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罗永浩一条“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的微博吐槽,意外点燃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品牌公关灾难。
9月10日,罗永浩一条“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的微博吐槽,意外点燃了一场持续数日的品牌公关灾难。
西贝从创始人到合伙人轮番“出战”,回应方式却层层踩雷,直至9月15日,西贝高级合伙人竟将罗永浩类比“用器官恶心人”,与海底捞“火锅撒尿事件”相提并论——“罗永浩跟那个撒尿的男孩没区别,都是用自己的某种器官,干那种损人不利己的恶心事儿。”
如此出言不逊,罗永浩居然最终选择“休战”,可西贝的形象已“血流不止”。
这不是简单的口水战,而是一次企业面对消费者质疑时,傲慢与情绪如何毁掉品牌公信力的典型案例。
一、9月10日:一条微博引发的“预制菜血案”
9月10日,罗永浩发布微博称:“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这条看似普通的消费者吐槽,迅速引发共鸣,点赞与转发量飙升。
在大众眼中,这不过是一次常见的消费体验分享,若西贝能冷静回应、解释菜品工艺,事件本可迅速平息。但西贝选择了“硬刚”。
二、9月11日:创始人“三连起诉”引爆战火
次日,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行业群内回应称:“我们一定会起诉他,一定一定会起诉他!”并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指责其“太坏了”。
这番情绪化回应迅速将事件升级。
罗永浩反击称:“我是你说的初恋,你怎么对我这么差?”并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
三、9月12日:后厨直播“翻车”,自证变自爆
为证清白,西贝于9月12日开启全国门店后厨直播,试图展示“非预制”流程。然而,这场“自杀式澄清”却成了大型翻车现场:
被发现使用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制作儿童餐;
厨师使用漏勺掏下水道;
厨师长无厨师证上岗;
使用转基因大豆油;
羊排一年采购一次,冷冻反复使用。
这些细节曝光后,消费者信任度骤降,西贝陷入更大舆论危机。
四、9月14日晚:合伙人“器官论”引爆舆论,西贝形象再遭重创
9月14日晚,西贝合伙人大卫(樊大卫)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题为《论罗永浩和撒尿男孩的区别》,将罗永浩对西贝菜品的质疑,与海底捞“17岁男孩火锅撒尿事件”相提并论,并发表极具侮辱性的言论:
“罗永浩跟那个撒尿的男孩没区别,都是用自己的某种器官,干那种损人不利己的恶心事儿。”
大卫在视频中还表示,撒尿男孩可能是“年少不懂事”,而罗永浩则是“故意使坏”,并声称“海底捞因撒尿事件损失30亿,赔偿220万一点都不多”,暗指罗永浩的言论对西贝造成的“伤害”也应承担类似后果。
此番言论一出,瞬间引爆网络。网友纷纷表示震惊与愤怒:
“这是企业高管该说的话?”
“消费者提意见就被比作撒尿?这不仅是侮辱罗永浩,更是侮辱所有消费者!”
“这不是补刀,这是自残!”
罗永浩当晚在直播间回应,怒斥大卫“智力有问题”,并宣布重启对西贝的监督,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称将“用一切合法手段战斗到底”。
西贝方面紧急删除该视频,但未及时作出公开道歉。
直到9月15日,西贝才发布致歉信,称“个别员工言论不当”,并表示将加强内部管理。
然而,公众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西贝管理层从上到下缺乏对消费者的基本尊重。
这一“器官论”事件,不仅让西贝的公关危机进一步升级,也让其品牌形象跌入谷底,成为2025年最具代表性的“自杀式公关”案例之一。
五、致歉信“虐”字引众怒,公关“自爆”再翻车
9月15日凌晨,西贝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致所有关心西贝的朋友》致歉信,本意降温,却因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瞬间火上浇油。
网友截图炮轰:“到底谁虐谁?”“吃顿饭还要被说‘虐’品牌?”#西贝道歉信翻车#话题半小时内冲上榜二。
更尴尬的是,信末列出9条整改承诺,被质疑“复制粘贴胖东来”:①10月1日前全国门店换非转基因大豆油;②儿童牛肉酱改为门店现炒;③羊排赏味期从“跨天”缩至“当日”......
致歉信发出仅两小时即被删除,重新推送时“虐”字加引号,却未改文案顺序,被吐槽“Ctrl+F式公关”。
罗永浩转发截图并配文:“引号救不了傲慢”,至此,西贝公关坐实“危机变自爆”。
六、客流断崖、上市受阻,“自残式公关”代价浮现
9月16日起,多地网友晒图:西贝午市“拿号即入座”,北京华贸店晚餐翻台率下降60%;外卖平台显示月售2000+的“小牛焖饭”跌至300+。凤凰网实地走访,店员坦言:“外卖量减一半,业绩大受影响。”
二级市场方面,西贝2024年Q4才完成Pre-IPO轮融资,原计划2026年登陆港交所。事件爆发后,多家机构将估值下调,券商内部邮件流出“建议暂缓路演”。
网传贾国龙在朋友圈发文“活下去是最高纲领”,被视作默认经营压力。
七、结语:消费者不是敌人,傲慢才是
这场风波的本质,不是罗永浩“太能打”,而是西贝“太能送”。
从创始人到合伙人,一次次情绪化的回应,将一次普通的消费者吐槽,演变成品牌公关灾难。
在消费者主权时代,品牌若不能放下傲慢、真诚沟通,再强的产品力也救不了“自残式”公关。
西贝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警醒:
消费者不是敌人,傲慢才是。
来源:玉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