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市场出新招?世黄金协会推 “集合权益”,能避开之前的坑吗?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18:39 2

摘要: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通过《金融时报》披露了一项他们的新计划:将推动一种被称为“集合黄金权益”(Gold Collective Investment)的数字化黄金产品。这个消息在伦敦黄金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通过《金融时报》披露了一项他们的新计划:将推动一种被称为“集合黄金权益”(Gold Collective Investment)的数字化黄金产品。这个消息在伦敦黄金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这款产品,既不是传统的实物分配账户,也不同于未分配账户,而是试图打造一种全新的黄金权益持有模式,让多个持有者共享一个独立账户中的黄金资产。这听上去像是黄金版的“共享经济”,但它真的能解决现有黄金账户体系中的风险问题吗?

在伦敦黄金市场,目前主要存在两类黄金账户。

第一类是“分配账户”:客户拥有编号明确的金条,资产所有权清晰,风险极低,常被各国央行采用。

第二类是“未分配账户”:客户并不拥有具体金条,仅持有托管人的承诺凭证。这种账户结构存在“黄金挤兑”的风险,也就是如果有多位客户同时要求提取“自己的黄金”时,托管机构难以兑现。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开的数据可以了解到,目前伦敦黄金市场中实物黄金和“纸黄金”的比例大约是1:130。这意味着每一盎司实物黄金可能对应着130份账面权益。这个杠杆比例使得市场在高波动期容易出现信任危机,尤其在金融动荡时,容易引发“黄金兑付难”的问题。

集合黄金权益的核心结构,是将黄金资产集中存放在一个受监管的独立账户中,归所有持有人共同所有。每位持有者拥有该账户中一部分比例的权益,但不能提取实物黄金。

就像是几个人一起出资买一套房,每个人都拥有房子的部分产权,但谁也不能一个人搬进去住。这种结构从分配上看比未分配账户更清晰,也比ETF更接近实物黄金。但问题同样存在:一旦托管机构破产,持有者是否能顺利拿回自己的黄金权益,仍存在法律与操作上的不确定性。

世界黄金协会的设想,是通过这种结构推动黄金资产的“金融化”,为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抵押融资、租赁、清算等场景下的黄金使用方式。

集合黄金权益的另一个亮点,是计划引入区块链技术为每根金条建立“数字身份证”,记录其来源、流转路径和所属权益。

这个技术早在2024年1月,世界黄金协会就和伦敦金融市场协会联合推出了一个类似的分布式账本系统里使用过,但推广并不顺利。目前全球已经有96%的黄金精炼厂接入该系统,而黄金交易商的接受度明显偏低。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对精炼厂而言,数字化提高了金条的流通效率,能降低交易成本;但对交易商,尤其是长期掌控市场的几家做市商,比如摩根大通、汇丰银行来说,这种“可追踪”的机制将压缩他们依靠高杠杆获得利润的空间。换句话说就是:集合黄金权益触动了黄金市场底层结构的利益博弈。

黄金之所以被称为“财富终极形式”,是因为它在金融系统崩溃、法币信用失效时,仍能保持价值。而集合黄金权益仍依赖托管机构的信用。一旦这些机构破产,权益持有者的地位将处于债权清算的末端,并不能优先获得实物黄金。这一点,和黄金ETF的结构几乎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各国央行更愿意直接储备实物黄金,而不是持有数字化权益产品。对于主权资产而言,安全性远比流动性重要。

集合黄金权益的推出,也被视作世界黄金协会对当前市场格局变化的一种应对。

一方面,比特币等加密资产吸引了大量追求避险与高流动性的资金。另一方面,黄金ETF在全球的规模已达4000亿美元,对传统黄金投资形成了分流。集合黄金权益试图整合两者优势,即既保留一定的黄金属性,又提升流通效率。

但现实是,这种“中间态产品”可能两边都不讨好。它不能像ETF一样便捷,也不能像实物黄金一样安全。对金融机构来说,它或许是一个多了一个融资工具;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它并不能成为真正的避险资产。

集合黄金权益是一项值得关注的市场创新。它试图在传统黄金市场的两极之间,搭建一条新的路径,让黄金资产不再“躺着吃灰”,而是“动起来赚收益”。

但黄金的价值,始终源于它在极端情况下的“确定性”,而不是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灵活性”。一切不能兑现实物的黄金权益,本质上都是衍生品,不是黄金本身。

来源:晓霞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