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长安区葡萄园里果香四溢,一栋栋现代化的设施大棚整齐排列,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掩映在绿藤之中,饱满圆润,如水晶玛瑙般诱人。在这丰收的季节里,长安区的葡萄产业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丽名片。
金秋九月,长安区葡萄园里果香四溢,一栋栋现代化的设施大棚整齐排列,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掩映在绿藤之中,饱满圆润,如水晶玛瑙般诱人。在这丰收的季节里,长安区的葡萄产业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创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亮丽名片。
产业规模与特色:
长安葡萄的“金色招牌”
截至2024年底,长安区园林水果总面积达2.71万亩,总产量3.9万吨,其中葡萄种植面积1.07万亩,是全区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长安葡萄主要分布在滦镇、引镇、魏寨、王曲、杨庄等街道,主栽品种包括户太八号、藤稔、夏黑等10余个,上市时间从7月下旬持续到10月下旬,形成了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的供应格局。
长安葡萄不仅规模可观,更以品质优异闻名遐迩。其产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级评优活动中荣获金奖,并成功登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目前,全区已有3家果业园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其中位于王曲街道南江兆村的满秋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便是典型代表。
满秋园模式:
绿色种植与产业融合的发展之路
王曲街道南江兆村满秋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绿色、健康”的发展理念,成为集绿色种植、观光采摘、市民休闲、教学互动、科普宣传、农业展示及学生社会实践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园区占地160亩,总投资800多万元,年产葡萄达19.2万斤,年收入170万元。
在绿色生产方面,满秋园推行“生草制”培肥地力,定期刈割还田,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增施有机肥(主要使用腐熟羊粪),保障葡萄营养均衡;病虫害防控方面,禁用有机磷农药和激素类冲施肥,并根据病虫害监测情况精准配药、自主喷施,确保绿色防控效果。
2020年,“满秋园牌”葡萄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并荣获“西安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称号。此后,该合作社又相继获得“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GAP)”等荣誉,成为长安区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创新举措:
科技赋能与校地融合拓新路
长安区按照“稳面积、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葡萄产业健康发展:定期开展果农技术培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强葡萄新优品种引进试验,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推广避雨设施栽培,减少自然灾害影响;实施老果园改造,通过土壤改良和高接换头等技术提升品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月12日,长安区农业农村局园艺部门联合西安市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开展的“校地融合助振兴,鲜果直播拓销路”活动,为葡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魏寨街道老凹庄村长安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王曲街道南江兆村满秋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葡萄园中,公益主播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网友展示长安葡萄的独特魅力,热情介绍妮娜皇后、阳光玫瑰、户太8号等品种,宣传长安葡萄种植历史和技术成果。
这种“数字化+农业”的模式,拉开了长安果业生产与校地融合携手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有效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长安果业的知名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未来,长安区将继续推动葡萄产业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满秋园等合作社计划进一步深化绿色产品深加工,如酿制葡萄酒、白兰地、果醋,制作葡萄盆景等,让农产品不仅美味可口,更富有文化内涵与农作魅力。
长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为果业种植户提供可持续发展方案,让长安葡萄这张“金色招牌”更加闪亮。
来源:长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