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减”之间,“轻负担调味品”兴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11:02 1

摘要:调味品看似不起眼,却是能直接决定菜品风味的“隐藏主角”。目前,全球调味品都在趋向健康化、新颖化,为贴合这种消费趋势,调味品企业开启了新一轮改造迭代——增加营养、减少负担。“一加一减”之间,“轻负担调味品”日渐兴起,新品不断涌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布局“轻负担调

调味品看似不起眼,却是能直接决定菜品风味的“隐藏主角”。目前,全球调味品都在趋向健康化、新颖化,为贴合这种消费趋势,调味品企业开启了新一轮改造迭代——增加营养、减少负担。“一加一减”之间,“轻负担调味品”日渐兴起,新品不断涌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布局“轻负担调味品”赛道的企业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需要建立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以持续吸引消费者目光。

山西太原市民卫先生是一名重度脂肪肝患者。几年前,卫先生开始遵医嘱减脂,尝试了一段时间西式轻食减脂餐后,卫先生的胃开始抗议,不得不回归中式饮食。为减少油脂和糖分的摄入,卫先生开始更换烹调用的调味品,花生油换成橄榄油、酱油换成薄盐生抽。尝试一段时间少油、少糖、少盐饮食后,卫先生发现减脂效果良好。

作为调味必需品,盐被称为“百味之首”。然而,长期高盐饮食易导致血压升高,影响身体健康。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居民每人每日平均食盐摄入量为10.5克,约为推荐量的两倍。基于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减盐的重要性,在“轻负担调味品”赛道,减盐产品也“首当其冲”。酱油、蚝油、酱料、榨菜、鸡精、腐乳等品类涌现出众多减盐、低盐、薄盐产品,尤其是减盐酱油,成为各企业摆脱饱和竞争、发力高端市场的新风口。例如,海天味业此前推出薄盐特级头道生抽,每100毫升食盐含量不超过12克,与《减盐酱油》团体标准中规定的参考酱油相比,降低了35%以上。今年2月,禾然有机推出了升级版淡盐酱油,产品中钠含量降低30%,适配轻食沙拉、低盐料理场景。

除了在减盐上下功夫,减热量也成了许多企业踏入“轻负担调味品”赛道的第一步。早在几年前,就有消费者对调味品中的热量负担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本以为很自律了,结果一小碗沙拉酱顶一碗大米饭”,还有网友专门搜集了“让人易胖的酱料”表单供人参考。

以市场在售的一款沙拉酱为例,其热量为每100克483大卡,而每100克蒸熟的米饭热量为115—130大卡。为撕掉“热量炸弹”外衣,丘比推出了一系列零脂肪、低糖款特色口味沙拉汁,其中千岛口味热量降低至每100克25大卡,青梅、柠檬、日式洋葱口味也都维持在100大卡左右,不仅降低了热量,还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轻负担选择。

“轻负担调味品”正成为现代人眼中的健康调味品,调味品企业做出的努力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进入海天、莲花、太太乐、李锦记、王致和等品牌线上旗舰店可以看到,“薄盐”“减糖”“低脂”是店铺成交量靠前产品共有的关键词。未来轻食产业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5轻食产业月度数据报告》(2月版)显示,健康调味料销售额全方位增长,消费者对于健康调味料的认知度已经越来越高。今年2月调味品销售额与2024年2月相比:低盐调味料增速65%,减盐调味料增速接近80%,低卡调味料增速更是接近100%。

为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除了“减”,也有品牌从“加”着手布局,比如研发添加了益生元、膳食纤维等成分的调味品,松露、黑蒜等风味独特的食材成为产品原料,以花、果、茶等新元素为调味品带来多样化的风味……

松露被称为“餐桌上的钻石”,营养价值极高。专门研究松露食品的品牌曾味Sumerians,推出了松露酱、松露粉、黑松露酱油、黑松露调味油等多款经典松露调味品。

近日,海天味业发起了一份“户外露营实用清单”,其中一款可调味、可直饮还能和轻食组成搭子的橘子醋引起消费者注意。该产品为原浆橘子醋,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昌蜜桔为唯一原料发酵而成,拥有浓郁的果香,可搭配各式菜式、沙拉,也可以与其他饮品进行调配。

恒顺醋业的油醋汁也推出了经典原味、元气金橘、鲜萃百香果、醇香橄榄、香麻藤椒等多种味型产品,后期还上新了限定新款樱花油醋汁、白桃油醋汁等新产品。

业内人士表示,口味创新可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不仅赋予了产品更高售价的可能,也有助于增加消费者黏性。

在渠道方面,相较于传统调味品,“轻负担调味品”的销售渠道以线上为主,这也得益于企业的年轻化营销方式。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数字生态,为企业提供了多层次的接触点。企业利用这些热门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短视频带货等方式快速触达全国消费者,且实现了与年轻人的直接互动和沟通,不仅方便产品“种草”,还有利于提升年轻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以油醋汁为例,产品销量大都来源于线上,线下的传统渠道铺市率还不是特别高,有的只在一些高端商超出现。

需要注意的是,与其他行业相比,调味品行业的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加码“轻负担调味品”的品牌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轻负担调味品”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看到和接受,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产品铺向商超、便利店、生鲜店等线下渠道。对于品牌而言,迎合年轻人的新消费需求,建立差异化的产品优势和营销优势,就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