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1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今年才38岁。过去几年,他的工作节奏几乎是“白天开会,晚上改方案”,凌晨两三点睡觉成了常态。最近开始频繁出现胃胀、乏力、食欲下降的情况,本以为是工作太累,没太在意。
直到某天洗澡时摸到腹部有硬块,到医院一查,竟已是肝癌晚期。“怎么可能?我不抽烟不喝酒,就是经常熬夜而已!”张先生的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但医生的一句话让他彻底沉默了——“长期熬夜,真的可能把癌症‘熬’出来。”
人的身体并不是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而是高度依赖昼夜节律运作的有机系统。当你在深夜仍盯着电脑屏幕,身体的内分泌、免疫、代谢系统都在被迫“加班”。长此以往,细胞修复受阻、基因突变率上升,癌变的风险也会随之提高。
根据《中华肿瘤杂志》发布的研究,长期昼夜节律紊乱与多种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风险增加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07年就将“夜班工作扰乱生物节律”列为2A类致癌因素,这一级别仅次于明确致癌物。
也就是说,经常熬夜,真的可能诱发癌症。
熬夜并不是单纯“少睡几个小时”这么简单,它对身体的破坏是系统性的。
首先,免疫力下降。人在深睡眠时,T细胞活性增强,能更好地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若长期睡眠不足,免疫系统便容易“走神”,让癌细胞有机可乘。
其次,激素水平紊乱。熬夜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不仅能帮助入睡,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抑癌作用。一旦褪黑素持续不足,癌细胞的“防线”也就被撕开了口子。
再者,肝脏负担加重。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修复的关键时段。若此时仍在熬夜,肝细胞得不到休息,容易发生慢性炎症,甚至诱发癌变。
并不是每个熬夜的人都会得癌症,但一些人群的风险确实更高。
第一类:有慢性肝病史的人。
如乙肝、脂肪肝、肝硬化患者,本身肝脏就处于高负荷状态。如果再经常熬夜,将加速肝细胞的损伤和癌变过程。
第二类:家族有肿瘤病史的人。
研究发现,具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其DNA修复能力可能较低,面对熬夜所带来的氧化应激更难抵抗,癌变几率显著上升。
第三类:高压高强度工作人群。
如医生、程序员、媒体从业者、夜班工人等,不仅作息紊乱,还常伴随高精神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因素,形成“多重打击”。
很多人觉得:“我虽然熬夜,但白天能补觉,应该没事吧?”遗憾的是——补觉并不能完全弥补熬夜对身体的伤害。
首先,白天睡觉无法模拟夜间的深度睡眠,褪黑素分泌依旧受限。其次,内脏器官的修复、免疫系统的激活等功能,都依赖于夜间自然节律进行,白天补觉只是“表面恢复”,身体深层的损伤仍在累积。
更严重的是,长期“熬夜+补觉”的生活模式,会彻底扰乱生物钟,导致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情绪波动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想告别熬夜,光靠意志力是不够的,需要系统调整生活方式。
1. 固定作息时间。
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哪怕是周末也不宜睡太晚,让身体形成稳定的生物钟。
2. 睡前远离电子屏幕。
手机、电脑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建议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电子设备。
3. 晚餐不宜过晚、过油腻。
晚餐吃得太晚或太重,会延迟胃肠消化,让身体“忙碌”到深夜,自然难以入睡。
4. 建立睡前仪式感。
可以听轻音乐、泡脚、冥想等,让大脑逐渐进入放松状态,帮助顺利入眠。
熬夜,不仅让你第二天困倦难耐,更可能在悄无声息中“熬”出癌症。它不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一场对身体的慢性攻击。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家族史或高压职业的人,更要警惕。健康,从来不是拼出来的,而是睡出来的。请记住:凌晨的灯光越亮,生命的警报声就越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肿瘤与昼夜节律紊乱的关系研究进展》.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2] 国家癌症中心. 《2024年中国癌症报告》.
[3] WHO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Night shift work and cancer risk. 2007.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医师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