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看?向西看?80年前新疆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困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4:32 2

摘要:本文是民国新疆日报社社长黄震遐,1945年发表于《中国天下》。文章在民族问题、思想问题等相互交织,军阀统治下新疆官僚主义依旧浓厚的背景下,国内外不同政治势力相互角逐的现状下,从宏观上叙述了当时新疆面临着向东看(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向西看(资本主义道路)的艰难抉择

本文是民国新疆日报社社长黄震遐,1945年发表于《中国天下》。文章在民族问题、思想问题等相互交织,军阀统治下新疆官僚主义依旧浓厚的背景下,国内外不同政治势力相互角逐的现状下,从宏观上叙述了当时新疆面临着向东看(社会主义道路)还是向西看(资本主义道路)的艰难抉择。

80年后的今天,回看本文,似乎还能感受到当年新疆发展道路选择的不易。

20世纪前后,以英国等欧洲国家代表的海洋文明,以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横行世界,飞速发展;辛亥革命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迅速学习,发展经济。30年代,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后国家实力大幅提升,并急切地向东方扩大其影响力,过去多年沉寂的中亚地区的5个加盟共和国推进工业化,逐渐繁荣、进步起来,社会主义发展方式在全世界崭露头角,焕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对于新疆百姓的情绪,发生了极大影响。

新疆到底需要向谁看齐,如何发展?有的团体希望新疆应该“东向”,效法广州、上海代表的海洋文明,另一些团体则认为新疆的唯一出路,只有“西向”,效仿阿拉木图和塔什干代表的大陆文明;来自东南海岸的商人们以为资本主义迟早会在迪化得胜;来自中亚的党人们则以为社会主义必然要在伊犁成功!

新疆依其自然环境的形势,本应属于中国人进出欧亚大陆的根据地,欧亚大陆自黑海以东经吉利吉思(柯尔克孜)草原至准葛尔盆地是一块绵长的草原,这驰名在大草原,自古以来即为游牧民族西征的过道,新疆孤悬中国的西陲,天山拱绕之,在茫茫的大草原中,正如一封锁中堡垒,只有几条孔道通达外界;就天然形势看来,实有高屋建瓴、一泻万里之势。

他日中国能够自强,一定可以把中国的文化影响由西北推向欧洲,由西南推到波斯湾,由南方推到印度洋,像中国过去的伟大时代一样,决不会倒过来反受苏联、土耳共和印度的影响。

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

在乾隆时代,中国在新疆的发展又远迈汉唐之盛,那时候环绕新疆的尚是一圈落后的氏族,英国商人方才登陆孟加拉湾,俄国的哥萨克骑兵亦甫欲饮马咸海,中亚诸国鹬蚌相争,昼夜火并,故中国得以天朝上国的隆盛国势冯凌西域,声威远播热海,以大陆主人翁自居。

不料乾隆极盛之时,亦就是欧洲机械工业文明发明之时,乾隆大帝之疆土未干,西方即以排山倒海之势自中国的后门(海岸)袭来,从此中国便摄于两面受敌之境,一切新的刺激与事业都在海岸线上与世界碰头,留在新疆的中国力量,既不能适地新世界的要求而发奋图强,又不能特盈保泰(谓处在极盛时要谦逊谨慎以保持平安)而安分守正,在无可奈何的局势下,此后新疆政治便只有遵循着一种粉饰太平之消极的官僚主义来维持局面。

早期工业文明代表:蒸汽机

官僚主义是新疆近百年来的一贯的政治传统,此一传统行之己久,积重难返,一时真不易转变。这是象征一个衰落的国家在政略上之无能的表现。根基脆弱,完全建筑在沙土上,这种政权赖以统治边疆人民的护符,亦不是国家现有的实力,而是历史过去的虚名,在这种外强中干的环境下,个人的才干自然更容易形成官僚化的独裁,同时亦更易于堕落而成为:敷衍塞责,贪污腐化,粉饰太平!

这种政权在社会安宁的常态下,也许能够维系暂时的太平局面,而建立一种官厅与地方豪劣协调的妥协机构;或在国际环境势力均衡的牵制下,消极地保持边疆的安全若干年,可是,一日若遇到国际均势失平或社会的常态发生剧变,就无不陷于难以收拾的地步。

杨增新(左一)等,1930

“官僚主义”是新疆不良政治的主流,这种政治曾经产生过刘锦棠、袁大化、杨增新诸人,这些人一致的经验,都认为统治边疆的要诀,并不需要靠德性和实力,而是要靠为政者个人纵横捭阖的手腕,及如何活用分化牵制的办法来取得社会平衡的才干。中国的士大夫阶级们因有数千年为官及治人的经验,故对于此种依存于个人统御术的政治,大都乐于接受,尤以一般老吏为最,新疆政治就这样坏了下去!

“瀚海淘沙”独家整理

喜欢就点赞,大家一起看

来源:瀚海淘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