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Polymarket,一个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去中心化预测平台,已从加密世界的小众试验场,成长为2024年大选交易额破36亿美元的“信息金融机器”,并获得 Peter Thiel、Vitalik Buterin等顶级投资人青睐,完成了7400万美元融资。
“2025年耶稣是否会重返人间?”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互联网的一个冷笑话,不妨看看Polymarket上真实存在的赌注。
Polymarket,一个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去中心化预测平台,已从加密世界的小众试验场,成长为2024年大选交易额破36亿美元的“信息金融机器”,并获得 Peter Thiel、Vitalik Buterin等顶级投资人青睐,完成了7400万美元融资。
它究竟是预测未来的工具,还是操纵现实的手段?是信息透明化的先锋,还是人类理性被资本收买的陷阱?
Polymarket 成立于2020年,创始人是90后科技创业者Shayne Coplan。他在14岁时就接触比特币,2014年参与以太坊ICO,大学辍学后全职投入加密技术研究。
Coplan创办Polymarket的初衷,并不是搞博彩,而是构建一个“让大家用钱说话”的预测平台。
用户可以用USDC稳定币对现实世界中可能发生的事件下注,比如“美联储是否在9月降息”“泽连斯基是否在6月前穿西装”,甚至“某AI模型是否在某榜单上得分最高”。
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价格,代表市场对其发生概率的判断。比如,“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合约价格是0.52美元,就代表市场认为他的胜率为52%。
平台不设庄家,也不抽水。所有交易遵循“买卖撮合”原则,用户之间对赌,平台仅负责撮合和清算。更重要的是,用户可以随时在事件结算前买卖合约,像炒股票一样锁定利润或止损。
2024年美国大选前,一位代号为“Théo”的法国银行交易员,在Polymarket上悄悄押下重注。他预测特朗普将战胜哈里斯,甚至会赢得蓝州的宾夕法尼亚、密歇根和威斯康星。
这个判断当时被主流媒体普遍认为“过于大胆”。但Théo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透露,他并非凭感觉下单,而是自费委托民调公司采用“间接调查法”——不问受访者自己投票意向,而是问他们的邻居支持谁。他认为这种方式更能反映“沉默的特朗普支持者”。
最终,特朗普胜选,Théo获利8500万美元,并引发一场关于“预测是否能反过来影响现实”的争论。
当一个平台的预测影响到公众情绪,它就不仅是在预测未来,也在塑造未来。
但也有人担忧,这类巨额押注可能成为操纵选情的工具。2025年初,Coplan 的纽约住处被联邦调查局突击搜查,尽管他未被逮捕,但此事再次引发对预测市场合法性的关注。
那为什么顶级投资人会支持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平台?
第一,信息发现的能力。Polymarket 的价格机制可以实时聚合公众观点。2024年初,主流媒体还在反复讨论拜登是否会退选,Polymarket上“拜登是否退选”的概率早已飙升至60%以上。实际结果也印证了市场的判断。
第二,门槛低、流动性强。传统期权市场如CME,虽然也能反映市场预期,但门槛高、操作复杂。Polymarket 使用USDC稳定币,无需银行账户或券商,经 MoonPay 合作后,用户甚至可以直接用信用卡入金。
第三,市场敏感性。在2025年AI模型排行榜预测中,OpenAI和Google的胜率在发布会当天随着信息变化实时波动,交易者即时调整押注。这种市场反馈速度,远快于媒体或专家评论。
Polymarket所有的赌注,最终都需裁定为Yes或No。但并非所有事件都像“谁赢得大选”这类结果清晰。
例如,“泽连斯基是否在6月前穿西装”这个赌注,因对“西装”的定义不同,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引用时尚博主观点认为成套外套配裤子就算Suit,有人则认为必须有领带才符合“business suit”的定义。
2024年“泰坦号”潜水器事件发生后,平台上立刻出现关于“是否能找到幸存者”的赌注;同年洛杉矶山火期间,也有关于“本周五前烧毁面积”的合约上线。
这些赌注虽然本质上是预测,但也让人质疑:当人类的灾难变成数字合约,是否在模糊金融与伦理的边界?
Polymarket不完美,但它或许是信息金融时代的一次有力试探。它通过价格,让我们看到人群真正相信的东西。至于我们是否愿意相信市场,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来源:晓婷医生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