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岁,男队第二老,92%的单打胜率,队友提前掉线他一人兜底,他把“我们”念了四遍,像把枪上膛,每一下都敲在教练组的神经上:再没人顶上,我就得一直顶。
王楚钦一句“我们”,把国乒的底牌亮给了全世界。
这不是撒娇,是摊牌。
24岁,男队第二老,92%的单打胜率,队友提前掉线他一人兜底,他把“我们”念了四遍,像把枪上膛,每一下都敲在教练组的神经上:再没人顶上,我就得一直顶。
去年输外战,他公开说“外协越来越难打”,当时被剪进失败集锦;十个月后,7:10落后德国名将,连拿五分翻盘,用的就是加练两小时的反手快撕。
那句话从“难打”变成“不怕任何困难”,中间是三百个清晨的加练,球馆计时器从五点跳到七点,陪练的小队员换了三批,他反手挡板的胶皮换到发白。
数据摆在那里:最近三站,他上场19次,赢17次,失败的两场都是队友先输,他背靠背打满五局,心率拉到198。
教练组给他算过,每多打一轮,下一轮赢球率掉4%,他硬是把掉下去的胜率又打回92%。
这不是神迹,是算账——他知道男队世界排名前五里,国乒只占两个,再丢一个,种子保护就没了,抽签就可能提前内战。
他把“我们”挂在嘴边,是把整个队伍的窟窿亮给赞助商、媒体和对手看:你们盯着我,队友就能喘口气。
十天后的北京大满贯,他要是首轮爆冷,热搜会爆成烟花,男队上半区直接失守。
主场哨不会帮他接发球,观众喊破嗓子也挡不住欧洲弧圈。
他把压力提前写进文案,是给自己买一张保单——真输了,字已经放出去,舆论不好意思再把他钉在耻辱柱。
赢了,这句话就成新王加冕的注脚。
国乒过去十年习惯了马龙樊振东双保险,现在保险丝只剩一根,还得自己喊口号给自己焊牢。
王楚钦把“我们”喊成军令状,就是告诉后面的小将:我24岁就得当老将,你们18岁还想逃训练?
他想要的不止是一块金牌,是把“青黄不接”四个字从国乒字典里抠掉。
谁再拿年纪当挡箭牌,就先看看他凌晨五点的球馆监控。
国乒的“我们”还能喊几回,取决于下一个愿意加练两小时的人什么时候出现,你说呢?
来源:亲切香瓜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