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悬赏10万找西贝证据 西贝称无预制菜开后厨 消费者嫌贵没锅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4:52 2

摘要:"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就这一句话,把餐饮圈搅成了一锅煮沸的预制菜汤。

罗永浩下飞机吃了顿西贝,直接给整破防了 。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就这一句话,把餐饮圈搅成了一锅煮沸的预制菜汤。

这边老罗刚发完微博,那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正在喀什带家人旅游呢,愣是连夜买机票飞回北京。

你以为是来道歉的?格局小了!

人家团队复盘结论:"13 道菜里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还放话要起诉老罗,顺便开放全国后厨参观,甚至整了个"罗永浩菜单",号称"不好吃不要钱"。

这波操作,像极了被质疑的学霸当场拍桌子:"你说我抄作业?来,我给你直播写解题步骤!"

结果老罗更绝,直接甩出 10 万块悬赏征集西贝用预制菜的证据,主打一个"我不是针对谁,我是想推动行业透明化"。

网友们瞬间分成两派:支持老罗的喊 "说出消费者心声",反对的骂 "博流量碰瓷",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前者数量堪比超市临期打折时的大妈们。

其实这事儿的核心,说白了就是 "预制菜的罗生门"。

西贝拿国家标准说话:2024年六部门发文说了,预制菜得是"工业化预加工的预包装菜肴",我们中央厨房送的半成品不算,门店最后还得现炒呢。

但消费者不认这套啊,你家菜上来温吞吞的,口感软烂没锅气,不同门店味道像复制粘贴,这不就是预制菜本菜?

套用网友的话说:"我不管你工厂加工到哪一步,没在我眼前颠勺就是耍流氓!"

更有意思的是西贝公布的制作流程,说黄米凉糕现场做,土豆炖牛肉要现场压制。

可记者一探底,发现牛肉得先微波炉解冻,还有那海鲈鱼,保质期长达18个月。

这就好比你去奶茶店,店员说"现做奶茶",结果转身从冰柜拿出去年的浓缩液兑水。

技术上没毛病,但心里膈应啊!

当然了,争论的本质根本不是"什么是预制菜",而是"花这钱值不值"。

五个人吃了833块,平均一人166,这价格在快餐界算顶流了。

老罗吐槽"人均一百多吃个加热包,感觉像冤大头",贾国龙却委屈:"凭良心说,真不贵"。

网友们立刻开启算账模式:便利店馒头 3 块,你家卖 21;同样的钱都能吃两顿老乡鸡了,人家还是明厨亮灶现炒!

这事儿之所以炸锅,是因为戳中了当代消费者的痛点:不是不接受预制菜,是不接受"花现做的钱吃预制的菜"。

江苏省消保委调查显示,78.1%的餐厅用了预制菜却不吭声。

就像你网购衣服,商家不告诉你是贴牌货,拿到手发现质量堪忧,能不生气吗?

现在的预制菜市场,那真是"疯狂生长"。

2024年规模都4850亿了,同比增长33.8%,预计明年突破6000亿。

为啥餐饮老板爱用?还不是房租人力成本太高,预制菜能降本提效。

但消费者不傻啊,花高价买的可不只是填饱肚子,还有现做的锅气、体验感和被尊重的感觉。

这让我想起花西子79元眉笔和钟薛高 "雪糕刺客",本质上都是同一个问题:贵不是原罪,贵得没道理才是。

现在的年轻人精得很,花钱越来越讲究"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炫耀性消费早就不香了。

你西贝说自己"37年坚守实心诚意",可消费者吃着像加热包,价格又不亲民,这不就成了"感动自己"的品牌故事?

贾国龙之前反思说"远离了顾客",看来是没反思到位。

现在的消费者多清醒啊,你跟我讲国家标准,我跟你讲实际体验;

你说"大馒头大花卷",我说"价格也很大"。

就像网友调侃的:"不是反对预制菜,是反对当冤大头还被说不识货。"

说到底,西贝这波危机给所有品牌提了个醒:小钱时代,贵要有贵的道理。

你用中央厨房没问题,工业化生产也正常,但得明明白白告诉消费者。

与其开放后厨自证清白,不如在菜单上标清楚"这道菜由中央厨房半成品加工"。

消费者要的不是完美的"现做神话",而是知情权和选择权。

最后说句大实话:现在大家挣钱都不容易,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餐饮品牌与其跟消费者硬刚"我不贵",不如想想怎么让消费者觉得"花得值"。

毕竟,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标准定义,而是实打实的价值感啊!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