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家庭养鸡或规模化养殖中,选择合适的牧草种植不仅能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以下是几种适合养鸡的优质牧草及其特点,结合种植管理技巧,为养殖户提供实用参考。一、黑麦草:高蛋白的四季选择黑麦草是养鸡场最常见的牧草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22%,
在家庭养鸡或规模化养殖中,选择合适的牧草种植不仅能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鸡肉和鸡蛋的品质。以下是几种适合养鸡的优质牧草及其特点,结合种植管理技巧,为养殖户提供实用参考。
一、黑麦草:高蛋白的四季选择
黑麦草是养鸡场最常见的牧草之一,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8%-22%,且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冷季型特性使其在春秋季生长旺盛,尤其在15-20℃环境下,播种后40天即可首次刈割。值得注意的是,黑麦草具有分蘖能力强、再生速度快的特点,每年可收割4-6次,亩产鲜草可达6000-8000公斤。种植时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30厘米,每亩用种量1.5-2公斤。为保持营养均衡,建议将黑麦草与豆科牧草混播,如白三叶,这样既能提高蛋白质含量,又能改善土壤氮素水平。
二、苜蓿草:钙磷丰富的"牧草之王"
紫花苜蓿以其极高的营养价值著称,粗蛋白含量达20%-24%,钙、磷等矿物质含量是普通牧草的2-3倍。这种多年生牧草特别适合产蛋鸡,能显著提高蛋壳硬度。苜蓿的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强,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5-7年,年收割3-4次。但需注意,苜蓿幼苗期生长缓慢,易受杂草侵害,建议播种前精细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作基肥。最佳播种期为春季土壤解冻后或初秋,条播行距30-40厘米,播种深度1-2厘米。饲喂时建议将苜蓿晾晒至半干状态,避免鲜草中皂苷成分引起鸡群胀气。
三、菊苣:适口性佳的多年生品种
菊苣叶片柔嫩多汁,含有17%-20%的粗蛋白,特有的苦味物质能增强鸡只食欲。这种耐寒耐热型牧草在-10℃至35℃均可生长,种植一次可连续利用10-15年。夏季高温时,菊苣仍能保持青绿,弥补了其他牧草的季节性缺口。种植时宜选择土层深厚的地块,播种前每亩施复合肥30公斤,条播行距40厘米,亩用种量0.3-0.5公斤。生长期间需注意防治蚜虫,建议采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控。菊苣的利用方式灵活,既可鲜喂也可制成青贮,其块根还可作为能量饲料补充。
四、籽粒苋:高产速生的夏季替补
作为暖季型牧草,籽粒苋在25-35℃生长最快,株高可达2-3米,亩产鲜草10000-15000公斤。其蛋白质含量与苜蓿相当,且富含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播种后30天即可开始采收,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可实现持续供应。种植时要求土壤温度稳定在10℃以上,点播株距30厘米,每亩用种量仅需100克。需特别注意的是,籽粒苋幼苗期含少量氢氰酸,应在株高60厘米以上时收割饲喂。建议与其他牧草搭配使用,比例不超过日粮的30%。
五、白三叶:生态型地被牧草
白三叶作为多年生豆科植物,不仅提供16%-18%的粗蛋白,还能固氮改良土壤。其匍匐生长的特性特别适合放养鸡场,形成持久的地被层。耐践踏性强,在pH5.5-7的土壤中表现最佳,播种量每亩0.5-1公斤。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时,建议白三叶占比30%-40%。这种低矮型牧草能有效减少鸡舍粉尘,夏季地表温度可比裸露地面降低5-8℃。但需控制饲喂量,过量可能引起腹泻。
六、种植管理关键技术
1. 轮作制度:建议采用"禾本科+豆科"的二年轮作模式,如黑麦草-苜蓿轮作,既可防止土壤养分失衡,又能减少病虫害积累。
2. 水肥管理:牧草对氮肥敏感,每次刈割后应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灌溉方面,保持土壤含水量在60%-70%最为理想,雨季需注意排水防涝。
3. 收割时机:禾本科牧草应在抽穗前收割,豆科牧草以初花期为宜。留茬高度保持5-8厘米,有利于再生。
4. 加工贮存:鲜喂时应现割现喂,剩余部分可制成青贮。制作青贮时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添加2%-3%的糖蜜能提高发酵质量。
七、饲喂方案优化
不同生长阶段的鸡群对牧草的需求有别:
雏鸡(0-6周):建议饲喂嫩叶,比例不超过日粮的5%,以菊苣、白三叶为佳。
育成鸡(7-20周):可逐步增加至15%,黑麦草与苜蓿按2:1混合。
产蛋鸡:维持20%-30%的青饲料比例,其中苜蓿应占50%以上。
肉鸡:出栏前2周减少粗纤维含量,牧草比例控制在8%以内。
实践表明,科学搭配上述牧草,可使饲料成本降低25%-40%,鸡蛋蛋黄颜色加深2-3个罗氏比色单位,鸡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提高15%以上。建议养殖户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鸡群特点,选择2-3种牧草组合种植,建立稳定的青饲料供应体系。同时注意定期监测鸡群健康状况,及时调整饲喂方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来源:科学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