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他在西贝用餐后感觉“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呼吁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他表示一行五人点了15道菜,消费830元,但菜品普遍存在“重新加热的味道”,羊排有“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葱香烤鱼则
9月,一场由知名人士罗永浩引发的关于西贝莜面村是否使用预制菜的争议,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并不断升级,引发了全社会对餐饮行业消费者知情权问题的广泛关注。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称,他在西贝用餐后感觉“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并呼吁国家推动立法强制餐馆注明是否使用预制菜。他表示一行五人点了15道菜,消费830元,但菜品普遍存在“重新加热的味道”,羊排有“隔夜重烤的恶心味道”,葱香烤鱼则变成了“味道醇厚的葱腥烤鱼”。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此反应强烈。9月11日,他接受媒体采访,手持罗永浩当日用餐菜单还原场景,坚决否认使用预制菜,强调“西贝一道预制菜都没有”,并称将起诉罗永浩。贾国龙表示:“我们一定会,一定一定会起诉他!罗永浩的行为对西贝造成了很大伤害”。
为自证清白,西贝宣布从9月12日起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上线“罗永浩菜单”,允许顾客在符合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参观任何菜品的制作全过程。贾国龙解释西贝采用的是“中央厨房预加工”模式,配送到门店的是原料而非成品,例如羊排切割成标准形状,这与需要简单复热的成品“预制菜”有本质区别。
罗永浩并未退缩,反而将争议升级。9月12日,他在微博悬赏十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真凭实据”,并表示:“如果有录像之类的法律上可以采信的真凭实据,奖励十万元”。他还向食品工业及化学专家求助,询问是否有专业设备能检测食物烹制时间,并表示“设备多昂贵都没关系”。
随着事件发酵,双方争议焦点逐渐明确到“预制菜”的定义上。根据2024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预制菜是指“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但明确将“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排除在预制菜范围之外。这一标准使得西贝采用的中央厨房模式处于政策模糊地带。
9月14日,事态出现新转折。贾国龙在行业群内表态:“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并表示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但流出的截图只呈现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显示贾国龙同时称罗永浩为“网络黑嘴,是网络黑社会,太坏了”。
罗永浩对此极为不满,在直播中回应称:“这个人不是好坏的问题,他肯定是智力有问题”。他宣布事件“没法揭过去了”,并表示要让西贝“享受西门子待遇”,暗示将进行长期批评。罗永浩还质疑道:“‘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我就是你顾客啊,你对别的初恋这么好,对我这个初恋怎么这么差呢?”
与此同时,西贝的运营受到了实质影响。该公司客服向记者确认,9月14日中午已发布通知,全国门店暂停后厨参观。此前推出的西贝“罗永浩”套餐也已下架。有业内消息称,西贝全国门店客流量近期大幅下滑,营业额出现断崖式下跌,每日损失高达两三百万元。
这场风波将餐饮行业的“预制菜知情权”问题推至舆论风口。新华社发文指出:“不怕你预制,就怕你不告知消费者”,精准点出了争议的本质是消费者反感商家利用信息差进行隐瞒。罗永浩也多次表示其诉求是商家应“明明白白告知”,让消费者拥有自主选择权。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餐饮企业若使用预制菜,有必要明确告知消费者,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商家若故意隐瞒商品真实情况,甚至通过宣传暗示非预制来误导消费,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严重时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普遍误解和抵触,此次风波对西贝品牌形象造成了一定冲击。业内人士认为,该事件也反映出消费者与餐厅对“预制”的定义分歧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价比的顾虑。
贾国龙曾在内部会议中高调宣称“哪怕不做了,也要一个说法”,坚称西贝没有使用预制菜。但随后流出的后厨视频显示画面中清晰可见大量速冻食材,部分菜品的保质期长达数月,与西贝长期营造的“现做现卖”形象严重不符。在最近的内部会议上,贾国龙也对自己的做法表达了歉意。
这场争议恰好发生在西贝筹备上市的关键节点——此前西贝曾计划于2026年冲击IPO,如今品牌信任度崩塌,无疑让其上市之路蒙上阴影。
来源:皮孩战士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