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碳园区能源管理创新实践:安科瑞EMS3.0可再生能源微网与数字化碳中和服务平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0 02:49 1

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零碳园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零碳园区以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为核心,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碳抵消等手段,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本方案旨在构建覆盖能源供给、消费、监测和优化的管

一、背景与目标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零碳园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零碳园区以能源结构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化管理为核心,通过清洁能源替代、能效提升、碳抵消等手段,实现园区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本方案旨在构建覆盖能源供给、消费、监测和优化的管理体系,推动园区低碳转型,为区域碳中和提供示范。

二、总体架构

零碳园区能源管理遵循“源-网-荷-储-智”一体化原则,构建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系统:

‌1、能源供给侧‌: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光伏、风电、地热等),配套储能和备用清洁能源(氢能、生物质能),形成多元化能源网络。

‌2、能源消费侧‌:通过建筑节能改造、电气化替代(如热泵、电动交通)、能源梯级利用降低能耗强度。

‌3.数字化平台‌: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流程监测与动态优化。

‌4.碳管理机制‌: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通过碳汇、绿电交易、碳信用购买等方式实现碳中和闭环。


AcrelEMS 3.0智慧能源管理平台对企业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市政电源、储能系统、充电设施以及各类负荷的运行状态实时监视、能源分析、智能预测、动态调配、优化策略、诊断告警、可调度源荷有序互动、能源全景分析,满足企业微电网能效管理数字化、安全分析智能化、调整控制动态化、全景分析可视化的需求,完成不同策略下光储充资源之间的灵活互动与经济运行,降低用户能源成本,提高企业微电网运行效率。

三、技术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清洁能源替代与微网构建

‌1、分布式光伏全覆盖‌:在园区屋顶、停车场、立面等区域部署光伏系统,装机容量需覆盖园区50%以上基础用电需求。

‌2、风电与地热补充‌:根据园区地理条件,建设小型风电设施或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季节性负荷需求。

‌3、储能系统配置‌:配置锂电、液流电池等储能设备,平抑新能源波动性;推广“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

‌4、微电网建设‌:构建园区级微电网,实现风光储协调控制,支持并网与离网双模式运行,提升供电可靠性。

(二)智慧能源管理与能效提升

‌1、建筑节能改造‌:对园区建筑进行被动式设计改造(如保温墙体、Low-E玻璃)、安装智能照明与空调系统,降低建筑能耗30%以上。

‌2、能源梯级利用‌:建立余热回收系统,将工业废热转化为供暖或制冷能源;推广中水回用与雨水收集技术。

‌3、需求侧响应‌:通过分时电价、负荷调控策略引导企业错峰用电,利用AI预测负荷曲线,优化能源调度。

‌4、交通电气化‌:园区内通勤车辆全部电动化,建设V2G(车辆到电网)设施,将电动汽车纳入储能资源池。

(三)数字化能源管控平台

‌数据感知层‌:部署智能电表、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电、热、冷、气等多维数据。

‌智慧中台‌:建立能源大数据平台,整合气象、设备运行、用户行为等数据,通过机器学习预测能源供需。

‌动态优化系统‌: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园区能源流动,自动匹配最优运行策略(如储能充放电调度、微网切换)。

‌用户交互终端‌:为企业提供能耗分析报告,推送节能建议,支持绿电交易与碳足迹查询。

(四)碳抵消与循环生态

‌1、碳汇建设‌:在园区绿地种植固碳植物,建设屋顶花园、垂直森林,提升碳吸收能力。

‌2、废弃物资源化‌:建立有机垃圾沼气发电系统,工业固废回收利用率达95%以上。

‌3、碳信用管理‌:对接全国碳市场,购买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剩余排放;鼓励企业参与绿证交易。

‌4、碳中和认证‌:每年委托第三方机构核查园区碳排放量,获得国际认可的PAS 2060或ISO 14064认证。

四、管理机制保障

‌组织架构‌:成立零碳园区管委会,统筹能源规划与项目实施,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技术研发。

‌政策支持‌:争取地方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制定园区碳排放限额与绿电消纳比例强制标准。

‌市场机制‌:引入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立碳排放权内部交易试点。

‌公众参与‌:开展低碳宣传培训,设立企业碳账户,实施减排积分奖励制度

五、平台功能展示

六、核心功能

七、配置清单

来源:柠檬与草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