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精神沃土 盛开文明之花——呼伦贝尔市以文明城市创建惠及民生福祉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5:25 1

摘要:4月8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施工人员对高度58.2米、重量29.8吨的N110铁塔展开地面预组作业,为后续的立塔做准备。该工程预计5月末完成基础施工,7月末完成铁塔组立,10月末完成架线,11月中下旬具备投运条件。

4月8日,呼伦贝尔市阿荣旗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施工人员对高度58.2米、重量29.8吨的N110铁塔展开地面预组作业,为后续的立塔做准备。该工程预计5月末完成基础施工,7月末完成铁塔组立,10月末完成架线,11月中下旬具备投运条件。建成后,它将为新能源项目接入提供外送通道,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提升区域供电能力。

4月8日,阿荣旗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

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从文化、基建、民生等多维度发力,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让发展成果普及广大民众。

北疆文化绽放独特魅力

作为多民族聚居区,呼伦贝尔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不断推进北疆文化建设,一批融合地域风情与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和文化体验产品涌现,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

呼伦贝尔以文塑旅,打造“红色文博”等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景区、展馆融入乡村、研学等线路。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历史博物馆、乌兰牧骑宫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城乡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让北疆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冷极村璀璨夜景。(资料图)

依托自然和人文资源,呼伦贝尔打造“呼伦贝尔大草原”“融合之路”“守望相助”等特色文化品牌,将农牧户游、医疗康养、非遗体验等融入旅游,走出一条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今年2月,“这就是呼伦贝尔”大型全媒体传播活动启动;3月,呼伦贝尔市委宣传部与实践杂志社签约,在北疆文化研究阐释、宣传推广、联合培养新媒体人才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铸就新时代呼伦贝尔“北疆文化”特色品牌新高地。

重大项目夯实发展根基

项目建设为呼伦贝尔市的民生改善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呼伦贝尔市聚焦谋深做实“五大任务”,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

敖鲁古雅机场机库扩建。(资料图)

国道605线根河至牙克石段二级公路项目是自治区和呼伦贝尔市“十四五”重点工程,全长256.431公里,总投资达24.78亿元,建设工期3年,预计2026年通车。自2024年5月开工以来,工程进展顺利,冬季休工期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征拆工作。据技术负责人介绍,土建工程计划4月20日复工。

项目建成后,将缩短根河市与牙克石市间的通行时间,完善区域路网结构、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发展、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养老服务守护幸福晚年

养老服务是呼伦贝尔市民生保障的重点。该市积极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已超额完成“十四五”任务,累计改造3455户。2025年,还将为900户家庭进行改造,并建设100张家庭养老床位。

便民服务走心暖心。(资料图)

民政部门也为老年群体提供了全面保障。近6万名80周岁以上老人领取高龄津贴;60万余名老年人拥有意外伤害保险;13839名70至79岁经济困难老年人获得养老服务补贴;4395名城乡特困老年人得到生活保障和护理保障。2025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等群体集中照护服务范围扩大,将纳入低保范围内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减轻家庭照护压力,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与安全感。

在精神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呼伦贝尔市始终把民生保障放在首位,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活的变化和提升,绘就了一幅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李可新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梁诚

新闻编辑:徐跃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