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发部门发来的BOM,生产部门说根本没法用,得手动重做一遍。财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和实际花出去的钱,总是对不上账。工程师一发设计变更(ECN),采购、生产、仓库全都乱套,信息根本不同步。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些情况?
研发部门发来的BOM,生产部门说根本没法用,得手动重做一遍。财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和实际花出去的钱,总是对不上账。工程师一发设计变更(ECN),采购、生产、仓库全都乱套,信息根本不同步。这些问题折腾下来,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导致生产错误、库存积压、成本失控。在我多年的从业经历中,看到太多企业在这个坑里摔过跟头。
其实,很多问题的根源,出在一张表上——BOM(物料清单)。更准确地说,是用错了BOM。
在很多企业里,大家以为BOM只有一种。研发、生产、财务都用同一张BOM表,只是各看各的。这就好比让建筑师、施工队和预算员都用同一张设计图:
建筑师关注美学施工队需要施工步骤预算员只管计算材料价钱硬混在一起,不出问题才怪。
今天,我就结合这些年踩过的坑和积累的经验,把最常见的三种BOM——工程BOM(EBOM)、制造BOM(MBOM)、成本BOM(CBOM)——彻底讲清楚。
解读中所用到的ERP系统,已经做成了完整的模板,可直接下载使用:业务管理模板中心-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中心-简道云
这三种BOM面向不同的部门,解决不同的问题。理解它们的关键,在于搞清楚“谁在用”和“干什么”。
工程 BOM(EBOM)说白了就是产品的设计蓝图,一般主要是研发部门和设计工程师在用。它最核心的作用就是说清楚 “这产品到底是个啥”,把产品的设计想法和具体结构定义出来。
它管的事儿主要有:
产品设计要用到的所有零件都在里面小到一颗螺丝、一张标签,大到关键的组件,全都按功能模块归好类。而且它还和产品的图纸、规格说明、3D 模型紧紧绑在一起用一句话来说,在技术层面,EBOM就是标准答案,就追求两点:功能没问题、设计没遗漏。
而制造 BOM(MBOM),其实就是生产用的作业指导书,主要是生产部门和工艺工程师在忙活的时候用。它最核心的作用是说清楚 “这产品到底咋造”。
它是从 EBOM 转过来的,但内容比 EBOM 丰富多了。里面不光有设计时的所有零件,还得加上胶水、焊锡、油漆这些生产必须的工艺材料,连需要用到的工装夹具也得列进去。
最关键的是,它会把制造的流程、每一步工序的顺序,还有做每个环节要花多少时间都写清楚,而且物料啥时候投、先投哪个,顺序可能跟 EBOM 里设计的结构不一样。
所以说,MBOM就追求两点:能顺利造出来、生产效率还得高。
最后,就是成本 BOM(CBOM)了,它是用来报价、算账的本子,主要是财务部门和成本会计在管。
它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搞清楚 “这产品到底值多少钱”,不管是给产品定价、控制成本,还是分析能赚多少钱,都得靠它。
CBOM一般是跟着 MBOM 来的,但重点不是列物料清单,而是算价格。
里面会记着每种物料的标准成本或者计划价格,而且像外面找厂家加工的费用、工人的人工费,还有生产时分摊的制造费用,也都会算进去。因此,CBOM主要是帮助财务:把成本算准、让利润变清晰。
既然三者不同,那它们如何一起工作呢?关键在于一个清晰的数据流:EBOM → MBOM → CBOM。
这是一个数据不断丰富、转化和应用的过程:
研发设计出EBOM,定义了产品的设计蓝图。工艺部门将EBOM 转换为 MBOM,为制造部门提供生产说明。财务部门基于MBOM 映射生成 CBOM,为其核算价值。这个过程里,最大的挑战就是确保数据一致性。而最大的破坏者,就是工程变更(ECN)。
任何一个环节的BOM发生变更,都必须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下游。比如,研发修改了一个零件(EBOM变更),这个变更必须同步到MBOM(否则生产会出错),进而也要同步到CBOM(否则成本核算不准)。
指望用Excel手动维护和同步这三个BOM,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就需要引入系统的力量:
用PLM来高效、准确地管理EBOM到MBOM的转换和版本控制。通过PLM与ERP系统的集成,将准确的MBOM数据同步到ERP中,用于指导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总之,EBOM、MBOM、CBOM这三者,面向不同部门,解决不同问题,绝不能混为一谈。它们之间存在着清晰的转化和依赖关系。
管理好BOM,核心就是两点:
理清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打通EBOM到MBOM的转化路径。管住变更:将工程变更(ECN)作为核心环节来管理,确保任何改动都能同步到所有相关BOM。来源:IT战士不挨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