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数据来看,消费行业“低空飞行”已经有些时日。赢商股份《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以典型一二线城市踩盘标杆项目为统计范围,今年上半年,五大业态中,零售、儿童亲子、生活服务三大业态的门店净增率均呈现出持续下探的态势,餐饮业态则保持几乎持平的状态,
来源 · 赢商网(ID:winshang)
作者 · 童洁
消费市场的两极分化在线下购物中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边是闭店不断的萧条景象,一边却又上演着门庭若市的繁荣。
从数据来看,消费行业“低空飞行”已经有些时日。赢商股份《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市场监测报告》显示,以典型一二线城市踩盘标杆项目为统计范围,今年上半年,五大业态中,零售、儿童亲子、生活服务三大业态的门店净增率均呈现出持续下探的态势,餐饮业态则保持几乎持平的状态,即便是增速加快的文体娱业态,上半年的门店净增率也仅有1.4%。
不过,跨过闭店的这一面,还有部分品牌一路高歌持续开设门店的另一面,门店常态化排队的现象亦不少见。
逆境生存,这些品牌样本就变得更具意义。而通过拆卸部分代表性品牌,我们也看到了消费品牌逆势增长的底层逻辑。
01. 闭店潮和开店热并存
哪些品牌成了“流量发动机”?
站在聚集线下流量的购物中心视角,线下消费并不那么积极。《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市场监测报告》指出,2025上半年,超大型和大型购物中心客流依然领涨,但各体量购物中心客流增速均已出现明显回落,从2024年的20%以上回落到14%-17%区间,客流增长承压。
赢商股份还在报告中提到,尽管高档和中高档购物中心客流仍然领跑,但销售额的增长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业绩增长不容乐观。换言之,业绩低迷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这样的形势变化推动着购物中心品牌的迭代,不少零售、大型商超、汽车、餐饮等品牌未能扛住这一轮洗牌,大幅收缩门店。
当然,有人离场就会有人接位。近几年来,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品牌高频落店,也时常被诸如“新店开业排队几小时入场”、“开业首月百万营业额”等标题所震撼,而这些好玩、好用,或者好吃的品牌,正是现在的“当红炸子鸡”。
例如,截至6月末,名创优品于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的名创优品门店总数为7905家,其中国内门店数量为4305家,仅上半年而言,门店数量净增190家。
名创优品MINISO LAND开业
并且,相同的案例不胜枚举。今年5月,南京德基 MINISO SPACE开业,门店人山人海,抢购队伍延伸至德基四楼,单日销售 280 万元,创下国内单日坪效纪录。
再如,哀鸿遍野的商超领域,贴有“区域品牌”标签的胖东来成为业界最大黑马。虽然胖东来不以门店数量为发展目标,且胖东来也始终坚持布局在大本营河南,未展开全国范围的布局,但其每一家门店都人气鼎沸,春节复工两天接待近200万客流。
消费者排队等待进入胖东来
在餐饮领域,赛道与品牌的淘汰速度更快,闭店潮也来得更为凶猛。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上半年,有161万家餐饮店黯然退场,相当于每天有超8800家门店关闭。可以说,场面十分惨烈。
但与之相反的是,部分品牌还在逆势开店,同时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可。
例如,据赢商网统计整理,今年以来,特色火锅品牌巴奴已相继在淄博、嘉兴、东莞、扬州、惠州等城市落下首店,进一步扩充二、三线城市的覆盖范围,其中8月“4店同开”,目前全国总门店数逼近160家,不少消费者纷纷呼吁巴奴前往其所在城市开店。
此外,赢商网在多城市进行购物中心进行实探时还发现,巴奴的门店排队现象十分常见。例如,七夕当天,我们在实探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时看到巴奴门店大排长龙,晚上用餐高峰时段现场取号等位人数超过780人,显示等位时长超过250分钟。
巴奴排队现象
同样的景象还发生在杭州滨湖银泰in77、上海环球港等多个购物中心。我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段进行实地探访,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这几家门店的线上取号量经常显示上百人,周末节假日取号人数更是达到500+人,等位时长达到300分钟左右。
也因如此,巴奴有了“排队王”的称号,甚至有消费者制作“巴奴排队技巧”分享至社交平台。而且,即便需要长时间的等待才能吃到,但巴奴门店在各个平台的评分似乎没有受到丝毫影响,我们随机搜索了巴奴北京王府井apm店、深圳卓悦中心店及上海环球港店等多个门店,评分均达到4.8分。
更值得关注的是,赢商网在巴奴门店进行蹲点统计,预估七夕节巴奴北京合生汇店的翻台率至少达到9-10次/天,西安赛格、杭州滨湖银泰in77等门店,翻台率也不会低于9次/天。并且据赢商网长期跟踪统计下来,巴奴多家门店的翻台率基本都能够稳定在4次/天以上。
这组数据是非常惊人的。要知道,行业整体承压,餐饮门店翻台率下滑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头部火锅品牌海底捞财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其翻台率还有4.2次/天,到今年上半年整体翻台率就跌到了3.8次/天,未达到海底捞设定的“及格线”4次/天。
而巴奴的数据不仅超越了海底捞,更突破了行业天花板。
由此可见,市场环境和消费者心理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仍然有品牌可以冲破困难,成为市场聚光灯追逐的那个。
02. 它们凭什么成功?
在这一轮购物中心品牌迭代中突围的品牌,靠的是什么?其实,归根结底,无非是对于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和快速应变。不过,在打法上,各品牌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那么,最核心的问题是,目前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品牌?
赢商股份《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市场监测报告》中总结了2025上半年消费关键词:消费是为了体验“生活”本身。消费者心理也进一步明晰,如对大牌祛魅,追求原创设计和质价比,偏爱小众、新锐品牌,更加青睐长期消费主义;从潮玩、治愈系玩偶、解压玩具、休闲娱乐体验消费中购买情绪价值;多维度追求身心健康,从健康餐饮到体育运动、户外、足疗按摩、中医养生等等。
依然以前述品牌作为案例来进行拆解,就像这份报告中所说,名创优品之所以能变成现象级网红品牌,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它做到了“极致性价比+IP情绪价值+场景打卡体验”。仅仅是高频与全球头部IP合作、相对较低的售价,就已经可以营造一种“稀缺感”和高性价比标签,吸引到一大波消费者,加上名创优品善于利用场景化大店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门店常常成为热门打卡点。
名创优品MINISO LAND开业火爆场面
胖东来的做法则是将品质和服务做到极致。首先,在产品端,胖东来建立“爆品池”,每月1-2款强心智单品,形成稳定的复购锚点;用户体验方面,透明检测、当天清空、7 天无理由,叠加免费冰袋等细节,放大“眼见为实”的线下优势,增加用户与品牌之间的信任感;服务上还做到“只多不少”,代驾停车、母婴室、宠物寄存等,把购物升级为生活体验,以此留住用户。
餐饮市场有着更复杂的环境。内部,品牌之间卷规模、卷价格,外部,外卖平台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餐饮业态客单价一降再降,毛利红线不断遭受冲击。
但越是艰难的时刻,越是考验品牌的定力和综合能力。《2025上半年全国商业市场监测报告》提到,今年上半年,消费者普遍对“千篇一律”的预制菜产生厌倦,催生对自然新鲜食材、传统工艺的追捧,小众菜系、创意融合风味满足探索心理。
巴奴恰好匹配了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的高要求。
2001年,巴奴在安阳开出第一家店,2009年进入“火锅副都”郑州,曾尝试过“服务路线”,但最终因效果不理想而放弃,此时,其创始人杜中兵意识到“守正出新”才有出路,遂提出“产品主义”,由此开启了品牌的品质之路,也为后来巴奴的突围打下基础。
2012年,巴奴率先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术”,摒弃以往常见的化学加工的方式,提升毛肚的口感,2024年这一技术再次升级。对于单品的持续优化,让巴奴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了强标签,现在只要是提起毛肚火锅,相信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巴奴。
巴奴门店常年满座
“爆品”在前,巴奴的新品研发也没有落后。赢商网了解到,巴奴不惜投入高成本来挖掘新品,研发了没有添加剂的拽面、虾滑等,食材看似简单,但技术却不易被复刻。此外,去年冬季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的“皱皱皮菜”,还有绣球菌,茴香小油条等,都是此前在业内不常见或没有的产品。
产品端的钻研和坚守之外,巴奴还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如今,在不断推进供应链体系升级下,巴奴已建成第三代供应链系统,在全国设立5个中央厨房,实现食材“一日一配”,远超行业中常见的3-5天配送周期,以此确保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稳定性,再一次击中消费者对于“品质”的高要求。
不过,大手笔的成本投入,也会使得产品的价格更高。巴奴创始人杜中兵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初期决定的这个标准,顾客会不会买单,会不会认,肯定是需要一段时间。”幸而结果证明,这种对产品本身的专注,迎合了消费者对“好吃”、“正宗”、“品质”的核心诉求,支撑起了其较高的客单价,让巴奴在餐饮行业的洗牌中跑了出来。
当“低价-低质-低利润”的恶性循环困住无数品牌时,找到良性的商业模式才是支撑品牌逆势生长、长远发展的根本。
巴奴、名创优品、胖东来们对于品质、服务和消费者体验的坚持,证明了一个道理:唯有回归消费本质,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的增长路径。
巴奴向二三线城市的加速渗透、名创优品的全球门店扩张、胖东来被同行们争相模仿,更加说明消费市场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规模与价格的粗放博弈,而是品质、体验与价值的精耕细作。
正向发展的经营数据可以佐证上述观点。赢商网获悉,8月,巴奴有42家门店实现了110%以上的营收增长;名创优品财报亦披露,其在今年第二季度取得四个季度以来的首次同店销售正增长。
相信,对于更多品牌而言,这场逆风中的突围样本,是启示也是考题,能否跳出内卷的陷阱,找到属于自己的“护城河”,将决定其能否在消费市场的下一个周期里,从“幸存者” 变为“引领者”。
Hot video热门视频
Hot articles
Contact us
转载|投稿|爆料|洽谈合作
winshang family
赢商自媒体矩阵
来源:赢商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