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再开火,西贝回应翻车,预制菜风波愈演愈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6:30 1

摘要:西贝门店客流断崖式下滑,9月10日、11日营业额分别减少100万元,到12日预计损失高达200万至300万元。

西贝门店客流断崖式下滑,9月10日、11日营业额分别减少100万元,到12日预计损失高达200万至300万元。

当贾国龙将一位消费者斥为“网络黑嘴”与“网络黑社会”,当本应用于自证清白的后厨直播,却成了大型“自曝”现场,在这场愈演愈烈的风波中,真正点燃舆论炸药桶的,究竟是那一盘盘备受争议的菜品,还是创始人那张未能被“捂住”的嘴?

罗永浩事件发酵后,巴奴、吉祥馄饨等数十个餐饮品牌、上百位从业者连夜发声声援西贝。

新辣道创始人李剑甚至公开悬赏20万元,寻找中国境内能证明自己没用任何冷冻原料和添加剂的连锁餐馆。

这似乎在暗示,西贝只是行业普遍现象的一个缩影,罗永浩的穷追不舍显得有些“小题大做”。

然而,这种观点恰恰忽略了危机的真正引爆点。公众愤怒的并非预制菜本身,而是西贝面对质疑时所展现的姿态。

事件初期,罗永浩的吐槽仅限于“5个人吃了15个菜,都是预制菜的味道,吃了个恶心,卖得又挺贵”,这只是一个消费者的个人体验。

真正让事态急转直下的,是9月12日西贝召开全员大会,会议标题竟是“西贝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

更致命的是,贾国龙在道歉声明的后半段,将罗永浩定性为 “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

这一行为,将一个可以探讨的产品问题,瞬间转化为一场无法调和的人格对立。

餐饮同行的“抱团”,在消费者眼中更像是行业内部试图联手掩盖“信息不对称”这一核心矛盾,反而加剧了对立情绪。

因此,引爆危机的不是罗永浩的吐槽,而是贾国龙言论中流露出的、对消费者反馈的轻蔑与敌意。

另外,西贝在9月12日晚宣布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在风口浪尖上,敢于将自己的“心脏地带”公之于众,本应是重建信任的最佳途径。

但这场本该是“自证”的行动,却成了无可辩驳的“自曝”。直播镜头下,一切都与消费者对“现做大餐”的期待背道而驰。

号称卖出1100万份的儿童餐,其鸡翅和西兰花都是冷冻包装,鸡翅保质期9个月,西兰花保质期长达24个月;

说是现熬的鸡汤,结果是用水和料包勾兑;招牌烤鱼用的是保质期18个月的冷冻鲈鱼;厨房之内完全没有明火,全是微波炉和电磁炉。

更让公众无法接受的是,14日,有网友发现西贝后厨员工用漏勺在下水道捞残渣,杭州门店甚至曝出“20个后厨仅4人有厨师证”。

这种“透明”非但没有消除疑虑,反而让消费者感到被愚弄,品牌信任度一落千丈。

虽然贾国龙最终选择了道歉,并提出要“彻彻底底向胖东来学习”,甚至给一线员工发放了500元补贴。然而,消费者并未买账。

原因在于,这次道歉被普遍视为一次失败的“表面功夫”。贾国龙的道歉信,前半段看似诚恳,后半段却夹杂着对罗永浩的再次攻击,这种“道歉式攻击”让其诚意荡然无存。

学习胖东来,学的也只是发钱发福利的“皮毛”,却未触及“把消费者当家人”的“灵魂”。

消费者看重的是知情权被尊重的核心诉求,而西贝始终在回避这个根本问题,导致其所有补救措施都无法赢回信任,也让其“2026年完成高质量IPO”的目标蒙上阴影。

西贝的案例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消费者并非不接受预制菜,而是不接受被“预制”的傲慢与被“包装”的欺骗。

西贝最该捂住的,或许不只是后厨的秘密,更是那种将消费者置于对立面的傲慢心态。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