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游行的组织者是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这个名字在英国可是个争议人物,他原本把活动包装成一场为言论自由发声的和平集会,但人们都知道没那么简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9月13日,伦敦的街头彻底炸开了锅,超过11万人从英国各地涌向首都,参加了一场号称是“言论自由节日”的极右翼大游行。
但这场集会很快就变了味,成了种族主义言论和反穆斯林情绪的宣泄场,最后演变成了一场严重的警民冲突,为何会演绎成如此大规模的游行?
这次游行的组织者是极右翼活动家汤米·罗宾逊,这个名字在英国可是个争议人物,他原本把活动包装成一场为言论自由发声的和平集会,但人们都知道没那么简单。
来自英国各地的示威者坐着火车和大巴来到伦敦,许多人手里挥舞着英国国旗和圣乔治旗,他们高喊着“英格兰!”和“汤米!”,口号声此起彼伏,还有人举着各种标语牌,上面写着“为什么白人要被鄙视?我们的税金支付一切”和“呼叫中心必须讲英语”等内容。
人数远远超出了警方的预期,原本估计只有几万人,结果来了超过11万!白厅、威斯敏斯特大桥和国会广场全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有些人为了看得更清楚,甚至爬上了公交车站和流动厕所的屋顶,警方不得不提前封锁道路,但这反而导致成千上万人被困在几个主要区域,局势更加紧张。
这次游行最引人注目的可能不是人数,而是几位重量级人物的参与,组织者汤米·罗宾逊在台上宣布“英国终于醒来”,还播放了一段关于被定罪的“诱拐团伙”成员的视频,明显是在煽动排外情绪。
但最让人惊讶的是埃隆·马斯克的视频连线,这位世界首富居然通过视频对人群发表讲话,声称“英国正在迅速被侵蚀”,政府没能保护包括儿童在内的无辜者,这正在导致“英国的毁灭”。
他甚至直接呼吁“解散英国议会”!一个科技巨头对另一个国家的内政发表如此极端的言论,实在令人震惊。
法国极右翼政治人物埃里克·泽穆尔也亲自到场发言,他用法语告诉人群:“我们民族的自由正处于危险之中”,并散播了所谓的“大替代”阴谋论,声称“欧洲民族正被来自南方、具有穆斯林文化的人群取代”,甚至说“我们正在被前殖民地殖民”。
这种言论在国际场合已经多次被批驳为极右翼的典型宣传手段。
随着情绪越来越激动,一些示威者开始把怒气发泄到维持秩序的警察身上,根据伦敦警察厅的通报,警员遭到了拳打脚踢,还有人向他们投掷瓶子和照明弹。
冲突的结果令人震惊:26名警员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受伤的情况各种各样,有的牙齿被打断,有的可能鼻骨骨折,还有人遭遇脑震荡、椎间盘突出或头部受伤,可以说,警察成了这场政治示威的直接受害者。
警方最终逮捕了至少25人,罪名包括斗殴、暴力骚乱、袭击和刑事破坏,伦敦警察厅副局长马特·特威斯特表示,警方面对的暴力程度“完全不可接受”,他透露已经展开调查,正在追查相关嫌疑人,并指出虽然许多人确实是行使合法抗议权利,但也有不少人是有意来挑起暴力的。
就在极右翼集会进行的同时,约有5000名来自工会和反法西斯团体的反对者在伦敦市中心的另一条路线上举行了对抗游行。
工党议员戴安娜·阿博特对反示威人群发表讲话,指责罗宾逊的盟友是“社会中最反女性的力量”,她号召人们团结一致抗争。
这一场景仿佛成了英国社会分裂的一个缩影:一边是挥舞国旗声称要“夺回英国”的极右翼人群,另一边是高举反法西斯标语呼吁包容和平等的社会活动家。
这次事件远远不止是一场普通的游行冲突那么简单,它反映了英国社会在移民、文化认同和言论自由等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一方面,有些英国人确实感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受到威胁,认为传统文化正在被侵蚀,纳税人的钱没有被公平使用,另一方面,反对者则认为这种思维本身就是排外和种族主义的体现。
马斯克等国际名人的参与更是让问题复杂化,一个外国科技巨头是否有权对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发表如此极端的言论?
这次事件之后,英国社会面临着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应对这种日益明显的分裂?警方已经表示会继续调查并追究肇事者的责任,但法律手段只能处理表面的暴力问题,无法解决深层次的社会分歧。
政治领导人面临着真正的挑战:需要找到一种方式,既能承认部分民众的合理关切,又不纵容极端主义和仇恨言论的传播。
对普通英国人来说,他们可能只是希望生活在一个既安全又包容的社会中,不必在极端对立的两派之间做出选择。
伦敦的这个周末再次提醒我们,极端主义和政治极化不是遥远国度的抽象概念,而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社会和谐,如何尊重传统同时拥抱多元,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英国,也是许多现代国家共同面临的挑战。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