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门见山,这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落日时分。谁能想到,上世纪初还能翻云覆雨的奥匈帝国,在一场世界大战里瞬间瓦解,皇帝卡尔一世带着不屈和点倔强的影子,灰头土脸地流亡瑞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帝国沉入混沌漩涡,到底是心甘还是无奈?没有退位,却真的没办法回头。
开门见山,这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的落日时分。谁能想到,上世纪初还能翻云覆雨的奥匈帝国,在一场世界大战里瞬间瓦解,皇帝卡尔一世带着不屈和点倔强的影子,灰头土脸地流亡瑞士。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帝国沉入混沌漩涡,到底是心甘还是无奈?没有退位,却真的没办法回头。
卡尔一世嘴上说得清楚,什么“权力可以让,但皇帝这席子不能下来”。瑞士旅馆的镜子里,映出来的不再是欧陆最显赫的王朝象征,只剩下一个身披旧日荣耀、被新共和国拒之门外的流亡者。他还想等机会?可奥地利的新政权说得很绝,不退位就永远别回来!布尔根兰的争议,邻国的敌意,哪有那些一厢情愿的可能?
但匈牙利却始终乱糟糟的,二年三政,每次新政才刚站稳脚跟就又被推翻。民意和军心都摇摆,卡尔一世这时候还敢冒险。有人觉得他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也有人心里暗暗佩服。这种掺杂幻觉与倔强的自信,到底是悲剧的根子还是最后的筹码?哪怕谁都感受不到那股皇族余威,还有少数老军官不舍得翻篇。
霍尔蒂·米克洛趁着乱世上位,一边联合回来的旧军官,一边摆出“谁都能临时代理”的姿态,卡尔一世自然成了他表面上的目标。可一战协约国看得清楚,宁可霍尔蒂掌权,也不给哈布斯堡家族机会。霍尔蒂嘴上谦虚,可早就按兵不动坐稳摄政王位置。《特里亚农条约》一落地,匈牙利失去七成国土,伤口瞬间撕开,民众的不满像火山喷发,霍尔蒂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卡尔一世趁乱混进布达佩斯找霍尔蒂谈话,想靠协商归位。他一边发表声明,一边靠人脉拉拢旧部,可摄政王的椅子已经钉牢牢,谁会再把国王请回来?很快消息泄露,协约国、周边新国家群起干预,气氛变得很压抑。霍尔蒂直接放话,卡尔再不走,自己就动武。
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卡尔一世悻悻地折返瑞士。他意识到靠嘴皮子解决不了问题,想复辟必须拿出真章。
紧接着,卡尔一世开始秘密结交军中支持者,筹划武装复辟。法国嘴上松口,说会撑腰,可也只是为了让局势不失控。计划赶不上变化,1921年再次潜伏进匈牙利,和残余保皇分子东拼西凑凑出“军队”,摆出一副堂堂复辟大军的架势。其实队伍里鱼龙混杂,指挥混乱,大部分人心里没底。期间有些军官半路反水,为霍尔蒂投递情报。
两天不到局势就崩了,周边国家更是打着防止复辟的幌子调兵边境。卡尔一世被俘,霍尔蒂有杀心又不方便动手,只能把他交给英国人,被流放到马德拉岛,从辉煌宫廷沦为岛上囚徒。这下什么幻想都破碎了。
1922年春,卡尔一世因病去世,哈布斯堡家族龙头换成年幼的奥托·冯·哈布斯堡。家族的命运像抽掉底座的沙漏,钱每年都少一点。奥地利政府不是不给活路,也没有太大敌意。平常日子靠卖东西、拿私人财产养家,还得救济其他流亡贵族。老派贵族的日常,大多数人很难体会。
皇太后济塔扛着家族复辟的大旗,从没真正死心。她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公开活动,时不时发言表忠祖国,这些事其实也没什么结果。奥托在欧洲成长,大背头的照片看着挺有神气,可新世界并不吃这一套。二战爆发时,奥地利被纳粹吞并,奥托坚决拒绝合作,被盖世太保列入头号黑名单,所有资产被没收。
非常讽刺,这个昔日帝国遗孤一度在比利时、美国之间奔波,试图组建新的流亡圈子。期间有传闻他接触过罗斯福政府,但根本没有实质支持。他在慕尼黑靠写专栏文章谋生,和同样流亡的贵族公主结了婚。看似漂泊浪漫,其实更像现实中的无奈。
冷战后,奥地利渐渐恢复正常社会秩序。奥托考虑再三,1961年正式宣布放弃皇位。没人觉得这个决定很意外,奥地利政府因此允许他回国,于是这个漂泊了四十年的“皇储”终于登上了他一直向往的故土。
到晚年,奥托变得从容。他不再谈复辟,反倒致力于推动奥地利和匈牙利的交流合作。他的主张很奇怪,一方面说政权早就是历史尘埃,另一方面却暗中维护家族形象,也有人说他这种纠结其实只是没得选择。但回国那一刻他是真的释然。2011年,奥托以98岁的高龄去世,奥地利、匈牙利等国为他举办了大规模追悼活动。那种带着家族复杂情感和“逝者为大”的仪式,总让外人略感唏嘘。
他的墓地位于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这座教堂的地下墓穴见证了哈布斯堡王朝几百年的兴衰。那天,家族旗帜依旧飘扬,仪仗队穿着老式奥匈制服,现场气氛像穿越历史,但没人相信“帝国复活”这种事会真的发生。
奥托去世后,家族族长职务传给了卡尔·冯·哈布斯堡。这位新任领袖个性实在与过往不同。他的关注点更多在商界、文化项目上。据2020年奥地利多家媒体报道,卡尔虽然保留了贵族头衔,却更关心产业化和个人资产。女儿埃莉奥诺尔成了珠宝品牌的签约设计师和模特,儿子费迪南一头扎进职业赛车领域,和皇室一点也不搭边。
历史偶然。想想,100年前被刺杀的斐迪南大公彻底改变了欧洲版图,现在的费迪南在赛道上挣分。社会结构彻底翻新,谁也没奢望埃莉奥诺尔再戴上皇冠。其实卡尔·冯·哈布斯堡嘴上一直说自己对复辟没兴趣,但网络上每年都有关于奥匈贵族粉丝自发组织各种聚会。“黑黄联盟”这个复古组织,一份名单里多出来的只有几百人,全靠捐款撑场面,没人真的把它放在心上。
据奥地利国家电台2022年数据,支持 restore 王朝的真实人数占比不到1%。几乎所有老百姓都觉得那是过气的幻想。不管起初家族还有多少仪式感和自尊,现代社会根本无法容纳奇怪的权力复辟。新一代哈布斯堡人宁肯活得任性一点,做模特、赛车手、投资人。就算有个别死硬分子纠结如何复国,也撑不起什么风浪,现实就是这样。
但家族成员偶尔会发一两封公开信,提到“历史遗产感”或“文化纽带感”。他们没拒绝自己的姓氏,也不愿意刻意迎合流行。有人觉得他们活在过去,其实他们明明比谁都与时俱进,也许就是不喜欢跟随主流?说实话,这种略微尴尬的姿态,历史研究者有时候也拿不准。
奥匈帝国灭亡后这百年里,皇族的后人没蹚出新血路,倒也活出了家族的“另类”生机。不是每一个没落王朝都被需要继续守墓,哈布斯堡家族真正做到了“自我消化”。曾经的大帝国如今再也没人想让它回来,这种淡淡不安和独特的平静感,讲出来又复杂又真实。
故事里的人物一直都在变化,野心、荣耀、寂寞、焦虑,大部分都像流水一样带走了。皇帝落难、皇储流亡,最后都成了简单的家庭成员、平凡市民、另类从业者。未来的他们会如何?没人能说清,也许没什么波澜,也不会有什么传奇。
“失去皇冠以后怎么办”,每一个流亡贵族其实都用了一生去试图回答。官方也很少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现在的哈布斯堡家族还活着,混进了欧洲的日常。这是属于他们的现实,哪怕偶尔还会上点新闻,只是换了活法而已。
生活继续,不见得非要复辟谁也能过得下去。
来源:追风浪子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