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闭幕后,还将在杭州市临安区举行“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
中国网9月16日讯 由中国科学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承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浙江杭州举办。大会闭幕后,还将在杭州市临安区举行“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
9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何宏平表示,这是十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也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据统计,本届大会预计将迎来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000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1000余位境外代表。会议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大会还将发布《杭州宣言》,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生态环境挑战、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展示我国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成就的同时,大会也将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何宏平介绍,“人与生物圈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大型科学计划。我国于1973年加入该计划,并于1978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目前,我国共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数量居亚洲首位。
作为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的主席单位,中国科学院联合相关部门,依托“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系统推进科学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濒危物种保护方面,通过推进国家公园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大熊猫、东北虎豹、藏羚羊、长江江豚、福建天麻等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稳步恢复,栖息环境持续改善。在生态系统与物种监测方面,组建了包含44个国家级野外台站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建成“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
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司长袁继明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稳步向好。三江源国家公园草地植被盖度和产草量分别比10年前提高30%和11%以上,近五年向下游年均输水量增长百亿立方米,地表水质稳中向好,藏羚羊、雪豹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首批5个国家公园规划了20多条生态旅游线路,建立了宣教馆、访客中心等科普教育场所和设施,吸引1400多万人次参与;其他很多自然保护地也都为公众提供各种优质生态产品,成为研学、摄影、观鸟、徒步、休闲等活动的绝佳场所。
我国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牵头实施的重大科学倡议和行动,除“人与生物圈计划”外,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发起的数十个科学计划,例如厦门大学科学家发起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地质大学科学家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分别成功入选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行动计划、“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行动计划,为推进实施全球发展倡议,加速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编辑:吴晨笛
编审:魏婧
来源:中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