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4日,初秋的微风裹挟着暖意,拂过济宁市京杭佳苑党群服务中心的窗棂。这一天,济宁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新志愿者培训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齐聚一堂,为守护孤困儿童的成长之路,注入全新的温暖力量。
——济宁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新志愿者培训侧记
2025年9月14日,初秋的微风裹挟着暖意,拂过济宁市京杭佳苑党群服务中心的窗棂。这一天,济宁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新志愿者培训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齐聚一堂,为守护孤困儿童的成长之路,注入全新的温暖力量。
一、仪式启幕:在国歌声中锚定初心
上午9时整,培训活动在庄严雄浑的国歌声中正式拉开帷幕。当《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会场响起,全体人员自觉起立,目光追随着国旗的意象(因场地条件,采用奏唱形式),神情肃穆而庄重。这一刻,不仅是一场培训的开端,更像是一次精神的集结——志愿者们心中关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与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交织,为接下来的学习与服务锚定了初心坐标。
仪式结束后,服务团负责人走上台前,首先向新志愿者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孤困儿童是需要社会格外呵护的幼苗,而志愿者就是为他们遮风挡雨、输送养分的‘护苗人’。”负责人的话语真诚而恳切,“今天的培训,是我们携手同行的起点,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汲取知识、凝聚力量,未来真正成为孩子们可以信赖的‘家人’。”
二、团队解码:明晰架构,共筑服务基石
为了让新志愿者快速融入团队、明确自身定位,培训现场详细开展了团队介绍及“八部一室”各部门职能说明。
服务团秘书长借助PPT与生动的案例,向大家系统阐述了团队的发展历程:从最初几位爱心人士的自发行动,到如今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多年来,团队始终以“让每一个孤困儿童都能拥有阳光童年”为使命,深耕孤困儿童帮扶领域,累计帮扶儿童数百名,开展各类关爱活动千余场。
紧接着,“八部一室”(包括项目部、宣传部、人事部、物资部、后勤部、培训部、督导部、财务部及综合办公室)的负责人依次亮相,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各自部门的核心职能。项目部负责人详解了“一对一帮扶”“成长营”等品牌项目的运作逻辑;宣传部负责人分享了如何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讲好志愿故事、传播爱心能量;培训部负责人则着重强调了志愿者培训体系的重要性,“只有我们自己先成为‘专业者’,才能给孩子更有效的帮助”……
新志愿者们听得专注,手中的笔记本不时记录下关键信息。现场还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如果想参与‘成长营’活动的策划,应该联系哪个部门?”“后勤部在活动执行中具体负责哪些保障工作?”面对一个个问题,各部门负责人耐心解答,现场互动频繁,原本略显陌生的架构体系,在交流中变得清晰可触。
三、心声共鸣:分享里的热爱与担当
在团队架构明晰后,多位新志愿者代表走上台前,踊跃分享自己与服务团结缘的故事和参与培训的心得体会,现场气氛愈发热烈。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接触过一些家庭特殊的孩子,他们眼神里的胆怯和对关爱的渴望,一直牵动着我的心。”第一位分享的志愿者李老师(化姓),语气中满是真挚,“偶然了解到手牵手服务团后,我立刻就报名了。今天的培训让我明白,帮扶不是简单的‘给予’,更需要专业的方法和持久的陪伴,我期待能把自己的教育经验,和团队的力量结合起来,为孩子做更多事。”
“我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平时课余时间比较多,一直想做些有意义的事。”大学生志愿者小杨(化姓)的发言充满青春活力,“加入服务团,我既希望能为孤困儿童带去快乐,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成长自己。刚才听了各部门的介绍,我对宣传部特别感兴趣,想试试用短视频记录孩子们的笑脸,让更多人关注这个群体。”
还有从事企业管理的志愿者张女士(化姓),谈到了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在企业,我们讲社会责任;在服务团,这份责任具体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培训让我知道,团队有完善的制度和分工,这让我对未来的服务更有信心,也更有底气。”
志愿者们的分享,或温情、或热血、或理性,却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对孤困儿童的关爱,以及对志愿事业的热忱。他们的话语感染着现场每一个人,掌声一次次在会场响起,那是志同道合者之间的共鸣,更是爱心力量的无声汇聚。
四、考核赋能:以专业筑牢服务底色
培训接近尾声时,一场特殊的“志愿者资格考试”有序开展。不同于常规的纸笔测试,这场考试更注重对志愿者服务理念、团队认知及基础帮扶知识的综合考察。
考试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闭卷理论测试,涵盖服务团章程、孤困儿童心理特点、基础沟通技巧等内容;随后是情景模拟考核,工作人员设置了“孩子因自卑不愿与人交流”“帮扶过程中与孩子家长产生误解”等多个真实场景,志愿者们需现场演练应对方式。
考场上,志愿者们神情专注。有的低头认真作答理论题,笔尖在纸上快速滑动;有的在情景模拟中,与“工作人员扮演的孩子”耐心交流,尝试用培训中学到的“倾听技巧”“鼓励话术”打开对方心扉。
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审,所有参与培训的志愿者均顺利通过,正式成为济宁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服务团的一员。当负责人为大家一一颁发志愿者证书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与期待的笑容。“通过考核,不是结束,而是真正的开始。”一位志愿者在拿到证书后感慨道,“这张证书,是认可,更是责任。”
五、深耕细作:为未来服务夯基垒台
本次培训活动从上午9时持续至下午4时,内容充实、节奏紧凑,却始终保持着高效与活力。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从专业素养来看,培训系统梳理了孤困儿童帮扶的知识体系,让志愿者们从“爱心驱动”向“专业+爱心驱动”转变——大家不仅明白“要做什么”,更清楚“该怎么做”。比如,通过对儿童心理特点的学习,志愿者们了解到孤困儿童可能存在的安全感缺失、自我价值感低等问题,后续服务中便能更有针对性地给予陪伴与引导。
从团队归属感而言,一整天的相处与交流,让原本分散的个体迅速凝聚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志愿者们在互动中结识了朋友、找到了组织,“手牵手”的意象,不再只是团队名称,更成为大家心中“彼此支撑、共同前行”的生动写照。
对于服务团未来的发展,本次培训也具有深远意义。一批新鲜血液的注入,为团队带来了新的思维、新的活力;而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又确保了团队服务的专业性与持续性。正如服务团负责人在总结时所说:“今天,我们为志愿者们插上了‘专业’与‘热爱’的翅膀;未来,希望大家带着这份力量,飞向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身边,为他们的成长之路,点亮更多温暖的光。”
夕阳西下,志愿者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憧憬,陆续离开党群服务中心。但在济宁市的街巷间、在孤困儿童的家庭里,一场由爱与专业凝聚而成的帮扶行动,已悄然蓄势待发。
2025年9月14日
来源:热情小羊q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