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药捷安康-B股价再度大涨,盘中一度涨超63%,触及679.5港元/股。这家发行价仅为13.15港元的南京药企,自9月3日以来股价接连大涨,仅仅10个交易日股价翻了10倍。而从上市至今的59个交易日内,其涨幅更是最高超过1800%,公司总市值从不足5
海闻社观察 彻底疯狂。
炒题材也就算了,但是你见过把题材炒成行业市值权重的吗?一家次新医药公司做到了。
9月16日,药捷安康-B股价再度大涨,盘中一度涨超63%,触及679.5港元/股。这家发行价仅为13.15港元的南京药企,自9月3日以来股价接连大涨,仅仅10个交易日股价翻了10倍。而从上市至今的59个交易日内,其涨幅更是最高超过1800%,公司总市值从不足52亿港元暴增至近2700亿港元。
图源:雪球
2500亿港元的市值是个什么水平呢?在港股18A生物科技板块中,此前市值最大的三个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06160.HK)、信达生物(01801.HK)、康方生物(09926.HK)市值分别为3028.97亿港元、1648.52亿港元、1203.93亿港元,也就是说药捷安康最多排到了第二的位置,距离第一百济神州的市值也十分接近。
老牌传统药企石药集团的市值也就1184.51亿港元,最多的时候,药捷安康的市值是前者的2倍还要多。
要知道,这可是一家无产品、无营收、无利润的三无公司,很难想象公司能拥有如此市值。
据了解,药捷安康股价的暴涨源于其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Tinengotinib,TT-00420)的重大进展。
9月10日,药捷安康发布公告称,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经治失败的激素受体阳性(HR+)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或低表达(HER2-)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II期临床试验,已于近日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临床默示许可。
这款药物之所以备受资本市场关注,与其稀缺性有很大关系。据药捷安康招股说明书,替恩戈替尼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可能同时抑制F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JAK(Janus激酶)信号通路的候选药物。
这种双靶点的设计,使其在理论上能够克服现有FGFR抑制剂带来的耐药性问题,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药捷安康的暴涨也得益于创新药行业的政策利好。近日,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其中提到: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
这一政策是在药物临床试验60日默示许可基础上的再加码,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研发质效。政策还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球同步研发品种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纳入30日通道。
药捷安康此次股价上涨最大的受益者是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投资者。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的股权结构,在IPO前,公司董事长吴永谦博士通过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约34.29%。
若以最新的总股本3.969亿股计算,吴永谦持有的股份数量约为1.36亿股。相较于13.15港元的IPO价格,在股价达到679.5港元时,其持股市值的增长部分高达约906亿港元。
与火爆的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捷安康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财务数据显示,药捷安康-B2023年营收118.1万元,2024年无营收,2025年上半年营收98.6万元,依旧无主营业务收入。
2025年上半年的98.6万元收入主要来自银行存款利息、理财收入以及政府补助。同期亏损则分别高达3.43亿元、2.75亿元和1.22亿元。
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成本下降30.9%至9840万元。公司录得税前亏损1.23亿元,相较于2024年同期亏损的1.6亿元有所改善。
目前,药捷安康还没有商业化产品,也没有进入商业化阶段的产品。
在部分投资者看来,药捷安康的暴涨或许与其被纳入港股通标的有直接关系。9月8日,港股通标的名单调整正式生效,包括药捷安康在内的20只股票被纳入其中。
对于上市企业而言,流动性是支撑估值的关键。进入港股通后,药捷安康的流动性并没有太高。9月15日,药捷安康大涨超过100%,换手率也只有4.78%,并不算高。
这意味着大量的筹码是被锁定的,据招股书,药捷安康总股本3.97亿股中,只有1528.10万股可供二级市场交易。这意味着,无需大量真实资金进场,就能显著影响药捷安康的股价,制造出连续暴涨的虚假繁荣。
港股创新药板块的fomo情绪也是带来狂热的一大原因,创新药成为2025年港股市场中涨幅最凶猛的板块。2025年初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药捷安康-B、德琪医药-B(06996.HK;涨幅超500%)三生制药(01530.HK;涨幅约500%)等超过30家创新药企业的股价实现了翻倍增长。因此在消息刺激下股价一旦有所表现,不少资金就会迫不及待选择追高买入。
药捷安康在公告中也提示了风险:无法保证产品最终成功开发及商业化。新药研发充满不确定性,替恩戈替尼能否顺利上市,上市后的销售情况目前亦难以预估。
替恩戈替尼目前的研发进度最为靠前的适应症是二线治疗胆管癌,正在进行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预计于今年下半年完成。
但胆管癌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赛道。在中国,胆管癌2024年的发病人数为10.66万人。到2027年和2030年,胆管癌患者预计也只有11.42万人和12.16万人。
小病种虽然也重要,但是市场空间有限,显然没办法如大病种一般带来足够大的收入规模。也就是说,替恩格替尼即便在中国成功上市,也撑不住公司的千亿市值。
截至9月16日收盘,药捷安康-B股价报192港元/股,总市值762.04亿港元,跌幅高达53.73%。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公司股价的大部分涨幅都已经消失,无法减持的早期股东们也迎来了一场如梦南柯的纸上富贵。
显然,对于18A公司而言,其价值的核心依旧在于支撑在于研发管线的成功概率和未来的商业化前景。股价的短期波动是靠不住的,只有好好做好药物的研发才是企业的核心工作。任何临床试验的失败、监管审批的延迟,都可能带来和预期估值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结局。
来源:海闻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