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某媛急了!二次回复论文问题,望能公正评价,武大纪录片被除名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6:37 1

摘要:邮件回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论文引发的争议,此前其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写过一个回复,“可充分解释报道中提出的各类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内容表述、数据处理、实证方法、文献引用等方面的争议点”,称“无需再额外补充说明”,并附上一份未公开的学术说明材料。

杨某媛消失多日,终于对《中国新闻周刊》进行回复了。

邮件回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关于论文引发的争议,此前其针对网友的批评意见写过一个回复,“可充分解释报道中提出的各类疑问,包括但不限于内容表述、数据处理、实证方法、文献引用等方面的争议点”,称“无需再额外补充说明”,并附上一份未公开的学术说明材料。

第二、论文里的一些错误——比如把1949年写成1049年、提到了根本不存在的《离婚法》——都只是“笔误”,“确实写错了”并且已经做了修改。

第三、网友质疑论文抄袭问题,杨某媛回复称,这只是“客观事实的描述表述相似是正常现象”。说话真是有水平,抄袭到她那里只是表述相似。

第四、按她的意思,这篇文章没有大的毛病,希望外界能给她一个“公正的学术评价”。

看来杨某媛从事发至今,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学术论文上的错误,还一致认为,公众对她是进行挑刺。

北京某高校一位经济学教授告诉记者:该论文多处出现笔误等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现象,在任何高校都不会是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就不应该给过。

这样的论文是如何通过答辩的?导师和答辩组评委难道都没有审查过吗?事发之后,导师迅速的清空了自己的账号,也至今未对她的论文做出回应。 武汉大学说是核查论文,结果一个多月未出结果,一次次的消耗公信力。

据报道,硕士论文每年抽检比例为5%左右。抽检的论文需送3位同行专家进行评议,若有2位以上专家认为“不合格”,将成为“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现在这份论文的累计下载量已超过32万次,这样备受关注的论文,武汉大学会让他抽中吗?

之前该论文还出现过下架再上架的事件, 知网表示必须经过学校同意才能下架,而学校表示并不知情。

小编猜测,应该是学校又像之前悄悄隐藏了杨同学的处分一样,悄悄的下架了。 但是杨同学不同意,毕竟这样的论文,每下载一次7.5元,作者又9%的版税,现在下载了三十几万次,报酬就有20多万, 杨景媛舍得下架吗?

为什么这次杨某媛着急了?因为央媒下场,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对她的论文错误进行报道, 文章以两个问题开头,并明确指出“把新中国成立年份搞错,而且公开发表了,那是重大政治错误;杜撰出一部根本没有的法律,则是重大事实差错”。 这不能简单的笔误来解释。

这样一篇错误百出的论文, 是怎么过审的?作为武汉大学知网第一, 武汉大学要成为全国高校的一个笑话了。

之前央视纪录片《烽火记忆——抗战中的大学故事》原计划包含8所抗战时期代表性高校,武汉大学位列其中,且在9月8日的宣传封面中明确出现。

但是在9月9日起的后续宣传中,武汉大学从封面和节目列表中消失了,最终播出的8集纪录片官网仅上线7集,缺少武汉大学专题。

这一变动背后的原因, 不禁让人猜测,是否与武汉大学开学典礼上椅子门事件有关。

与此相反,南京理工大学打响了反对女拳思想的第一枪。

南理工在军训第一天的迎新上,把“极端女权”作为一个话题,专门给孩子们说了其危害性,同时也强调了尊重女性。男女从来都是平等的,而不是对立的。

反观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至今过去了一个多月,武汉大学还在核查,网友还是等不到一个答复。

同时,某些挺杨派还在不断的发表言论来混淆视听,试图拿肖同学如何进入武汉大学做文章。

武汉大学当年出过很多有风骨的大师,也一直是无数学子心中的圣地。 武汉大学不应该被名利所裹挟,现在央媒已经多次痛批,高校作为育人阵地,面对争议时的态度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其信任。

期待武大能尽快回应关切,给出负责任的答案。

来源:宁时安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