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矿山“变形记”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14:27 3

摘要:盛夏,清晨的阳光穿过桂花树林,洒在永丰县天宝矿业有限公司中富萤石矿的厂区里。老矿工巫禄金正领着孙子在这片桂花树林里散步。“你看这草皮底下,当年全是白花花的尾砂。”他指着脚下松软的泥土说。

盛夏,清晨的阳光穿过桂花树林,洒在永丰县天宝矿业有限公司中富萤石矿的厂区里。老矿工巫禄金正领着孙子在这片桂花树林里散步。“你看这草皮底下,当年全是白花花的尾砂。”他指着脚下松软的泥土说。

不远处,尾砂干堆场早已变成旱地,种植的玉米长势良好,成片的枝叶在风中摇曳,发出细碎的声响——这片曾被称作“灰疙瘩”的矿山,正逐渐成为江西吉安市永丰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

永丰,一场矿山“变形记”正在悄然上演。

“过去下井一身黑,出井一身灰,宿舍窗户永远蒙着一层白砂。”巫禄金回忆道,2018年前的矿区,尾砂干堆场像座白色小山,风一吹,砂粒能“钻”进十里外的村庄。选厂的废水顺着沟壑流淌,岸边的野草都长不高。

转机始于那年春天。该公司的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在尾砂堆上破土动工,4500万元的投入,让之前令人头疼的尾砂变成了“香饽饽”。“这机器厉害,尾砂拌上水泥,能压制成建房用的砌块。”萤石矿负责人黄伟东蹲在成品堆前,拿起一块轻质砌块介绍,“你看这孔洞,隔音又保暖,城里开发商抢着要。”

走进矿区,昔日散乱的老旧厂房不见了踪影。在原尾砂干堆场上,办公楼、宿舍楼依势而建,红砖墙搭配绿草坪,节约出的1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职工食堂飘出饭菜香。“以前上班一身灰,现在车间里装了新风系统,下班还能在草坪上散步。”年轻工人小周指着办公楼前的喷泉,乐呵呵地说:“这日子,比城里工厂都舒坦!”

“这块地能长出豆子?我当时打死都不信。”看着尾砂干堆场改造成的旱地里,沉甸甸的豆穗压弯了腰,村民何秀英忍不住伸手摸了摸。为了让尾砂土能种农作物,工人师傅们翻耕了3遍,运来腐殖土拌和,光试种就耗了半年。如今这块27.9亩的旱地,种着辣椒、茄子、豆角等蔬菜,员工食堂的蔬菜基本实现自给。

矿区西侧的高陡边坡,曾是巫禄金最揪心的地方。“下雨就往下掉石头,得天天派人盯着。”现在,边坡上挂着绿色防护网,喷播的草籽冒出密密匝匝的嫩芽,间或有野菊开得金灿灿。“这叫挂网喷浆,先固定住石头,再让草扎根,保准塌不了。”负责边坡治理的工程师尹春恒踩着碎石路往上爬,手里还提着袋草籽,“过阵子再补播点,争取明年全绿透。”

从“灰”到“绿”的蝶变,藏在9.5万株乔木的年轮里。复绿工人清晨就背着喷雾器出门,给新栽的樟树施肥。“你看这树皮发绿,就是活了。”巫禄金指着3年前栽的树苗,如今已长到齐人高。曾经的泥淖坑改成了小池塘,荷叶上的露珠滚落在水面,惊起几只蜻蜓。

开展绿色矿山建设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也是绿色发展的有力举措。在矿区的生态修复基金办公室,安环部负责人李文瑞正在核对月度报表。“这505.73万元基金,企业、银行、生态环境局三方盯着,一分都不能乱花。”李文瑞说,从矿山复垦方案到月度调度会,矿山把“边开采边修复”刻进了生产流程里。

矿山生态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光是种植草木,也不仅是防止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修复利用,旧貌换新颜。

风穿过桂花树林,带来果蔬的清香。在永丰县天宝矿区,原来沿路满目的残山、断壁披上了绿装,这片曾经蒙尘的矿山,在绿色转型中,实现了一座矿山与一方水土的和谐共生。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