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江苏纵深推进全民普法 让法治信仰植根人民心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5:02 1

摘要:从“一五”普法的“拓荒播种”到“八五”普法的“深耕细作”,江苏省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常识向提升法治素养转变,从单向灌输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进一步提高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让法治

四十载春风化雨,四十载法润民心。

从“一五”普法的“拓荒播种”到“八五”普法的“深耕细作”,江苏省探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模式,推动法治宣传教育从普及法律常识向提升法治素养转变,从单向灌输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进一步提高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让法治信仰植根人民心中。

回眸一

从“独奏”到“合唱”

着力构建“大普法”格局

今晚先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

1986年6月的一个夜晚,常州国棉二厂纺织女工王杏娣与30多名工友坐在教室里,听常州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员陶安乐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规定。

这一幕,是“一五”普法的生动缩影。彼时的普法工作以“扫盲式”法律启蒙为主旨,以“面对面”的法制课为基本形式,坚持“先干部后群众、先城镇后农村、先试点后带面”,分期、分批、分层次逐步开展普法教育。

1985年4月,江苏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11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法制宣传及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同年12月,省委、省政府批转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向全省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有计划地、比较系统地为公民普及法律常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奔涌而来,传统单位制逐步解体,新型社会关系加速重构。如何构建与时代同频的普法格局,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2003年6月24日,江苏省出台《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明确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均应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是新时代全民普法的重要顶层设计和制度创新。2015年6月,江苏省出台《江苏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同年9月,省委宣传部、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司法厅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的意见》,通过落实责任主体、明确职责义务、强化考核评估,促进执法司法与普法工作有机结合。

2022年,江苏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意见》,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基础上,探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建立重点单位普法工作责任清单、普法重要工作提示单、普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在省、市、县三级全面开展年度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工作,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全民普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普法工作注入强劲动力。

江苏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坚持“普法为了人民、普法依靠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一五”普法期间,组建由7832名法制报告员、67432名宣传员组成的群众性法制宣传队伍。“二五”普法期间,成立江苏省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团队规模不断扩大。

“六五”普法期间,探索建立社会化运作机制,发动社会组织力量,组建青年普法志愿者总队,走进课堂、社区和农村,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讲好法治故事。

2024年,江苏省依托省内高校资源,组建大学生法治宣讲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