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次集中修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现场专业杂、人员多、设备多、夜间作业视线差、站场环境复杂、时间紧等,要从职责分工、设备运用、应急处置、闭环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天窗一方案’,通过模拟演练反复论证作业环节的衔接性和安全性。”青藏集团公司工务段哈尔盖重点维修车间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袁昌玲
春日的高原,夜晚寒意浓。晚上10点,青藏集团公司西宁工务段的会议室里灯火通明,当天青海首条铁路——兰青铁路集中修施工前的工作部署会正在进行。
“这次集中修面临诸多困难,包括现场专业杂、人员多、设备多、夜间作业视线差、站场环境复杂、时间紧等,要从职责分工、设备运用、应急处置、闭环管理等方面入手,制定‘一天窗一方案’,通过模拟演练反复论证作业环节的衔接性和安全性。”青藏集团公司工务段哈尔盖重点维修车间副主任李月说。
23时,西宁货站内250余名职工整齐等候,分成两组分别在货站东西两头待命。工具库房前,电动手8把、切割机5台、撬棍12个……近20种工具设备在地面上摆放得井然有序。工长一边回应着对讲机,一边指挥着职工领取工具。
零时整,随着“可以上道”的指令各个小组快速进场。站场里机器轰鸣声、人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黑夜的寂静。
“第一次切割的时候很紧张,现在从事这项工作快四年了,虽然不害怕了,但还是担心切歪,必须特别专注。”来自哈尔盖重点维修车间的马月强身材瘦小,戴着护膝,弯腰紧握电锯,在四溅的火花中全神贯注。
马月强的搭档徐盛武人高马大,工作却细致入微。他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更换锯片,用手拧开螺帽。“防止钢轨切歪,我要把锯片固定好,不能松动,还要根据电锯动力声音判断是否更换锯片,保证工作不间断。”
“施工现场人多,干活专注时听不到提示,挖掘机速度又快,我得随时保持高度注意力,时刻跟上挖掘机前进的速度。”来自西宁线路车间的曹得民左胳膊下夹着一个备用的指示灯,坚守在挖掘机旁充当机械防护员。
“小心”的提醒声在轰鸣嘈杂的现场此起彼伏。凌晨3时,天窗作业点结束,机械和人员陆续下道。夜空中,明月高悬。站场逐渐恢复寂静,5名远端防护员分头前往限速信号标志插设地点,等待列车通过。3时30分,段国安手举限速牌迎来第一趟列车,5时整,第三趟列车按正常时速通过,圆满完成了限速信号变换工作。
至此,当天的天窗作业才算结束。高原铁路人用一夜的坚守,守护着兰青铁路的安全畅通。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