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拔节孕穗期,为让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我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行动力,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更加科学、更加贴心的方式,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助力每一位青少年沐光而行。”平顶山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洪涛在采访的最后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作者:河南省教育融媒体采编中心、教育时报记者 张贡献 王星飞
来源:教育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