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降温!美国大企业使用率下降,创年度最大跌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0:07 5

摘要:企业用 AI 的比例居然降了 —— 美国人口普查局查了上万家企业,发现员工超 250 人的大公司,6 月的时候还有 15% 在生产服务里用 AI,到 8 月底就掉到 11% 了,中小企业也差不多是这个趋势,有点像热闹的集市突然少了些人。

文 /编辑:雨

前两年 AI 火起来的时候,不管是硅谷的大公司还是街角的创业小团队,都想在这波潮流里分杯羹,好像不沾点 AI 就落伍了。

可最近美国那边传来个消息,企业用 AI 的比例居然降了 —— 美国人口普查局查了上万家企业,发现员工超 250 人的大公司,6 月的时候还有 15% 在生产服务里用 AI,到 8 月底就掉到 11% 了,中小企业也差不多是这个趋势,有点像热闹的集市突然少了些人。

不过也别太慌,现在的 AI 使用率跟去年比还是翻了倍还多,尤其是金融、科技和法律服务这些行业,AI 还在慢慢往深了钻。

就说金融行业吧,以前银行查个可疑交易,得靠人一条条看流水,现在 AI 系统扫一眼就能揪出不对劲的地方,像 Mastercard 的反欺诈 AI,靠着分析用户平时怎么花钱,把骗钱的事儿挡在门外;还有律所,律师以前查法律条文和案例,能熬几个通宵,现在 AI 能帮着快速整理信息,省了不少力气。

但确实有不少企业对 AI 没那么热乎了,有个叫斯洛克的经济学家,是 Apollo 投资公司的,他说从普查数据来看,那些靠着 “AI 能大范围落地” 才把公司估值抬得高高的企业,可能要麻烦了。

还有个叫卡珀曼的投资人,算过一笔账,像 OpenAI 这种搞 AI 的头部公司,计划一年投好多钱建数据中心,结果未来十年每年得多赚 400 亿美元,才能把设备折旧的钱赚回来,这压力可不是一般大。

企业自己用 AI 的时候,也碰到了不少坎儿。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个研究,发现很多公司用 OpenAI、微软那些现成的 AI 工具还行,可一旦想搞个专门符合自己需求的定制 AI 系统,100 个试点里能成的还不到 5 个。

要知道这种定制项目本来是能给公司带来真金白银好处的,结果企业们普遍觉得这些定制工具要么太脆,一点问题就崩,要么功能堆得太多根本用不上,跟自己平时干活的流程完全不搭。

有个叫谢尔顿的,是 IT 咨询公司 SHI 的副总裁,他见得特别多,他说企业从开始用 AI 到能看到回报,少则几个月,多则好几年。

他们公司帮客户跟微软、Salesforce 这些软件商谈合同的时候,发现有些企业等不到能实实在在看到收益,就没耐心了,直接不投了。

谢尔顿还吐槽:“要是想验证一个 AI 项目靠不靠谱,可能得等一年才能看到点眉目,又费钱又得咬牙坚持,虽说坚持久了可能有惊喜,但不是所有公司都耗得起。”

现在已经有公司把 ChatGPT 的订阅停了,连 OpenAI 自己都调整了收入预期,觉得个人用户用 ChatGPT 能多赚点,但给企业客户的 AI 服务可能赚得没以前想的多。

高盛也发报告说,亚马逊、谷歌母公司字母表、Meta、微软、甲骨文这些科技巨头,以后在 AI 上的投入可能会慢下来。

如果这些公司把投入砍回到 2022 年的水平,标普 500 公司明年靠 AI 赚的钱,得少掉 30% 的预期增长;要是大家对 AI 长期增长的信心回到 2023 年初那样,标普 500 的估值可能得跌 15% 到 20%,这可不是小数字。

但即便这样,还是有不少人看好 AI,尤其是投行。古兹是 Databricks 软件公司的 CEO,这家公司给 OpenAI 还有汽车制造、石油勘探这些行业的企业提供数据库和工具,他说虽然之前 AI 被吹得有点过了,但现在越来越多客户用 AI 代理这些服务,确实拿到了好处。

现在的 AI 就像走在一条高低起伏的路上,企业用得少了,质疑声就来了,但投行和行业里的领头者,还是盯着长远的好处。

到底 AI 能不能跨过现在的坎儿,真的像大家期待的那样,改变生意、赚大钱,还得再看看。

来源:淩轩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