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画面一开始有点乱,网友调侃是“草台班子”。罗永浩也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今天有两个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的公关团队,一个是我们的直播团队。现场气氛立刻轻松了几分。
上周五晚上,罗永浩一场直播把西贝推上了热搜。开播不到十分钟,间里就涌入十万多人,半小时微博播放量接近五百万,直播一直聊到九点多才收工。
画面一开始有点乱,网友调侃是“草台班子”。罗永浩也毫不含糊地回了一句今天有两个草台班子,一个是西贝的公关团队,一个是我们的直播团队。现场气氛立刻轻松了几分。
他在直播里说得直白并不反对预制菜,但反对用“现做”的价格卖半成品。立场写在背景上推动预制菜透明化,维护消费者知情权。顺带点名老乡鸡做得好——把菜品按加工方式标成“现做、半预制、复热预制”,用颜色区分,给顾客选的权利,这一做法值得学。
这次争议的导火索是几包有标签的“堂食袋装”食品。罗永浩把“小牛焖饭牛肉包2.5kg(堂食袋装)”“椒麻鸡350g”的包装晒出来,说这类到店只需开袋加热就能上桌,按普通理解就是预制菜。西贝方面则在公众号发表公开信,否认指控,并把13道菜的门店制作流程公布出来,还表示愿意开放后厨和产地参观。
吃瓜群众也跑到门店试吃“罗永浩菜单”。有人说比想象中差,甚至“比预制菜还难吃”;也有人夸干净、上菜快。点评两极化,倒是把讨论推得更热闹。
要弄清楚争议,先看个官方口径今年三月的监管文件给了预制菜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讲的是经过工业化预加工、需要加热才能吃的那类预包装菜肴。文件里还强调,推动餐饮环节把是否使用预制菜明示,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至于连锁餐饮的中央厨房、门店的净菜半成品,在具体归类上有不少细节要辩论,这也是为什么商家和消费者会产生分歧。
西贝创始人解释他们是中央厨房把原材料预加工后配送到门店,门店再做二次加工;他们认为这和“成品冷冻包装、回店直接加热就能吃”的预制菜不同。站在普通吃客的角度,关键落脚点还是两个菜到底是到店真做,还是开袋复热?以及消费者有没有被清楚告知。
这场对峙里,有人把话题放在“诚信”和“温饱”之外,变成了对餐饮行业透明度的一次探讨。商家希望提高效率,消费者想知道自己花的钱买了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并没有简单答案。
不聊大道理,只说一句吃饭这事儿,既要好吃,也要明白你吃的是什么。你怎么看这事儿?评论区见~
来源:甜点党GPk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