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日,颖通集团和德勤咨询联手搞了件大事,《2025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正式亮相。
2025年9月4日,颖通集团和德勤咨询联手搞了件大事,《2025中国香水香氛行业白皮书》正式亮相。
这可不是普通的行业报告,作为连续六年发布白皮书的"老玩家",颖通这次又抛出了"价值共鸣式消费""消费折叠"这些新提法。
在消费市场有点"冷静"的当下,这份报告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这个行业巨头的生存法则。
连续六年发行业报告,颖通显然没把自己当普通代理商。
想想看,能持续给行业画地图的企业,哪会只满足于搬货卖货?
2025年白皮书中提到的"价值共鸣式消费",说白了就是现在消费者买香水,不光看味道,更看重能不能"对脾气"。
尤其是一线城市的买家,买瓶香水就像选知己,得能表达自己的个性。
这种洞察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服务70多个国际品牌、管着200万会员数据、把生意做到400多个城市,颖通手里的这些"大数据",让它摸透了消费者的心思。
就说代理法国玛丽之香这事,一开始市场反应平平,颖通转头就搞了个"不止玫瑰艺术花园"快闪店,和上海国际花展联动。
这招挺灵,硬生生把小众品牌炒热了。
按颖通CEO林荆的说法,国际品牌进中国,得愿意"入乡随俗",而颖通就是那个帮它们"换水土"的人。
手里攥着70多个品牌,既有大众爆款又有小众沙龙香,这生意做得像走钢丝。
颖通COO王巍说,同行见了他们的业务模式,常感慨"太复杂"。
但复杂背后是套精密的管理哲学:把品牌分成三六九等,4711这类是拉新的"入门选手",范思哲这些算"现金牛",Roja之类的小众香则是"潜力股",组成了服务消费者全周期的金字塔。
这套玩法讲究"因材施教",对大众品牌,玩的是"快准狠":柔性供应链快速追爆款,明星合作+情感营销搞曝光;对高端品牌,则得"文火慢炖",讲故事、秀工艺,把稀缺感做足。
渠道布局更是门学问,从高端百货到电商平台全覆盖,每个品牌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舞台"。
更关键的是,颖通像个"航空母舰",市场洞察、供应链管理这些核心能力都是共享的。
内部的数据中台"数颖智库"可不是摆设,定期从市场表现、消费者反馈等维度给品牌"体检"。
和品牌方的合作也很扎实,跟EuroItalia签的是无限期合同,和InterParfums一合作就是三十年,这稳定度,让同行挺羡慕。
现在市场变化快,光靠代理品牌可不够,颖通心里清楚,得找新路子。
第一个动作是搞自有IP,"拾氛气盒"这个零售品牌,不是简单的集合店,更像个"体验工厂"。
马上要在上海蟠龙天地搞的中秋快闪店,把香氛体验和古镇氛围一结合,玩的就是"情绪价值"。
这明显是想从幕后走到台前,自己跟消费者唠嗑。
科技赋能也是步好棋,"颖通科技"像支先头部队,琢磨着用AI打通数据孤岛,给消费者建"嗅觉记忆"档案。
按林荆的规划,未来要做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服务,这要是成了,可就不是简单卖香水了,而是在经营消费者的"嗅觉人生"。
业务边界也在拓展,从德国护肤品牌芭宝到瑞士瑞珀斐,颖通把触手伸到了护肤、彩妆领域。
自有品牌SantaMonica也在孵化中,王巍说了,不排除用合资、收购的方式快速"补血"。
这套"双循环"打法很清晰:既把国际品牌本土化,也想带着自有品牌出海,两头都不想耽误。
在香水行业还在琢磨怎么卖味道的当下,颖通已经把竞争玩出了新高度。
从给品牌当"翻译",到自己做"地图绘制者",这家企业用四十年时间,把自己炼成了行业里的"基础设施"。
当一家公司开始定义行业规则时,它本身就成了行业的地标。
说实话,颖通的这套"韧性增长法则",核心就在于既能沉下心摸透消费者的"嗅觉密码",又能跳出来搭建商业生态。
未来的香水市场会怎么走?或许就藏在颖通这份白皮书的字里行间,藏在它勾勒的"第二曲线"里。
毕竟,在这个讲究"嗅觉共鸣"的时代,能读懂消费者心思的企业,才有资格站在潮头。
来源:青溪史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