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增232所院校开设的虚拟仿真专业,到底学什么?680万人才缺口背后真相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9:46 3

摘要:最近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问,“虚拟仿真专业” 到底是个啥?教育部今年 3 月一下子新增了 232 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山东、江西、河南这些省份备案的学校数量都排在前面,山东有 27 所,江西 26 所,河南也有 23 所。


最近不少家长和学生都在问,“虚拟仿真专业” 到底是个啥?教育部今年 3 月一下子新增了 232 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这个专业,山东、江西、河南这些省份备案的学校数量都排在前面,山东有 27 所,江西 26 所,河南也有 23 所。


更让人关注的是,央视新闻说等到 2030 年,咱们国家虚拟现实领域的人才需求会超过 680 万,核心缺口集中在内容开发、技术集成、行业应用这三个方向。

这专业到底值不值得报?学完能做什么工作?今天就跟大家好好掰扯掰扯,把这个专业的来龙去脉讲清楚。

一、先搞懂:虚拟仿真专业到底是什么?

可能有人一听到 “虚拟仿真” 就觉得特别玄乎,其实它还有个更官方的名字,叫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教育部给它的专业代码是 510208,属于工学计算机类。

简单说,这个专业就是教大家怎么玩转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技术,从技术开发到实际应用都要学。

核心技能:得掌握这些 “硬本领”

这个专业培养的不是只会理论的学生,而是要能上手干活的技术人才。

核心技能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是 3D 建模,得会用 Blender 或者 Maya 这些软件,把现实中的东西或者想象中的场景在电脑上建出立体模型;然后是交互设计,就是设计用户怎么跟虚拟场景互动,比如用手柄操作虚拟物体,或者手势控制;接下来是引擎开发,像 Unity 3D 和 Unreal Engine 这两个引擎是必须掌握的,很多游戏、虚拟项目都是靠它们做出来的;最后还有计算机图形学,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搞懂图形怎么在电脑上显示、怎么动起来,才能做好虚拟效果。

技术基础:三大领域是 “基石”

要学好虚拟仿真,得有三个领域的知识打底。

第一个是计算机知识,比如编程、计算机系统这些,没有这个,后面的技术都没法落地;第二个是电子信息,虚拟设备的硬件原理、信号传输这些都得懂,不然连设备怎么用、怎么修都不知道;第三个是仿真技术,就是怎么让虚拟场景跟现实尽可能像,比如模拟汽车碰撞的效果,或者模拟手术的流程,这都需要仿真技术来支撑。

应用场景:这些领域都用得上

别以为这个专业只能做游戏,其实它的应用范围广得很。

教育领域,现在很多学校用虚拟仿真教学生做实验,比如化学里危险的实验,用虚拟场景做既安全又能反复练;医疗领域更厉害,像欧倍尔医学影像仿真系统,能让医生在虚拟环境里练习看片子、做手术,减少实际操作的风险;工业方面,智能制造里的虚拟培训特别多,比如教工人怎么拆装机器,不用真的拆真机,在虚拟里练熟了再上手;文旅领域也常见,杭州南宋德寿宫的裸眼 3D,还有一些景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都是靠虚拟仿真技术做出来的。

二、教育部为啥要新增这个专业?看看背后的背景和现状

政策推动:从本科到高职,多层次培养

其实早在 2020 年,教育部就把虚拟现实技术纳入本科专业目录了,像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这些学校早就开了本科专业。

到了 2025 年 3 月,又有 232 所高职高专院校备案开设这个专业,学制有 3 年的,也有 2 年和 5 年的。

这么做就是为了构建本科和职业教育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毕竟不同层次的岗位需要不同学历的人才,有的岗位需要做研发,得本科甚至更高学历,有的岗位需要做实操,高职学历就很合适。

产业需求倒逼:没人才,产业没法发展

现在数字经济和元宇宙发展得这么快,虚拟仿真技术成了关键技术之一。

就拿影视行业来说,重庆永川建了虚拟制片基地,拍电影的时候不用搭实景,在虚拟场景里拍,又省时间又省钱;工业领域,很多工厂搞智能制造,需要工人会操作虚拟调试设备,不然生产线没法升级。

但现在的问题是,会这些技术的人太少了,到 2030 年要 680 万人才,现在根本供不上,所以教育部才急着让更多学校开这个专业,就是为了补上人才缺口,让产业能顺利发展。

三、学这个专业,怎么学?毕业后能做什么?

课程体系:这些课你肯定要学

课程安排特别实在,都是跟工作直接挂钩的。

技术基础课有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原理,这些是打基础的,必须学扎实;开发工具课重点学 Unity 3D 和 Unreal Engine,还要学 C 或者 C++ 编程,因为做虚拟项目离不开编程;行业应用课会分方向,比如想做游戏的会学 VR 游戏设计,想做工业的会学工业仿真,比如机械拆装模拟,想做医疗的会学医疗手术模拟,想做建筑的会学建筑 BIM 可视化;除了上课,实践环节也少不了,会有校企合作的项目实训,还有虚拟场景开发实战,让你在学校就能接触到真实的项目,毕业就能上手干活。

实训条件:学校有哪些 “好装备”

现在开这个专业的学校,在实训设备上都下了血本。

很多学校都配备了 VR 头显、动作捕捉设备,还有 3D 交互展厅和数字孪生系统。

就拿吉林动画学院来说,他们有个省级的可视媒体与增强现实实验室,里面有 100 多套高端设备,学生在里面能做各种虚拟项目。

还有的学校跟企业合作建实训中心,比如晋中学院和欧倍尔一起建了现代玻璃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能模拟玻璃生产的全流程;南京恒点信息技术给建筑工程专业提供国际工程管理虚拟仿真系统,解决了海外项目没法实地实训的难题。

就业方向:这些工作岗位在等你

毕业之后能去的地方可不少。

游戏和影视公司肯定需要,主要做内容开发,比如设计游戏里的虚拟场景,或者参与虚拟制片;智能制造企业也缺人,主要做虚拟调试,帮工厂调试生产线的虚拟系统;教育和医疗领域需要开发仿真系统,比如给学校做虚拟实验软件,给医院做医学仿真设备;文旅行业也需要人,比如设计景区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或者做博物馆的虚拟展览。

另外,学校还会鼓励学生考一些证书,像 Unity 认证、Autodesk 建模认证,还有工信部的虚拟现实工程师证书,有了这些证书,找工作的时候更有优势。

四、政策给了哪些支持?未来发展怎么样?

国家级项目:推动资源共享

教育部从 2018 年就开始启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到 2023 年已经认定了超过 600 项,覆盖了 26 个学科领域,比如医学、核工程、机械这些。

像南华大学的核电站事故模拟系统,学生不用去真实的核电站,就能模拟处理事故,又安全又能学到东西;中央美术学院的博物馆美育虚拟项目,能让更多人通过虚拟方式看博物馆的藏品,实现了资源共享。

职业教育专项计划:支持学校建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里明确说了,要推动虚拟工厂等网络学习空间建设,支持职业院校构建虚实融合的实训基地。

各个地方也有自己的规划,比如河南计划到 2025 年,元宇宙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300 亿,郑州还把元宇宙列为 20 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就是要让教育和产业结合得更紧密,培养出更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

未来趋势:这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第一个是技术融合,以后 AI 和 VR 会结合得更紧密,比如开发智能评估系统,能自动判断学生在虚拟实训中的表现,还能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学习路径,让学习效率更高;第二个是跨学科培养,虚拟仿真技术会跟数字媒体、工业设计、智慧城市这些专业结合得更深入,比如做智慧城市的时候,需要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城市的运行情况,这就需要既懂虚拟技术又懂城市规划的人才;第三个是政策会持续加码,教育部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里强调了数智赋能,虚拟仿真技术作为实验教学转型的关键工具,肯定会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五、现在学这个专业,有哪些挑战要注意?

虽然这个专业前景不错,但也不是没有挑战。

第一个是师资问题,教这个专业需要 “双师型” 教师,就是既要有行业经验,又会教书的老师,现在很多高校都缺这样的老师,要是老师没经验,教出来的学生可能跟行业需求脱节;第二个是成本问题,高端设备比如 LED 虚拟制片系统,还有软件平台的开发成本都很高,一些中小院校可能没那么多钱买设备、维护设备,只能靠政府的专项基金和校企合作来解决。

六、给家长和学生的几点建议

如果家里孩子对计算机、科技感兴趣,想报这个专业,有几点可以参考。

首先要选有实训条件的学校,最好是跟企业有合作、有实训基地的学校,这样能有更多实践机会;然后要让孩子提前了解一些基础软件,比如简单学一下 Blender 建模,或者了解一下 Unity 引擎,这样开学后学起来更轻松;最后要关注行业动态,虚拟仿真技术发展快,多了解行业最新的应用案例,对以后找工作有帮助。

总的来说,教育部新增虚拟仿真专业,不是随便拍脑袋决定的,而是为了应对数字经济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解决人才缺口的问题。

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实用,就业方向广,未来发展潜力大。

但也要注意,选专业不能只看热门,还要看孩子的兴趣和学校的实力,只有适合自己的专业,才能学得好、走得远。

如果你家孩子正在考虑报这个专业,或者你对这个专业还有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也请关注我,后面会分享更多教育领域的实用信息,帮大家了解更多好专业、好学校。

来源:学区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