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搅动供需!芯片行业新变数,这种芯片将供不应求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6 17:29 1

摘要:2025年9月刚过,美光突然宣布暂停DRAM产品报价一周,这事在存储圈炸了锅。

2025年9月刚过,美光突然宣布暂停DRAM产品报价一周,这事在存储圈炸了锅。

后续更传出要涨价,汽车电子类产品涨幅甚至能到70%。

说实话,这不是单一厂商的临时决定,AI对存储的需求早像滚雪球一样变大,花旗之前就预警,2026年DRAM和NAND可能要供不应求。

今天就聊聊这波存储市场的变局,看看AI到底怎么搅动了供需。

美光这步棋,其实早有征兆

2025年9月12日起,它把DDR4、DDR5这些DRAM产品的报价全停了,一周后就放出涨价消息,普通品类涨20%-30%,汽车电子类直接冲到70%。

SanDisk的股价都跟着跳涨到83美元新高,三星、SK海力士也在调整产能,整个市场供需出了问题。

为啥会缺DRAM?核心还是AI

现在厂商都在盯着HBM,就是给AI服务器用的高带宽记忆体,新一代HBM4还得搭先进制程的逻辑晶片。

厂商把产能往HBM上转,传统DRAM的产能自然就少了。

更关键的是,旧制程DRAM还在停产,CFM的数据显示,半年时间DRAM价格指数就涨了72%。

之前下游客户还在观望,美光一停报价,大家全开始抢货,DDR4的涨价潮很快就传到了DDR5。

美光暂停报价的操作挺聪明,它先盘点了客户需求,发现供应缺口实在大,才敢这么干。

这一下,整个DRAM供应链都动了,三星、SK海力士开始往高附加值的AI存储倾斜,下游厂商忙着备货,连库存周期都缩短了。

DRAM这边热闹,NAND市场也没闲着。

SanDisk在9月率先宣布,全渠道产品涨价10%以上,算是拉开了NAND涨价的序幕。

之前NAND低迷了好几年,今年二季度才开始反弹,手机用的eMMC、企业用的eSSD,这几类产品价格都慢慢上来了。

AI对NAND的影响,比DRAM更“后劲足”。

第三方机构预测,2026年NAND市值能到650亿美元,2027年冲700亿,而且AI需求占比会到34%。

就说辉达的BLACKWELL,一颗CPU加两颗GPU,要搭2个8TB的SSD,以后可能还要加到4个。

AI推论阶段更费存储,之前用64TB,现在要升到96TB。

很显然,到2026年初,大语言模型推论的存储需求就可能出现缺口。

美光退出移动NAND市场这事,也给NAND格局添了变数,它一撤,国产厂商就有机会分这块“蛋糕”了。

不过说实话,国产厂商想接住也不容易,得先解决嵌入式存储的技术和产能问题。

而且NAND价格跟DRAM还差一截,但看现在这趋势,AI需求一发力,差距早晚要缩小

行业新变数

这波存储涨价潮里,还有两件事值得说。

一是三星在2025年8月宣布,投200亿美元建HBM4产线,计划2026年量产,明显是盯着谷歌、微软这些云厂商的AI订单。

二是美国商务部9月更新了出口管制,限制HBM和高容量NAND对华供应。

如此看来,全球存储供应链要更分散了,区域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对云端服务商来说,现在日子也不好过,AWS、阿里云这些企业,只能跟三星、SK海力士签长单锁产能,成本涨了最后还得传导到用户身上。

而国产厂商,像长江存储在扩128层3DNAND产能,兆易创新往车规级DRAM闯,算是抓住了美光退出和AI需求的机会。

但毫无疑问,想真正站稳,还得突破先进制程的卡脖子问题。

AI改格局

这波存储市场的变化,说到底是AI推的。

短期看,供需缺口让价格涨了,厂商业绩能回暖;长期看,AI还在重塑行业,谁能做好HBM、AI优化存储,谁才能站得住。

对国产厂商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接住市场份额的同时,得把技术短板补上。

如此看来,未来几年的存储圈,会是AI主导的“新游戏”,跟不上的厂商,怕是要被甩在后面了。

来源:青溪史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