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小院,人们或许会想到青砖黛瓦的静谧、瓜果藤蔓的生机,而在乌兰浩特市,有一间小院却跃动着不一样的脉搏——海氏剪纸技艺传承人海金宝以纸为媒、以剪刀为笔,将非遗技艺与乡村发展巧妙融合。指尖翻飞间,传统文化在这方院落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提起小院,人们或许会想到青砖黛瓦的静谧、瓜果藤蔓的生机,而在乌兰浩特市,有一间小院却跃动着不一样的脉搏——海氏剪纸技艺传承人海金宝以纸为媒、以剪刀为笔,将非遗技艺与乡村发展巧妙融合。指尖翻飞间,传统文化在这方院落里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乌兰浩特市海氏剪纸非遗小院,一幅幅寓意深刻的剪纸作品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将整个小院的文化氛围渲染得十分浓厚。海氏剪纸技艺传承人海金宝正在认真地给大家讲解剪纸技艺,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他手里就像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幅漂亮的剪纸作品就出现在手中。
“我以前不了解剪纸,感觉剪纸就是剪剪窗花。自从有了非遗小院之后,海老师教授我们剪纸,我才发现,剪纸不只是窗花,什么都能剪出来。”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村民海凤琴说道。
村民口中的非遗小院位于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高根营子嘎查,小院主人海金宝是海氏剪纸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数十年深耕不辍的研习与创作,使海金宝的剪纸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其作品多次获得自治区级、盟级、市级奖项,剪纸于他而言,早已不仅是手艺,更是融于血脉的生命表达。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这项技艺,2025年8月,在盟市两级政府的支持下,他将闲置农院改建成一所供周边群众学习剪纸技艺的非遗小院,让传统文化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国家提出文化自信、乡村振兴,从哪里做起?首先得有基地、有产业、有项目,外引内联,相互交流。”海氏剪纸技艺传承人海金宝说,现在通过这个非遗剪纸小院,可以把全国各地的剪纸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带动本地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让更多人了解、热爱我们的家乡,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剪刀作笔,剪纸传承千年匠心。海金宝用一双巧手,在传承创新中剪出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也剪出了非遗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如今,这个看似平凡的小院,正悄然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不仅激活了乡村沉睡已久的文化属性,更借助农文旅融合的东风,让剪纸技艺成为连接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纽带。
“我会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剪纸艺术走进乡村、贴近村民生活,为乡村的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海氏剪纸技艺传承人海金宝说道。
总 监 制:李 亮刘文静
监 制:谭艳丽
编 辑:刘佳奇
记 者:董 琳 贾功博 王玉和
通 讯 员:李 斌
乌兰浩特市融媒体中心长期面向社会征集稿件,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投稿,我们将择优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乌兰浩特市微分享”、客户端“红城1947”等平台。
投稿邮箱:wlhtsx@163.com
来源:文章千古事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