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过前科的人,重回社会本应低调谨慎,避免再度触碰法律红线。但他的项目不仅涉灰涉黑,还屡屡高调发声,甚至在舆论场中屡屡挑衅知名企业“胖东来”。
不作就不会死,说的就是柴怼怼(以下简称柴)。
上半年在自媒体平台上蹿下跳地表演,嚣张至极。一转眼到了九月,柴被刑拘了。
有过前科的人,重回社会本应低调谨慎,避免再度触碰法律红线。但他的项目不仅涉灰涉黑,还屡屡高调发声,甚至在舆论场中屡屡挑衅知名企业“胖东来”。
他很成功,不但惹怒了胖东来,还惹怒了胖东来背后的粉丝。
与此同时,这种高调姿态,使得其背后见不得光的东西,迅速暴露在聚光灯下。在互联网流量放大的作用下,他的“翻车”几乎是注定的。
柴从事的玉石行业,历来水深无比。但严格来说,玉石行业本身并不能称为灰产。
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送检、提供鉴定证书、透明标价、依法纳税——这是完全合法的正常商业活动。
但就有这么一帮类似柴的人,把这个行业搞得乌烟瘴气。比如以“赌石”为噱头、虚假宣传“高档和田玉”、直播中故意营造“漏价”“升值”幻象,利用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收取高溢价。这些行为常常游走在商业欺诈与合同争议之间,众人将这个行业视为灰产,也是有情可原。
具体到柴,消费者在其直播间花费数万元购买玉石,经鉴定,实际价值仅数百元甚至几十元。其中,有的玉石被鉴定为“染色和田玉”,有的甚至被鉴定中心拒绝——理由是根本没有鉴定价值。因为打眼一看就是垃圾,无需浪费鉴定成本。
有消费者在柴直播间花费近4万元购买的12件玉石,经鉴定总价仅3509元,价格差异超过十倍。
如此暴利的生意,碰上售后纠纷,尽量别激化矛盾,别人要退货退款,爽快的退了就是,但是在柴这里,退货退款困难,消费者甚至遭到直播间“有钱也不退”的公然拒绝。
这一连串事实,远超普通消费纠纷的范畴,涉嫌触犯刑法,最终柴的“直播带货”业务被警方立案调查。
柴目前的法律责任,是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目前《刑法》: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部分消费者单笔投入金额就高达数万甚至数十万元。如果综合计算所有涉案消费者的总金额,极有可能超过《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门槛。一旦被认定达到这一标准,柴怼怼可能面临顶格处罚,即十五年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
除了刑事责任,柴一案还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退一赔三”;如果确定涉及虚假宣传,消费者可主张惩罚性赔偿。因此,即便刑事责任之外,柴及其关联公司仍需承担沉重的民事赔偿责任。
如柴确实曾有前科,如今再次被查,司法机关在量刑时极可能考虑累犯问题。根据刑法,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若柴的行为最终被认定构成犯罪,他作为累犯,可能面临更为严厉的刑罚。
报道显示,柴的妻子肖某也被刑拘。若其在直播间中以经营者、宣传者身份参与,则可能构成共同犯罪,需要与柴共同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
这一次,等于是把柴家连锅端了。
很多网友将柴的落败归因于“得罪胖东来”。但法律逻辑并非如此。
柴明明有前科,却选择继续灰色操作;在灰色操作中,柴又选择了最愚蠢的方式:高调张扬。
柴的高调行为,让本来可以长期隐藏的灰色操作,迅速暴露在公众和监管的放大镜下。
在流量社会中,法律风险的触发机制并非单纯来自违法行为本身,而是“违法+高调”的组合。
来源:高赞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