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俄乌冲突在顿巴斯地区进入终极决战阶段。俄军一改常规战术,将战略目标锁定乌军后勤“生命线”——煤矿通风井系统,以FAB-5000型“超级炸弹”实施精准摧毁,导致大批乌军被困地下,非战斗减员激增,战场局势急转直下。
2025年9月,俄乌冲突在顿巴斯地区进入终极决战阶段。俄军一改常规战术,将战略目标锁定乌军后勤“生命线”——煤矿通风井系统,以FAB-5000型“超级炸弹”实施精准摧毁,导致大批乌军被困地下,非战斗减员激增,战场局势急转直下。
“地下堡垒”变“死亡陷阱”
顿巴斯地区煤矿密布,乌军依托矿井网络构建复杂地下防御体系,将指挥所、弹药库及医疗站深藏于地下300米处。然而,俄军情报部门通过热成像卫星与无人机渗透,精准定位20余处核心通风井。9月15日凌晨,俄军出动图-95战略轰炸机,投掷FAB-5000型温压炸弹。该炸弹重达5吨,爆炸后产生2000℃高温与超音速冲击波,瞬间摧毁通风井防爆门,切断地下氧气供应。
乌军遭遇“窒息式打击”
据逃出的乌军士兵描述,爆炸后矿井内浓烟滚滚,照明系统瘫痪,通讯中断。被困部队因缺氧与有毒气体,在48小时内全军覆没。社交媒体流传的救援视频显示,俄军从坍塌矿井中抬出数百具乌军遗体,场面触目惊心。乌军总参谋部承认,此次袭击导致顿巴斯前线3个旅级单位“事实性覆灭”,超2000名士兵丧生。
战略影响:后勤链彻底断裂
煤矿停产导致乌军电力供应锐减70%,防空雷达与通讯设备因断电陷入瘫痪。更致命的是,俄军趁机控制煤矿地表设施,切断乌军地下补给通道。分析人士指出,此役标志着俄军从“地面歼灭战”转向“体系摧毁战”,乌军在顿巴斯的抵抗能力已遭致命重创,战场胜负天平彻底倾斜。
来源:不老松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