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江南春:流量越来越贵,做品牌,还有未来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2:41 2

摘要:最近和身边朋友们交流,深刻的感受到大家都在抱怨差不多的话题:流量越来越贵,ROI越来越低;新品上线半个月热度就掉下去;抖音、天猫、小红书,该投的全都投了,但销量依然不稳定;即使花了几百万广告费,消费者还是记不住你的品牌名字。

最近和身边朋友们交流,深刻的感受到大家都在抱怨差不多的话题:流量越来越贵,ROI越来越低;新品上线半个月热度就掉下去;抖音、天猫、小红书,该投的全都投了,但销量依然不稳定;即使花了几百万广告费,消费者还是记不住你的品牌名字。

前段时间,看了江南春老师参与撰写的一本公司内部案例刊物,叫《反内卷》,里面非常精准透彻的讲述了上述的问题,和品牌真正的困局所在。也因为是内部的案例集,所以也干净利落毫不避讳的指出了“品牌反内卷的十不法则”,真的条条见血。

而今天这期,我们就带着上述的这些品牌的困局和疑问,请来了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老师,他确实是一位在品牌心智占领领域几乎无人不知的嘉宾。他做的分众传媒,是中国城市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媒体,每天覆盖超过3、4亿人,被很多大品牌称作“打穿心智的终极武器”。

江南春老师用他20多年和上千个品牌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核心:品牌竞争已经不只是流量竞争,而是心智竞争——谁先占位,谁就能在价格战和流量战中活下来。如果你正在做美妆品牌、负责市场投放,或者正为增长停滞发愁,这期节目会给你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江南春

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长

寒笑Ray

美妆内行人媒体主理人


你将看到:

· 您是否注意到品牌面临“品无感、货无异、场无力、人无关”的挑战?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 分众传媒如何反向帮助品牌打磨和提炼内容?

· 在流量见顶和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是否有新场景(如线下)帮助品牌获得竞争优势?

· 分众传媒如何分享线下市场的特性或独特方法论,以帮助电商品牌进入线下?

· 分众传媒的互动功能(如手机触碰)是何时推出的?

And more…

Q

A

&

美妆内行人:您是否注意到品牌面临“品无感、货无异、场无力、人无关”的挑战?如何处理这种情况?

笑:我们说现在品牌遇到的一个问题,总结为“四无挑战”。

品无感:消费者对品牌缺乏感知,觉得A品牌、B品牌都差不多,谁便宜、谁功能宣称明确、谁“嗓门大”就买谁。

货无异:产品本身高度同质化,大家都在卷相同成分、相同浓度,缺乏真正的差异性。

场无力:除了少数靠“叫卖”的直播间,品牌自己的DTC渠道、店播或者日常的广告素材(如千川投流),常常很难有效卖货,因为“场”没选对或没做好。

人无关:消费者觉得品牌、产品、卖点跟“我”没关系,缺乏情感或需求的连接。

江南春:要破解这“四无”困局,关键在于回归本质,创造独特价值并有效传播。

一、产品是根本(解决“货无异”和“人无关”的基础):产品同质化带来的价格内卷焦虑,需要用价值升维来解决,不能只靠降价。这有几种路径:

1、质价比领先:像韩束,通过建立“大牌感”降低用户信任成本,让用户觉得“这个价格买到这个品质很值”。

2、价性比领先:像珀莱雅,价格处于中上,但把性能(功效)做到极致。

3、心价比领先:像兰蔻,产品不仅提供功能,更能满足情感需求,让用户产生“我是什么样的人”的自我认同感。

4、奢价比领先:像赫莲娜,提供顶级的自我价值认证感。

5、痛价比领先:深入解决用户特定痛点。例如泰兰尼斯(TARANIS)童鞋,聚焦解决孩子学步“容易摔跤”的痛点,命名为“稳稳鞋”。它不只是概念,更将户外登山鞋的防滑科技(如多密度分区支撑底、BV Mark全球防滑认证)应用到童鞋上,让家长觉得“598元值,能保护孩子少受伤”。

6、情价比领先:像名创优品的Hello Kitty或宝可梦联名充电宝,功能可能和小米差不多,但提供了强烈的情绪价值,用户(如给孩子买)更愿意为喜欢的IP买单。

核心就是抓住消费者的“我要”(需求)、“我怕”(痛点)、“我想”(情感/身份认同),提供独特价值点,产品就能与众不同。

二、传播要有效(解决“品无感”、“场无力”、“人无关”的放大):有了好产品(“1”),还需要通过传播(“加0”)放大其价值。当前传播面临“流量满、品牌弱”的问题,就像钓鱼技术再好,鱼塘没鱼了。解决之道在于:

1、要流量,更要“留心”(建立心智):别只依赖“流量租赁”(租KOL、主播、平台流量)。品牌的核心是“人找货”,是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流量是赢得人心的结果,不是原因。平台(如淘宝“万能”、天猫“品牌旗舰店”、京东“快”、唯品会“大牌折扣”、拼多多“省”)之所以有持续流量,是因为它们占据了用户心智。品牌赢得心智,才能获得持久流量。

2、要种草,更要“种树”(确立核心价值):大家都在种草(250万企业),导致信息过载如“草原”,用户找不到你的“草”。品牌需要一棵清晰的“树”——即消费者对你的核心价值共识(例如欧莱雅“你值得拥有”)。在“树”(核心共识)的基础上,再让KOL/KOC去“种草”(多样化场景、人设、用法),形成健康的花园。

3、要触达,更要“触动”(引发行动):广告触达很多,但能记住、能引发行动的少。传播需注重“四个高”。

· 高触达:媒体要能有效覆盖主流人群。

· 高关注:在相对封闭、强制性的空间(如电梯里的分众传媒)更能引发注意。

· 高频次:重要信息需要重复触达才能被记住和影响行为(如同事/家人反复提醒)。

· 高完播:尤其在线上,用户注意力转瞬即逝(2秒滑走)。对于需要传递复杂信息(如新品差异化、创新点)的品牌,需要找到能保证信息完整传达的场景(如电梯口等待时间),或者创作出能抓住用户的内容。

4、站内问题站外解(破解流量瓶颈):当站内流量(如电商平台的A3人群)被洗尽、成本高企时,可以用较低成本(如5-10元CPM)在消费者必经的生活空间(站外) 进行高频次(如10次)的品牌认知教育。当这些被教育过的用户再回到线上(站内)时,他们看到品牌广告(如空刻意面案例)停下来观看、点击甚至购买的概率会大幅提升,从而有效扩大高转化人群(A3)池子,突破站内流量瓶颈。

Q

A

&

人:分众传媒如何反向帮助品牌打磨和提炼内容?

江南春:分众传媒在品牌传播中扮演着独特角色,它不仅能放大内容,更能反向促使品牌聚焦核心信息,提升内容质量。这背后的逻辑,可以从传播原理和品牌建设的关键点来理解:

1、定位差异:中心化共识媒体 vs. 碎片化种草媒体

像小红书、抖音这类社媒擅长的是细分人群、细分场景。它们通过众多KOL、多样化关键词和场景触达特定用户,讲究精准种草和话题创造,目标是让内容能被传播开来(“一抖一书”的工作)。

而分众梯媒(覆盖公寓楼、写字楼、商场、影院)则是一个“中心思想性媒体”。它面对的是每天4亿的主流人群,核心任务是建立社会共识。它不是靠无数个KOL的碎片化表达,而是需要提炼出一个清晰、有力的中心思想,反复触达大众。

2、反向推动:倒逼品牌聚焦核心价值

对于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比如年营收两三亿、三四亿)的品牌,从“网红品牌”走向“公众品牌”的关键一步就是“破圈”和建立共识。这时不能再只依赖精准分发,需要形成规模化精准和大众认知。

分众的高频次、强制触达特性(后面会详述“四个高”),要求品牌的内容必须高度凝练、核心信息极其清晰。它迫使品牌回答一个根本问题:“消费者在想到某个品类或需求时,凭什么第一个想到你?” 这就是在抢占“心智产权”。

如果品牌的信息过于复杂、卖点分散、缺乏核心抓手,在分众这种需要瞬间抓住注意力并形成记忆的媒体上,效果会大打折扣。这就反向要求品牌在投放前,必须深度打磨和提炼出那个最核心、最具差异化、最能代表品牌的“一句话”或“一个核心概念”(如“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红牛”、“早C晚A珀莱雅”、“敏感肌就用薇诺娜”)。

3、建立壁垒:破圈之后的反卷与心智固化

很多网红品牌的困境在于:靠一个爆品抓住流量红利崛起,但很快被模仿,陷入价格战和流量成本攀升的漩涡(“卷回原地”)。

分众帮助品牌“破圈之后再反卷” 的关键在于:通过饱和攻击(抓住时间窗口,饱和投放),将品牌开创的新品类、新特性(比如Ulike开创家用脱毛仪心智、德佑开创湿厕纸心智)或独特的首选定位(如华熙生物=玻尿酸、可复美/巨子生物=胶原蛋白、花西子=东方美妆、林清轩=以油养肤、赫莲娜=尖端抗老)固化在消费者心智中。

一旦成功抢占心智产权,形成“条件反射”般的认知(想起这个类别/需求就自然想到你),就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壁垒。后来者再进入,反而可能是在强化领导者的认知。

4、传播原理:理解大脑的决策机制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指出,人的决策90%依赖直觉和熟悉感,而非深度理性思考(因为理性思考太耗能)。消费者选择化妆品等日常消费品,绝大多数情况是直觉反应。

在大脑中,什么信息最常出现、最容易回想起来,什么就被认为是“真理”。传播的“道”在于:不断重复核心信息,建立熟悉感。

分众的“四个高”正是契合了这种原理:

· 高触达:覆盖主流人群必经的生活空间。

· 高关注:在电梯等封闭空间形成相对强制性的收视,注意力更集中。

· 高频次:重要信息需要反复触达才能形成记忆和条件反射(如同事或家人反复提醒)。

· 高完播:在电梯口等需要短暂等待的场景,能保证信息的相对完整传达(对比线上信息2秒即被划走)。

这种高频、强制、聚焦核心信息的触达,能有效在消费者心智中“种树”(建立核心价值共识),而非仅是种草(碎片化信息)。

5、社会共识:超越购买者的影响力

德鲁克曾指出,广告影响的不只是购买者,还包括决策者、影响者、体验者、传播者、经销者等,这是一个社会人群的共识系统。

分众在主流人群必经的生活空间广泛曝光,有助于形成这种“场”效应——即“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这种社会共识一旦形成,力量巨大,能反过来影响个体决策。

Q

A

&

美妆内行人:在流量见顶和成本过高的情况下,是否有新场景(如线下)帮助品牌获得竞争优势?

江南春:线下场景在当前环境下,对于品牌突破流量瓶颈、建立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尤其体现在发现并抢占“空档市场”或主导新品类上。这可以通过两个实际案例来理解。

1、袋鼠妈妈:从孕产护肤转向青少年护肤,抓住空档市场

背景:袋鼠妈妈在孕产护肤领域深耕15年,占据50%市场份额,但受限于出生率下降,增长遇到瓶颈。同时,0-3岁婴幼儿市场已有众多竞争者(如贝德美、戴可思、松达)。

发现空档:观察到7-18岁青少年护肤市场存在空白(空档市场)。江南春以自己16岁儿子为例,指出该年龄段孩子通常没有明确的护肤品牌认知(如使用曼秀雷敦),缺乏专门针对其需求的产品。

切入策略:袋鼠妈妈推出专为青少年设计的护肤产品,解决闭口、痘痘、控油等青春期皮肤问题,定位为“青少年的第一套护肤品”。

线下引爆与效果:通过分众传媒进行饱和式广告投放(2月小试、8月引爆、双11再引爆)。效果显著:8月单月销售过亿,双11过2亿,去年整体销售达10亿,今年预计25亿。

建立心智与壁垒:成功抢占“青少年护肤第一品牌”的心智认知。凭借25亿的销售规模,有能力在分众等渠道投入巨额广告(如1.5亿),形成规模壁垒,让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难以跟进(“跟不动”)。

2、德佑湿厕纸:聚焦单品,饱和攻击,主导新品类

背景:德佑原是一家年销售约10亿的公司,其中湿厕纸业务约2.7亿(其他业务为婴儿湿巾、洗脸巾)。

聚焦单品与饱和攻击:当湿厕纸业务达到约2-3亿规模时,德佑在分众投入重金(1.3亿)进行广告轰炸。

效果与心智占领:湿厕纸业务迅速增长至15亿,并带动其他产品线增长,公司整体规模跃升(今年618后预计全年可达50亿)。更重要的是,德佑成功在湿厕纸品类建立了绝对领导者地位(其湿厕纸销售额等于第2到第10名的总和)。

构建竞争壁垒:领导者地位和巨大规模(湿厕纸业务达15亿甚至25亿)使其能持续投入远超竞争对手的营销费用。对于规模小得多的第二名(年销售约3亿),即使投入1.3亿广告也难以撼动德佑的地位(“你跟不动吗?”),形成稳固壁垒。

这两个案例验证了一个有效路径:开创一个新品类或抢占一个空档市场 -> 抓住短暂的时间窗口 -> 通过线下场景(如分众)进行饱和攻击(高强度、高频次广告投放) -> 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该品类/需求的“首选”认知(心智产权)-> 形成规模优势和竞争壁垒(“一本万利”)。 线下场景的高效触达和强制关注特性,在快速建立广泛认知、固化心智产权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Q

A

&

妆内人:分众传媒如何分享线下市场的特性或独特方法论,以帮助电商品牌进入线下?

江南春:电商品牌进入线下市场,需要深刻理解线下独特的运作逻辑和挑战。结合分众传媒的经验和对线下市场的观察,可以总结几个关键特性和方法论供电商品牌参考:

1、认知:线下发展“慢而稳”,需要耐心

线下市场起步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像线上那样快速起量。因为它涉及复杂的渠道网络:需要通过经销商,进入4S精品店、美妆店、KA卖场(大型连锁商超)、百货公司、Shopping Mall专卖店等(例如林清轩有400家店)。

但线下市场一旦建立起来,其特点是“来得慢,去得也慢”,根基更为稳固。与之相对,“来得快的往往去得也快”。因此,电商品牌进入线下必须抱有足够的耐心,理解这是一个需要时间耕耘的过程。

2、关键:处理好“经营关系”,实现双赢

线下销售大量依靠经销商网络,而非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DTC)。成功的核心在于能否帮助经销商获利。

品牌需要“助推合作伙伴获利”,而非将其视为“工具”。必须认识到,只有让经销商赚钱,品牌自身才能在线下持续发展。“他们不赚钱了,你保证不赚钱了”。因此,建立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是线下经营的重中之重。

3、挑战:解决线上线下“串货”与价格冲突

线上线下渠道之间常发生“串货”问题(线上货串到线下,或线下货串到线上),导致价格混乱。

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强控价能力: 品牌拥有足够强的市场掌控力来统一价格;“两盘货”策略: 为线上和线下提供不同的产品组合或规格(载体不同)。

无论采用哪种策略,核心在于品牌传递的核心价值认知必须线上线下保持高度一致。只是具体的表现形式(如产品包装、容量、促销方式)可以根据线上线下的特点有所差异。

4、优势:线下提供稳定性和高价值体验

线下渠道一旦成功建立(如毛戈平、林清轩),其业务非常稳定。

线下运营通常需要更高的毛利结构来支撑。因为除了品牌自身,还需要覆盖经销商、百货公司等环节的成本。品牌必须具备一定的溢价能力。

线下的一大独特价值在于能提供服务和体验。例如赫莲娜、毛戈平,其线下销售占比高,正是因为它们能通过专业的BA(美容顾问)服务、试用体验等,为消费者提供线上无法替代的高价值感受。“虽然我卖出溢价,但是我给你的体验更好”,这是线下吸引消费者的本质优势之一。

Q

A

&

美妆内行人:分众传媒的互动功能(如手机触碰)是何时推出的?

江南春:我一直希望分众能有个交互方式,让品效更闭环、更灵动,做到所见即所得。去年出差时看到支付宝的“碰一下”功能,觉得非常简洁,利用手机都有的NFC技术。理解这个之后,我跟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的CEO韩总一拍即合,马上开始在所有分众机器上装这个功能。现在大概装了三十、四十万台,预计到今年8月底能装到100万台,年底就能冲到200万台。

几亿人路过分众屏幕,看到广告时用手机“碰一下”,就能拿到这个广告对应的优惠券。首次用支付宝“碰一下”还可能拿现金红包,之后碰也可能拿到品牌红包。你可以收藏优惠券在线下用,比如碰一下拿3块钱三得利乌龙茶优惠券,到店支付时嘀一下,两块五就能买一瓶新品尝尝。也可能直接给你发天猫闪购券,比如29块一箱的东西,用10块券19块就能体验闪购。

这功能把分众几百万块在物理空间的屏幕,变成了一个4亿人路过的数字服务入口,把线下流量变成了线上流量,品效在一个过程中形成了完善闭环。

来源:分众传媒

相关推荐